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小区的居民们,又一次看到这样的场号:满头白发的尹升老人,搀扶着另一位老人出来晒太阳。被搀扶着出来晒太阳的老人名叫宫树震,今年91岁,是75岁的尹升老人收养的第17个“爹”。尹升赡养这位老人已经8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这位名叫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疾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呼吸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这一活,就是整整十二年。莫里老人在与病魔顽强的较量中,活到了八十六岁。老人临终时,许多媒体的记者都闻讯赶来,团团围在老人的病床边,都巴望着莫里老人能够慷慨激昂地对媒体受众说点什么。那老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认为老人…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31日,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告别厅里哀乐低回,上百人怀着敬重的心情前来对一位85岁老人作最后的告别。追悼会一开完,老人81岁的妻子就带领6个子女,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全部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位已经离世的老人就是上海百联集团离休干部杨玉凤。虽然杨老去世已经快一年了,他无私助人的感人事迹还在社区里传颂,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人们依然在无尽地怀念着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4.
记不清和那位卖报老人是怎样认识的了,他说见到老人骨瘦如柴的样子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只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帮老人一把。“一份报纸。”他一向都是干脆地撂下2元钱转身便走了,虽然他也听到了老人“找你钱”的声音。一天、两天……转眼间半年过去了,他仍用2元买一份报纸,虽然工作忙时他也顾不上看一眼,但买报的习惯他却从未间断,而且风雨无阻。尽管他知道这样1元5角的利润也不会使老人的生活有根本性的改变。老人“生意”好的时候“缺货”自然是难免的,但不管怎样老人总会保留一份,沐浴着小城的夕阳等那位不知名的保安到来。可是,有一…  相似文献   

5.
情满人间     
今年82岁高龄的五保户、孤寡老人潘秀英,如今不再孤独了。四年来,她的身边多了一群“孩子”。虽然潘秀英老人与他们非亲非故,但是,这些身着蓝色保安制服的小伙子们待她比亲人还要亲。34岁那年,潘秀英老人经人介绍来到北京,给原水电部一位工程师当上了保姆。岁月如梭,转眼40余载,当年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妇,如今已变成了银发丛生的耄耋老人,更令人遗憾的是,老人早年丧夫,且膝下无儿无女。1996年,老人从工程师家搬到北京西城区六铺炕一区的原水电部家属楼居住,也就是从那时起,老人过起了以邻为伴的生活,只有逢年过节,…  相似文献   

6.
每年新兵下连时,老兵们要带着新兵去张大新老人家里“认亲”结对;每年老兵退伍时,也会自发去向老人告别。十多年来,官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照顾老人的爱心接力没有终点,始终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7.
王琰  康曦 《春秋》2011,(2):30-33
2010年12月1日,一位行医65年的老人在济南安详地离去了。家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济南市红十字会,成为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位捐献遗体的外国友人。老人的后事没有隆重仪式,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一个花圈,一束鲜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家人希望用这种方式,送老人安静地离去。然而众多的济南市民闻讯后,自发到老人的家中吊...  相似文献   

8.
1 从孩子到老人,距离有多远? 这是一个奇异的变数。孩子时看老人,路是那么远。老人看孩子,路是那样近,背着书包上学校,学校门前的那条河;抓蟋蟀、打陀螺的争吵与欢笑,仿佛就在昨天。还没来得及闪回一顾,便已是白发苍苍,癯然一老人了。生命短促,时间无情,人是何等地不经混呵。  相似文献   

9.
马剑 《中国保安》2014,(8):21-23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16日晚,在湖南某公园南门,保安员周某像往常一样在公园入口处执勤,一位老人带着一只狗准备进公园,被周某拦在了门外。周某说,公园规定禁止携带宠物入园。起初老人听从了劝告,在公园外遛狗。但突然,老人冲进保安室就给了周某一拳,打掉了周某一颗牙。  相似文献   

10.
子荷 《中国减灾》2009,(12):38-39
白芳礼,一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老人,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车的老人白芳礼,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2月26日清晨,一位年近花甲、面容清瘦的人来到湖北谷城县黄贩乡民政办公室,手捧存折和1000元现金,要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民政办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人,当民政办的同志问起老人为什么会主动上门投保时,不想老人却声泪俱下,他经风霜的脸抽搐了起来,接着,他讲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这位老人名叫黄宗发,现年58岁,是一位老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黄贩村五组村民。他虽有两个已成家的儿子,却谁都不愿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孤苦伶汀的老人欲哭无泪,倔犟的脾气使他强撑起身子单独过活,然而年岁却不饶人。去年黄宗发老人不…  相似文献   

