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循城市群发展规律,借鉴周边城市群发展经验,结合安徽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发展,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省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是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兴概念,适宜的城市群发展战略设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长期稳定健康增长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城市群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结合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具体研究对象,对其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意义、制约因素和可行路径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科学发展的若干结论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特大或大型城市为增长极核,产业和城市功能分工互补的城市群竞争发展最终将主导中国发展的方向。城市群竞争发展已成为当前扩大内需、稳定增长和进行结构转型、实现科学发展、赢得区域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和有力抓手。而成功实施城市群竞争发展战略,中心城市培育与转型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攀西城市群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攀西城市群有利于加快成渝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增强成渝经济区发展聚集力和带动力,形成整合效应,促进成渝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攀西城市群建设应明确战略定位,突出特色和重点,推进核心城市与城市群双向互动,增强攀西城市群建设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的形成与演进是以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高质量发展与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途径.立足新发展阶段,城市群发展必须围绕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与共享共治的战略方向展开,以空间治理优化为抓手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异质性大、空间治理能力不足、治理资源和配套服务滞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等潜在障碍,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布局,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升城市群空间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陆小成 《前线》2023,(3):68-7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指引。破解京津冀城市群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大、传统能源和产业转型滞后等难题,是当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任务。全面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化发展,通过加强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能源结构,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是产业和人口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结果。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美日两大沿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借鉴之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郝宪印  王韧 《理论学刊》2023,(1):108-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生态约束下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协同发展关键在产业协同创新。当前,学术界对生态约束与区域产业发展、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路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生态约束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虽然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但产业协同发展要求较为强烈,并有许多大江大河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立足生态约束目标,从顶层设计、产业链协同、要素互补、市场开放共享、平台载体共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推动实现全流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风与廉政》2002,(2):44-44
到2015年,亚洲最大的三个大陆城市群,将可能是东京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和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这是2001年9月3日在沪举行的“2001年中国城市化论坛——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专家学者们认为,从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看,以纽约、伦敦、巴称、东京等大都市为中心的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赵鹏军 《前线》2021,(1):63-66
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先行领域,是实现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支撑。当前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一体化仍存在交通网络不完善、运输结构不合理、通道能力不充足、区域统筹不协调等问题。必须实施交通与空间一体化规划,建设多元立体的城际交通网,完善都市圈交通运输体系,创新交通一体化机制,合力推进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国家正式批复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把西宁建成辐射服务西藏、新疆、连接川滇的战略支点功能更加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西宁市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把提升西宁在兰西城市群中的极核作用和战略地位作为重点,以更大作为支撑服务全省大局,增强全国发展中的西宁亮点。  相似文献   

12.
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对东部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能力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一定差距,创新环境有待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针对差距,提出了大力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的四个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建刚 《求实》2006,(12):65-67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21世纪城市化的一个新特点。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已初具规模,它在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可以且应该采取一些对策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分析浙中城市群的时间演化和空间特征着手,计算出城市流强度和倾向度两个指标,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浙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城市流结构及内在功能联系,并对浙中城市群区域内的8个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建议.最后,针对浙中城市群的目前现状提出政策响应,即加强浙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聚合主轴线"式功能定位和提升城市群的外向度.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载体,而对国内城市群发展态势,作者对做大安徽城市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兵团党校学报》2005,(3):25-25
环保总局日前公布的《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命名4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3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并且在山东和江苏两省出现了威海模范城市群、苏州模范城市群和常州模范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总体定位与路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已经成为主导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城市群出现了从城镇密集区到新的城市发展带、从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的新的发展态势。因此,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应该把选择合理的空间扩散模式、有机疏散中心城市功能作为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点,致力于形成功能合理、布局紧凑、联系便捷、运行高效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发展提出了城市群治理议题。从我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来看,由府际协作、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参与构成的城市群治理机制促进了城市群发展,但缺乏现代化治理体系使城市群发展面临着治理资源短缺、流程不畅、结构失衡等导致的治理效能低下困局。实现城市群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推进城市群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要夯实城市群府际协作机制,激发城市群治理中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实现府际协作、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参与的联动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在长江中游地区,现有湖北武汉城市圈及宜荆荆城市群、湖南"3+5"城市群、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也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四者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武汉城市圈最早于2001年底由湖北省社科院提出建议并得到采纳,2002年初由武汉市委市政府牵头发起推动,2003年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2006年4  相似文献   

20.
于丽颖 《奋斗》2012,(9):13-14
绥化市发展“五型经济”(产业园区经济、都市圈经济、异地经济、乡镇村经济、城市型城市群经济),建设“五个一流”(全省一流工业经济和产业园区、一流现代化大农业、一流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流城市型经济和中等规模城市群、一流民生和社会事业),实现中心崛起、富民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深化市场经济规律和市情认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总结基层实践创造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的具体实践,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