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探讨行政法领域的经济分析原则的本质、基本涵义、具体运用方法、作用和局限性,可以突出行政法基本原则--合法性与经济性的冲突和互补关系,这有助于提高行政工作的质量,本文对此作以探究,并运用比较的方法,考察了行政法的经济分析原则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不同发展状况,以及这一原则与相近原则的关系,提出了该原则适合我国行政法发展的观点及其理由.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行政变迁背景下行政法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行政法的发展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西方行政法发展的历史表明,对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的发展变化,行政法迟早会作出回应.在公共服务成为公共行政的重要内容之后,中国行政法也出现了新的趋向,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法的"新行政法"模式已经悄然呈现.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渊源概念之法治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渊源的概念在我国一般被定义为:由国家机关制定并有不同行政法效力的法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法律渊源概念产生背景以及行政法渊源所处法治时代环境的分析,认为传统的行政法渊源概念容易得出与法治精神相背离的结论,而在法治社会中的行政法渊源应当是与形成行政法规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因果联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宪政建设应该以行政法治为核心 ,行政法治又有严格规则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之别。以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为切入点 ,并结合对行政法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分析 ,认为传统行政法治的危机实质上是实体行政法的危机 ,重建行政法治的选择是确立正当程序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雷鸿 《青海人大》2007,(6):48-49
民法和行政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行政法属公法范畴。规范公权力,民法属私法范畴,规范私权利。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行政法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上是一致的。是重合的。由于物权法是基本法。对物的归属和利用作了基本定位,这就对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行政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维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在物权法规定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情况下,行政法的作用是通过公权力的实现,保证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即私权利是通过公权力的实现来实现。因此,物权法对于执行公权力的行政机关来说,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与宪法关系的研究缘于中国公法和宪政发展的现实需要。以中外行政法治的实践为分析视角,可以得知行政法与宪法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即宪法原则、精神指引着行政法的发展,行政法则对宪法起着落实、补充和发展作用,并推动宪法自身的修改和完善。为了防止行政法与宪法互动关系的失衡,一方面,我国宪法必须积极回应行政法发展所提出的挑战;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以维护宪法的至上权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行政法"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之前普遍存在、以国家全权干预和计划组织为基本理念与特征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在本质上反映了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法学理论的形成和演变。而从"发生与变异"的角度来看,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法学理论这三个要素日益向现代性的演化,构成了推动经济行政法向现代经济法"变异"的三个根本要件。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公共行政的发展 ,势必对以国家行政为主要调整对象的传统行政法范式提出挑战 ,最终转变为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公共行政法范式。公共行政法范式给行政法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既需要政府一定的宏观调控 ,又排斥政府高度集中管理和政府过多的干预 ;既需要政府权力 ,又最忌政府权力的滥用。因此 ,知识经济离不开行政法的规范与保障 ,需要通过行政法授予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权力和控制政府权力的行使 ,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同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必将引起行政法原则的发展和行政法制度的创新 ,即知识经济与行政法之间存在互动与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的核心理念是行政权及其控制模式。所以行政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对行政法功能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行政权的功能是保障安全、自由、竞争的社会秩序,通过个体利益的实现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控权论相对应的管。则是从管理层面来概括行政法,反映了行政管理的动态过程。而平衡论则是汲取了二者的精华、站在一个超越行政权、公民权两极的更高的高度来市场行政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西方行政法治发展的二百多年间,伴随着行政权功能理论的变化和行政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行政法治不同的时代特点,当代世界行政法治也体现出公私利益并重保护的价值取向、以行政程序法典化从而实现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变迁、法治精神所要求的行政手段多样化以及行政法治保障救济机制日益完备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必须建立在科学行政的基础之上。当前我国科学行政的实现程度比较低,落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构成了阻碍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矛盾。二者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职权法定化原则与管理权限实际界定的非规范性的冲突,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原则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责权统一原则与权限界定模糊的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为此必须从实现职权界定的科学化,正确处理垂直管理与地域化管理的关系,强化对抽象政府行为的审查等来实现依法行政与科学行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院制度起源于西方大陆法系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发展完善,其中以法国行政法院和德国行政法院为代表。我国引进行政法院制度,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体系、保证行政审判独立和高效解决行政纠纷。为此目的,基于国情,我国行政法院制度的建构既将有别于法国模式和德国模式,也将有别于我国普通法院制度。  相似文献   

14.
听证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品 ,听证制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以限制行政权力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任意侵害 ,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依法行政为目的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依法行政已成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听证制度在我国具体行政行为中的适用现状及其完善途径的论述 ,来论证听证制度对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行政立法是搞好西部大开发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以及实现西部地区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前提性条件。近年来,虽然西部开发环境行政立法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影响,在环境行政立法方面,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对西部大开发环境行政立法现状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西部大开发环境行政立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行政性垄断与经济垄断有所区别,但行政性垄断的实质仍然是经济垄断,我国目前还存在行政性垄断。反垄断法最新修改稿对行政性垄断的规定是不妥的,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必须规制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17.
从对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理念的梳理来看,二者对行政刑法责任具有相当影响,但行政刑法责任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之有机统一的观点具有表面性和形式化。行政刑法产生于市民刑法的背景使得行政刑法的责任必须在市民刑法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厘清行政刑法责任之限制权力和人权保障、刑罚均衡和人道之基本立场。在市民刑法成为我国刑法应有转向的背景下,行政刑法应构成刑法的主体,刑法的转向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转向行政刑法的过程。我国经济犯罪形式的行政刑法之完善亦应在市民刑法理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检察法律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建立,旨在解决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不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的问题。然而,由于法律依据位阶低、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特别是检察机关无法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情形实施法律监督,影响了衔接机制的顺畅运行。因此,要突破检察机关在衔接机制中履行法律监督的法理障碍,对行政刑罚进行重构,将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的活动纳入刑事诉讼程序,并实现行政执法中获取的证据与刑事证据问的衔接和转化。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主体无论是在观念意义还是在法律规定上,在我国行政法制度建设中都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清晰的概念。依法行政主体不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整体的权利义务主体,而仅仅指公共行政事务的承担者,从行政法治角度而言,凡承担公共行政事务的主体,都必须依法行政,都是依法行政主体。法律学上的主体无非有组织和个人两类,依法行政的主体也限于组织和个人两种。但是,那些组织和个人能够承担公共行政事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就是相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情况也是不同的。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30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没完成,其中对公共行政概念、范围的理解,公共行政组织社会形态的定型,传统上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管制行政向治理行政转变等等的改革成功,都是确立依法行政主体理论定型化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行政程序说明理由制度应作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列入其中,说明理由制度和告知、听证两种相关程序制度的差别需要厘清,现行《行政处罚法》中说明理由制度相关条款存在瑕疵,未来我国行政程序法典中说明理由制度相关条款可以“试拟稿框架”为基础拟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