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为获得或加强对上市公司(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采取的向该公司所有的股东公开发出买入要约的方式来购买该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通常为普通股)的民事法律行为.它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除要约收购方式以外,还有协议收购方式.要约收购应当遵循股东待遇平等、要约慎重、禁止滥用反收购措施和保护少数股东即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证券法主要通过制定强制收购要约规则来规范要约收购行为,平衡收购者、被收购者及其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既鼓励公司的兼并重组,又不至于严重损害目标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之目的,进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刘晋松 《前沿》2006,(5):43-44
本文从上市公司收购的特征、收购规则和收购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旨在阐明上市公司收购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对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法律法规的颁布 ,政策环境的改善 ,管理层收购作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产权结构、减持国有股的有效途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 ,就在其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国民经济运行绩效的同时 ,却对市场竞争者、股东及公司员工显失公平。本文对国企实行MBO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提出了建议 ,对实现MBO中的“强调效率 ,兼顾公平”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77号《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的决定》已经2011年12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5日起施行。主席郭树清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一、第六十二条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收购人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免于以要约方式增持股份的申请: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单独或者共同购买某上市公司股份,以取得对该上市公司的管理权或者控制权,进而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兼并或实现其他产权性交易的行为。本文探讨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法律规制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了当前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无证经营者众多;个体经营者违法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现象严重;非法经营的废旧金属收购市场、拆车厂大量存在。在分析了以上现象存在的原因之后,从严格审批、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促进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法律和相关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第三条收购人可以通过协议收购、要约收购或者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获得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5,(5):54-55
北京时间8月2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宣布撤回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能源公司优尼科的要约.结束了迄今我国企业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努力。  相似文献   

9.
MBO在国外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上市公司MBO螫是的定价问题影响MBO效用的发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基于该问题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将国家(政府)视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在国家和国企的总体博弈过程中总是分散着许多局部的博弈,每一个阶段性的或者局部的博弈,所导出的结果都将成为“新的知识”而进入下一轮博弈的“策略分布空间”或成为其他局部博弈的战略分布的一部分。博弈双方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试错”、不断的积累和修改其策略,他们所能采取的策略空间依赖于他们的既往历史和面对的约束条件。在改革的过程中,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国有资产退出的方式,反应出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要求,有其合理性和发展空间。分析国家和国有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博弈特征,对合理确定收购价格,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曾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鉴于此,今年四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文禁止国有大型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的保护是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管理层收购缺乏相应的规定,致使在实践操作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防止国有资产在管理层收购中流失,我国的立法应当从MBO的定价机制、监管机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着手,规范管理层收购中的行为,以保护我国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3.
14.
核准制的颁布实施 ,为国内外企业的上市带来了平等的机会 ,也为国内证券市场成功的引入外资开辟了新渠道 ,促进了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但是 ,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的特殊性 ,使得外资企业的上市给国内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如何实施相关策略化解潜在风险 ,至少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取消国有股、法人股只能在法人之间协议转让的限制 ;二是对外资企业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收购 ,在政策上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5.
《湖北政报》2009,(14):23-24
<正>鄂政办电[2009]117号各市、州、直管市人民政府:目前,我省小麦收购工作已全面展开,但因小麦收割期间遭受阴雨天气,大部分小麦还未来得及收割已出现发芽现象,给种粮农民带来了损失,给收购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经省  相似文献   

16.
华文报纸是华侨华人社会三大支柱之一。2001年5月,马来西亚华人政党马华公会收购南洋报业《南洋商报》和《中国报》,引起华人社会一场大风波。之后南洋报业一直亏欠。2006年,马华公会出售南洋给星洲媒体集团。马来西亚华文报业遭到垄断。本文对这一事件进行阐述,希望华报与华社同舟共济,不宜相互交恶。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兴起于西方,已在国外发展了20多年。20多年发展的事实表明,MBO可以有效地把公司发展和管理层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起到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我国,不少企业目前普遍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等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层收购制度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海南 《理论月刊》2004,(10):149-150
管理层收购是最近二十几年在企业界出现的新事物,在中国的发展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现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作为一种产权交易方式,国内外对管理层收购的认识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各不相同。笔者分别对其特征、理论,以及我国企业改革中管理层收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19.
事件     
《中国人大》2009,(7):6-7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3月18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否决美国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这是去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商务部首次否决的外资收购案。2008年9月,商务部收到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材料。经审查,商务部认定: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20.
论杠杆收购的条件及其在我国实施的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向伟 《前沿》2004,(7):40-43
杠杆收购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件新生事物 ,因而受到学术界和企业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国外杠杆收购发展的环境及杠杆收购的相关理论作一扼要阐述 ,并从我国法律政策、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杠杆收购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