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孟建柱部长年初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机关。安徽省公安厅党委按照中央和公安部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军伟 《前沿》2013,(18):45-47
霍布斯处处与亚里士多德为敌,他首先以为经院亚里士多德主义是造成人类“精神黑暗”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自然观;他还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天然等级说”;他批判亚里士多德“城邦是出于自然的演化”的说法;亚里士多德主义认为自然状态是国家产生之前人类所处的完满的状态,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却与此南辕北辙,霍布斯不遗余力地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建立自己新的哲学体系,同时这也是时代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曾庆红副主席在杭州考察时强调:“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湖北政报》2009,(4):5-9
<正>(2008年12月20日)鄂发[2008]19号为深入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湖北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鄂、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建设创新型湖北中的作用,现就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李俊兰 《前沿》2010,(10):20-22
创新文化是一种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环境和氛围,它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发展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锋 《重庆行政》2014,(4):107-109
正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希望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1]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可见创新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5000年的历史文化养育了民族创新精神,推动了民族进步和发展;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应该承认并正视历史文化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未来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浙江人事》2006,(12):14-16
今年初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人才,重点是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王清清 《长白学刊》2010,(6):139-143
新中国初期的性别实践是一种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文化资源”,还是需要引起警惕和批判的矛盾体?考察“文革”宣传画所体现的性别实践及其传播,可以看出其所描绘的新女性尽管具有时代性的进步意义,但其作为国家主义性别实践的局限性也值得我们引起警惕和批判:它更多地表现的是一种革命化的性别和无性化的宣传;其性别观念及其宣传是为社会主义生产与建设服务的;本质上它以国家、阶级和单位替代了以往的父权和夫权。  相似文献   

10.
钱月宝 《群众》2008,(1):44-4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把自主创新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首位;报告还提出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和深刻领会胡总书记报告的内涵,使我们对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更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1.
赵健 《八桂侨刊》2007,(3):8-12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尽管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的基本状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维护海外高层次人才合法的政治权益、经济权利,方便出入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胡智锋  潘佳谋 《探索与争鸣》2023,(11):160-168+196
温暖现实主义具有现实主义一以贯之的批判精神。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受西方悲观主义的影响,表现出对现实的否定性态度,这种态度既可外延为“抗争”精神,也可外延为期待与愿景。现实主义自传入中国就与时代需求紧密呼应,批判精神中蕴含着建设精神。温暖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特点体现在克制与隐晦,也体现在时代性与人本性;温暖现实主义的批判不仅能够反映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能够疏解与引导人民情绪。这种蕴含否定和肯定,批判性与建设性互相平衡的中国原创理念,不仅给予本土创作者更宽广的创作空间,也向世界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的创作方案。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作为人事部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大业中,如何找准结合点,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是每个人事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翔 《群众》2006,(2):12-13
张家港作为唯一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两个率先”中必须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再造创新型文明城市。与时俱进,创新城市精神。不断赋予张家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创新创优、超越自我”作为新时期加快发展的新理念,全面推进创新型文明城市建设。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5.
鲁宽民  易鹏 《前沿》2010,(11):39-41
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不仅是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实现自我超越的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中从正反两个方面积累总结出来的可贵的精神传统。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批判精神,将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树立人文学科真善美的崇高追求和对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产生长远影响,亦对国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方小荔 《前沿》2008,1(5):101-103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创新问题。了解创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的理念。我们要更加努力地进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政府创新是社会创新的表率,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有一个创新型的政府。即建设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质量政府、效益政府、专业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洁政府。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时代。作为一个位居东方的后发国家,在发展中崛起,呼唤创新精神、呼唤创新文化。胡锦涛强调: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迫切要求。同样,建设创新型城市,也是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面临国际国内如此激烈的竞争,不创新就只有后退,不创新就会面临淘汰。  相似文献   

19.
刚刚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这表明了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信心和勇气。当前进一步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等问题无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何谓创新型国家?我国为何要在现在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篇文章作了较权威的阐释,非常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