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为题,深入分析公司僵局的表征、成因及其后果;指出了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立法滞后的瓶颈现状.通过对各国立法例的借鉴,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提出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司法救济实体和程序性方案,希冀为正在进行中的公司法修改和完善以及公司法审判实践丰富构思.  相似文献   

2.
公司僵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造成公司股东的利益受损,因而需要对公司僵局进行救济,其目的是救济公司僵局中受损的股东权利.公司僵局是由于公司内部的利益冲突造成的,同时也与公司法制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公司僵局应该首先通过公司自治机制进行救济,只有在无法通过公司自治化解公司僵局的时候,才应该通过司法审判的方式消灭公司的主体资格,使...  相似文献   

3.
新《公司法》的颁布为司法实践中解决"公司僵局"类纠纷案件提供了司法解散的途径,但由于其中法条规定寥寥数语却又高度抽象,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而《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则细化了关于公司解散的规定,本文结合新《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二》关于司法解散的相关规定对打破公司僵局的救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美国法上的公司僵局处理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公司僵局处理是美国公司法上的一项常见制度。从《美国标准公司法》以及有代表性的州法之规定来看,按照形成公司僵局的公司机关,公司僵局可以分为两类:董事会僵局和股东会僵局。从表面上看,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来自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公司的制度安排和闭锁公司的组织形式。为了打破公司僵局,美国公司法中发展出以期待利益落空理论为基础、以法院司法介入为手段的多种解决公司僵局问题的方案。我国应该建立一种以强制股权置换和强制解散公司为主要方式的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司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股东之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激化到难以调和的状况,使公司运行陷入困境。严重时甚至使公司的运行机制完全失灵,公司的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作出任何决议,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瘫痪状态,公司陷入僵局。这对公司、股东以及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之利益将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有给予司法救济的必要。新《公司法》并未对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作出完美的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公司僵局成因和危害,兼评新《公司法》第183条之规定,以求对公司僵局司法救济之有关问题作一浅薄探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特征的阐述,及对国外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并结合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认为法院应秉承司法合理化的介入主义,对公司解散拥有裁判权,以及实行其它有效退出机制以对股东利益实施救济达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作为公司僵局的救济方式之一,其能够有效地解决公司僵局纠纷,从而及时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我国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纳入公司法范畴之内,但基于这一制度在公司法中规定的相对粗陋,可操作性不强,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与细化,从而有助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在第一百八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中首次规定了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但没有涉及到除了调解、收购股份和减资以外的其它方法。虽然用了一个等以示补充,但是仍然让人感到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单薄,这也很容易在实践中造成法官对自由裁量空间把握的疑惑。美国公司僵局救济制度为我国法院在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案件时的救济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国法院可以立足国情,充分将法律赋予的裁量空间和公司的自治理念相结合,善用司法调解,妥善处理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9.
公司僵局是公司处于股东之间背离初衷、拒不合作,公司无法正常运转的事实状态,是公司经营中虽不常见但确实无法回避的法律问题.通常认为,《公司法》第183条是关于公司僵局司法处理的规定.本文将围绕该条规定,尝试对公司僵局的认定及司法救济途径和方式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司僵局是公司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操作运营中经常容易发生的一种经营困境,它是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整性和滞后性,以及当事人之间利益要求的差异等等因素,使得公司在运用中往往会出现对抗性的局面,阻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运作,发展到极至就形成了公司僵局。本文将从公司法的原理和新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出发,来分析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基本途径,使我国多年来有限公司僵局救济缺乏法律的现象得以改变,但如何打破公司僵局尚有待明晰。本文拟以新修订的《公司法》为视角,从成因和方式上探寻有限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司僵局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难题,本文以中国首例合资煤矿僵局——山西亚美大宁公司的公司僵局为例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并藉此论述了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冯明 《法制与经济》2008,(20):70-71
公司僵局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难题,本文以中国首例合资煤矿僵局——山西亚美大宁公司的公司僵局为例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并藉此论述了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公司法》并没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以致大股东滥权或公司事务陷于僵局时,小股东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救济。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分析和对国外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立法经验的借鉴,以赋予股东公司解散请求权为核心,从请求权主体、请求解散的法定事由、其它替代性的救济措施、特别清算程序和公告程序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5.
公司僵局的产生,不仅是公司本身特性与公司治理机制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存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因素。破解公司僵局的路径包括有效的事前预防机制和多元化的事后救济手段。为及时解决公司僵局问题,股东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章程的自治空间做出前瞻性的制度安排借以预防公司僵局,亦可选择司法解散、强制股权置换等司法救济手段及各种替代性救济措施化解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第183条规定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为公司受损股东权益的保护提供了一条新的司法救济途径,对解决我国公司尤其是相对封闭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的僵局问题有积极的法律意义。但因新《公司法》对该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抽象,故于司法实践难以具体操作。本文通过对司法解散法律构成要件的评析,以期进一步细化法律规定,完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以便更好地发挥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僵局是公司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运营中常易发生的一种经营困境,这种困境仅凭公司自身的机制往往很难化解,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新公司法弥补了旧公司法的不足,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公司僵局作了原则规定。本期刊出的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来自司法实务一线的法官。他们从公司法的原理和新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出发,结合审判实践,对如何通过这一制度处理公司僵局纠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这种讨论有助于对公司法有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18.
公司僵局一直是理论界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旧公司法没有这方面的规定。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增加规定了公司僵局情况下股东的公司解散请求权和法院的司法解散权,还增加了其他一些相关规定。本文试全面分析公司僵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新公司法对该问题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浅谈公司章程对公司僵局的事前救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  姜蔚 《政法论丛》2007,(1):58-60
公司僵局形成的深层原因是“股份多数决”原则和“股东不得抽回出资”原则。由于公司僵局对公司、股东的利益都构成严重的损害,我国现行《公司法》设计了事后救济途径。但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股东的事前救济途径,即积极借助公司章程来预防僵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论司法对公司僵局纠纷的分类介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司僵局纠纷,法院是否应当介入,颇有争议。笔者从公司僵局纠纷的外延和内涵入手,提出公司僵局纠纷的具体分类办法,结合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主要司法实践的考察,依据相关的公司法理论,笔者认为司法应针对公司僵局纠纷的不同类型,有区别地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