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对外开放的30年中,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也随之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改革当初以企业立法形式确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必然地会从目前实行的“双轨制”企业立法阶段发展到国家宏观调控立法阶段的外商投资法典制阶段,从而使外商投资者和中国国内的各市场经济主体一样,在中国享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2.
汤树梅 《法学家》2003,(4):144-150
外商投资股份公司作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重要形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立法和实践,通过分析指出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在本质上应该是股权式合营企业,属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一种形式.其法律性质是中国的法人,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资本股份化、以营利为目的等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特点,但同时在中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下又在股东资格、股权比例、注册资本额以及待遇享受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也是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吸收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外资进入中国的第一道大门,现行的外商投资审批制度已经沿用了二十多年,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资审批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外资审批制度的可行性建议,从而为新形势下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法律保障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外商投资企业董事会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立法中关于董事会的性质、职权和组成 ,董事会会议的召集、主持和通知 ,董事不能出席、未出席或不出席董事会议及董事委派代表出席的处理 ,董事会决议的做出方式 ,副董事长的职权 ,以及合营各方纠纷解决中的董事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立法规定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哲  李尚公 《中外法学》1998,(1):112-116
<正>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意识形态到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苏联长期奉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彻底打破,俄罗斯大力加快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的进程,力图建立西方发达国家模式的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国外资本,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资本的大量投入,对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俄罗斯对有关外资的立法非常重视,希望通过法律手段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加快俄经济发展的步伐。 从狭义上讲,俄罗斯的外商投资法是指1991年7月4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颁布的《外商投资法》,该法较为系统地制定了俄罗斯关于外资调整的基本原则和外资企业在俄活动的基本规范,为进入俄罗斯的外商投资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大幅修订的新《公司法》于2006年施行以后,外商投资法律与《公司法》的适用冲突问题凸显出来。通过考察近年来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司法实践可以看到,如何对外商投资企业准确地适用法律,确实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老挝是中南半岛较为落后的国家.近年来,老挝特别注重利用外资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市法理念也有了很大变化,制定和完善了外资法,形成了以矿产法为主体的、较为系统的外国投资法律体系.目前,外国在老挝投资的法律政策环境已经有很大改善,投资手续日趋简化,保障措施、鼓励政策和纠纷解决机制也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度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评估一国或地区投资环境的首要因素。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陕西引进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因此,完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环境,对于陕西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南申 《河北法学》2006,24(1):31-35
财产清算是外商投资企业发生解散或终止情况后一个法定程序.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外商投资企业终止或解散时,都必须依法进行财产清算,以清偿债务、处理资产,维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的外资实践中,有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因各种原因解散或终止后,并未能进入正常清算程序,因而面临着清算财产分配、清算主体确定、清算争议解决以及清算判决执行等问题.将从清算原因、清算组织、清算程序和司法审查等方面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探讨的重点。本文结合WTO的有关规定探讨了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和服务性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制度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 《河北法学》2000,(1):44-47
依外商投资企业法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制度本身确实有不少不足之处,这种不足有的是出于外商投资企业法立法上的不完善、空白,其可以根据公司法第L8条加以补充得以解决;有的则是由于有悖于惯常做法的不合理不科学的规定,改变这种不正确现象的做法是向公司法靠拢,按其较先进的规定重构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部组织.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也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立法的开端,之后陆续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形成外商投资法体系。《公司法》在1993年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经过三次修订已趋于完善。二者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双轨并行,相互配合,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交织缠绕在一起,在交叉的同时出现了大面积的冲突与重复,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市场交易的便利与安全,二者的融合问题已被提上议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化"待遇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其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的落户和发展。本文从分析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是日益增长的外商投资企业需求与滞后的法律法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进而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从改革目标、改革基调和改革措施三方面提出建议,应注重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服务企业需求,并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和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5,(5):85-9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投资领域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日益凸显,既面临着对外投资的法律挑战,又面临着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健全完善问题。从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制度萌芽、建构和磨合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呈现出意识本能、理念混沌、结构缺失、目标无意识与标准错位等特点。以法学的视角省视与反思当前制度发展的路径,应在明晰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一体两翼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在制度供给不足与过溢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夯实维护包括居民、领土、主权、政府在内的主体安全;两翼则一要聚焦于狭义国家经济安全的规制,二要聚焦于国防安全的规制。  相似文献   

15.
境外借款是外商投资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以土地使用权和在建工程、财产和权益对外提供担保会涉及诸多的法律问题。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是借款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朱晖 《法制与社会》2011,(31):96-97
外商投资企业中固隐名投资引发的股东资格确权诉讼是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纠纷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新旧忪司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相关立法均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对此认识也不统一。为此,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力图解决隐名投资引发的法律问题。本文主要从隐名投资引发的法律风险,探讨隐名投资股东资格确认相关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总体上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外资立法体系,这些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国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原有的外资立法体系也逐渐显露其不足,需要对其进一步完善,本文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就WTO协议在我国的适用为议题 ,回顾了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立法及其修改完善历程 ,提出我国立法一方面应进一步适应入世的需要 ,给以外商以国民待遇 ;同时 ,又要从立法上保障我国内资主体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我国的投资逐年上升,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的涉外司法实践表明,虽有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因各种原因解散或终止,但并未能进入正常清算程序,因而面临着清算财产的分配、清算主体确定、清算争议解决以及清算判决的执行等问题。笔者就外商投资企业解散与清算所依据的法律渊源、外商投资企业解散与清算的特点、外商投资企业解散与清算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为标志,中国的公证走过了近二十年的"暂行"历程,进入了无可避免的改革时代.国务院2000年7月31日批准,司法部2000年8月10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为改革吹响了新的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