12.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13.
参访名古屋的一家养老院时,正赶上几位坐轮椅的老人从城里购物回来。只见中巴慢慢地停下来,车后门打开,一部小型内置式升降机上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缓缓地放到地面上,然后老人自己按动轮椅把手上的一个按钮,平稳地从升降机移动到了地面,接着升降机又回去接下一位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名护工帮忙,护工把在车内的老人推到升降机的平台上,升降机的操作是由司机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吴坚 《今日浙江》2009,(20):54-55
20年前,一群老人卸掉官职后,又挑起了另一副没有报酬、只有责任的担子。之后,这副担子在几代老人的肩上,风雨相递,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五保老人,除了经济照顾外,还要有服务照顾,对于年老多病,生活难以自理的农村五保老人,服务照顾显得更重要。服务照顾事情很杂,又不能间断,任务是很重的,要有很好的组织,采取适当的办法。对五保老人的照顾我们采取了多方分担的办法。一是个邻街舍分担。五保老人与左右邻居长年同居一处,平时交往较多,相互帮助的事是常有的,让邻居照顾五保老人,村组适当减免一定数量的公用工,保证了五保老人得益.邻居也得到一定补偿。二是远亲近房挂靠。五保老人虽没有直系亲属,但总有些远房亲戚,他们间因有某种亲缘关系.感情较为亲近,…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在家时时好,出门处处难”,特别是跨出国门的老人,由于方方面面的不便和种种不习惯,往往有一种“月亮还是故乡的圆”那种思乡心态。笔者在澳大利亚期间,通过与旅澳的老人接触,走进老人的内心,对他们的处境和心境做一些了解,发现多数老人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乐在其中,但也有部分老人感到哪好不好家乡好,恨不得马上打道回府才好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17.
任何工作都要实,五保工作更要实。因为只有察实情,办实事,解实难,才能为这些人生中的不幸者带来宽慰、带来幸福。为此,我们乡的五保工作,特别注意在实字上下功夫。经常性的送温暖,工作件件落实。同时,近几年来,每年还要为五保老人力、若干件实事。1995年,我们为全乡17名五保老人办了6件实事:建设一座“敬老院五保福利大楼”,改善集中供养条件;为五保老人每人增加20元的零花钱;五保老人的单衣从2身增加到3身,袜子4双,鞋3对,帽子2顶2五保老人看病、理发,给以全免费;给每位五保老人增添一条电热毯,一件健身器;给五保老人…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段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故事,这是一段长达22载至诚至爱的谎言。22年前,她冒名顶替,自称外孙女,认下一位洛阳老人做外婆。而那个真实的外孙女已不在人世。她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一心照顾多病的老人。22年后,老人已九十高龄,只剩孤身一人。她依然保守秘密,将老人接到身边赡养。为让老人愉快地度过晚年,今天,她还要将这场骗局演下去。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位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的83岁老人,在中原省会郑州引发了一场滚热的爱心潮。这位老人拒绝乞讨,更不要他人的施舍。她不但用自己的双手养着患病的儿子,还收养了一个残疾孩子长达12年。三年来,无论冬夏寒暑,“气球奶奶”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郑州的一家繁华商场门前。 “气球奶奶”的感人故事随着网络传遍了大江南北。老人自强自立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有的网友甚至专程从外地赶到郑州,就为了亲手买一只老人的气球——  相似文献   

20.
人间真情     
段黎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员,在寒冷的冬季如一股暖流,注入八旬老人心中,使严丽晖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大年初三下午5时许,年近80的严丽晖老人在家中不慎跌倒,动弹不得。当时家中无人,她挣扎着从6层爬到1层,边爬边求救,竟无人过问。好不容易喊来一辆麻木(三轮摩托车),把她送到市四医院门口,这时老人已是疼痛难忍。时值傍晚,又是过年,一些人从老人身边擦肩而过却无动于衷。老人看在眼里,真是痛不欲生。在此危难之际,保安队员段黎明和王富强正好经过此地,他们赶忙上前问明情况后,一边轻声安慰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