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互依赖、国际机制、全球治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范式。与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 与安全、强调国家的中心作用相比, 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强调相互依赖, 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复合相互依赖模式 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创新, 它为推进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东盟在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学术界对东盟以及东盟对外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两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围绕地区一体化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核心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现实主义被划归为物质主义和个体主义范畴,而建构主义则被划分到整体主义和理念主义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论”依据其前提假设, 经过逻辑推理, 得出其国际关系思想的 中心结论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决定并导致了普遍与绝对的国际冲突。霍布斯的思想对后来的现 实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表现在约翰· 赫兹的“安全困境”概念和肯尼思·沃尔兹的结 构现实主义理论上。霍布斯的思想体现了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本位和 物质权力观。  相似文献   

4.
史家修昔底德被视为西方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奠基者, 而且因其现实主义思想 内涵丰富而被盛赞为“复杂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一脉相承, 但新现实主义在尽展 宏观层次理论魅力的同时, 也使国际政治变成了由权势架构的一副单调图景。与此对比, 修昔底德 包容结构的复杂现实主义思想, 使体系层次和问题领域的国际政治考察实现了有机结合, 并由于对 国际政治的伦理考察, 表现出远远高于新现实主义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及建构主义构成了现今西方三派主要的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的权力冲突和无政府状态下自助的探索,自由主义对制度、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剖析,建构主义的观念、认同和文化透视,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分析工具和框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引导意义。其中,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久远渊源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它注重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和实际情况,主张从权力、利益的角度看待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者把权力--政治行为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分离出来加以研究,并据此发展了一整套国际关系理论,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国际格局演变的延续性和变迁的普遍性。西方特别是美英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事实上也成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中断到恢复、不断升温。现实主义的权力观根据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也会变化这一视角进行解读。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会影响身份的建构,美国与印尼观念的变化对它们身份和军事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印(尼)军事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升温,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权力理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学说, 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深远的理论。 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 其后多位现实主义大师极大丰富了 该理论。按照对于权力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的差异, 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从诞生到今天大致 可以分为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经典现实主义和以沃尔兹及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从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透视中国的新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彼此的经济建设 ,而且有利于彼此的安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互信、互利、平等、协作”8字核心的新安全观。彼此的互信是实现共同安全的重要保障 ;互利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动力 ;平等是经济合作与交流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基本要求 ;协作是实现国际安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以经济合作与互信推动政治合作与互信 ,是中国构建长期稳定的周边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东盟经济合作的国际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光盛 《东南亚》2007,(1):7-14
一般认为,东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弱制度”(shallow institutions)或“软制度”(soft institutions)。本文对此并没有异议,也没有假设说东盟经济合作的前途就在于加强制度化。本文所要做的是说明以下问题:(1)国际制度的相关概念以及国际制度与地区主义的密切关联;(2)东盟经济合作所采取的制度的现状及特点。一、机制、制度与组织本文所说的机制、制度和组织都是国际层面上的,即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和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①关于国际机制的最有影响力的定义来自史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区域主义发展实践的考察,结合国际体系、国家安全、同盟逻辑与相互依存等国际关系基本变量,分析国际体系的变化如何塑造东亚各国区域政策,如何影响东亚各国做出更符合本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区域现实主义”选择.从区域主义的性质、特征入手,将排他性、竞争性和包容性作为考察视角,多视角总结当今东亚多元区域主义发展的潜在逻辑与规律,解释为何东亚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区域主义战略.总体而言,东亚地区包容性区域主义与排他性区域主义、竞争性区域主义相互交织重叠.其中,排他性区域主义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但伴随东亚经济联系的加深,追随美国的盟友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区域现实主义特征.未来的东亚区域机制的构建,必须基于区域现实主义理念,坚持区域内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并行,反对排他性区域主义的干扰,推动包容性区域主义与竞争性区域主义的广泛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