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爱的坚持     
几年前,我供职于一家图书馆,负责阅览室里的图书借阅工作。阅览室里。常来的读者是几个老者。其中有一老人,几乎天天都来看书读报.每次到来.都会对我轻点一下头。只要看到他走近,我也会对他微微一笑。每一天,老人都先是从报架上取下报纸,坐到桌前摊开,戴上老花镜,铺开笔墨纸砚,开始一天的阅读和记录。  相似文献   

2.
学松  大明 《江淮法治》2012,(4):44-45
单肾父亲两年走了两个两万五千.里,一双脚板,风雨无阻,靠打零工顽强供着一双儿女读书。活儿,很累很累;路,走不到尽头,可他心里感觉很甜,因为他有一双有出息的儿女……  相似文献   

3.
正4月8日上午,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在洙边镇东夹河村村民陈兆强的病床前开庭审理赡养纠纷案。近90岁高龄的陈兆强和张学新夫妇,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名副其实的儿孙满堂,本应是个幸福之家,可除在老人刚病倒时儿女们还用心服侍外,现在儿女们对陈兆强和张学新夫妇二人的生活冷暖漠然置之。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将6个亲生儿女告上法庭。法官们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仅化解了赡养纠纷,而且唤回了久违的亲情。  相似文献   

4.
媒体反馈     
《中国公证》2007,(12):61-62
2007年9月6日下午,一位衣着破旧的老人向记者倾诉了他的烦恼。据称,老人名叫王志玉,今年72岁,家住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中查村.两个儿子几年前都因病去世,老人为此流干了眼泪、花光了积蓄。2003年5月,儿子也不幸因肝硬化去世,留下媳妇、孙子和一张工行胡家庙储蓄所的存折.上面还有400元钱。因为不懂手续,4年来老人去村上、街道办、派出所开具了几份证明.跑了很多次都无法将钱取出.因为储蓄所需要一张遗产继承公证书.而公证费是200元,200元对于这个没有收入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一直拖到现在。9月初,7岁的孙子要上学了,老人想取了存款交学费,为此来到报社求助。  相似文献   

5.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2,(17):47-47
这是一位73岁老人给84岁老人让座后.公交车司机在车厢里播放的歌曲。“这首歌是献给刚才那位让座老人的,谢谢他支持我的工作,也希望所有乘客都快乐。”公交车司机表示,这些歌曲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每天遇到有乘客让座或者找零钱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证》2004,(12):57-57
田老太的三个儿子都已成家.今年70多岁的她,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前一段时间老人的房屋被拆迁.得到一笔补偿款。不久前老人来到公证处.立下遗嘱:“这笔补偿款.除用于我生活、治病外,余下的在去世后由三个儿子平均继承。”  相似文献   

7.
外祖父一封建顽固的科学泰斗“苏凤麒教授”──三个儿女中有两个的婚恋受到他的干预我的外祖父解放初期在南京逝世。这个很有学问的老人,看来也很封建。加上他那个性,于是就难免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他一手包办了儿子的婚姻,给我舅舅造成事实上是终身的痛苦和不幸,所有这些后来反映在我的小说《归来》(即棉二次握手》)中。他最疼爱他的小女儿即我的姨母,却又亲手干预并破坏了小女儿的初恋。我姨母年轻时很聪明也很漂亮。她少年时的恋人叫成荫五,后改名成荫,是当代中国最负盛名的电影导演之一,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电影…  相似文献   

8.
去年,北京的早春充满了和谐与温馨,春节即将到来,人们都在高高兴兴的忙碌着,多少儿女渴盼着与父母团聚,多少老人望眼欲穿的盼望着儿女们归来。可就在这时,居住在平安小区84岁的王玉梅老太太却被女儿王宝珠赶出了家门。什么原因使这对母女发生了纠葛?这件事还要从头说一说。  相似文献   

9.
姬婧 《公民与法治》2011,(23):48-49
与老人同住时间久就能多分遗产吗? 案例:80多岁的王老头去世了,王老头生前有5个子女.4个分散居住.最小的儿子王煜则在10多年前搬到老人家陪伴老人。10多年的时间里,子女们共同赡养老人.逢年过节前来探望,平日里捎点时令水果。兄弟姊妹做得都不错,可平时还是王煜做得比较多.至少老人大部分的饮食起居都是王煜照顾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07,(7):44-44
问:我是位70岁高龄的老人,虽然有退休金,吃喝穿都不愁,但总觉得孤单和缺少安慰。在老伴去世后的这几年,这种失落感更加强烈。请问,我能否向法院起诉,要求儿女们带着孙辈轮流每月回来看望我一次,陪我说说话聊聊天?  相似文献   

11.
叶青 《检察风云》2012,(7):54-55
惊现老人“自燃”责任究竟谁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有位姓韦名泽光(化名)的古稀老人,膝下有—双儿女,均已成家生子。由于韦泽光身体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于2011年3月23日,与一家养老院签订《休闲养老服务协议》,协议中约定韦泽光入住该院养老,护理等级为—级——属于全护理的A级护理。按此要求,护理人员应每两小时巡视一欠。韦泽光每月需要支付费用1250元,其中伙食费300元、住宿费450元、护理费500元。协议中还特别约定,入住该院的老^杜绝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相似文献   

12.
74岁的成都老汉吕先锡在没有任何精神疾病的情况下被人莫名其妙地送进了精神病院,倍受折磨,出院后,吕先锡才得知,送他进精神病院的竟是自己的4个亲生儿女。吕先锡愤而将子女与精神病院一同告上法庭。2004年9月24日,锦江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判令4子女及该精神病院各赔偿吕先锡老人精神抚慰金600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13.
丁锐 《政府法制》2014,(26):76-76
清代名人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很少碰到对手。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个摆棋阵的老人,在招牌上写着几个醒目大字: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实在狂妄,有意教训他,便上前挑战,结果老人真的不堪一击,连连败北。  相似文献   

14.
股神的陨落     
2009年11月26日,名动一时的“股市名嘴”汪建中的老父亲汪方才,在汪建中为他买的养老房里服药自杀。汪方才老人曾是一名小学老师.他—直以汪建中为骄傲,街坊邻居们也都夸他教出了个好儿子。而时常被老父亲称赞的儿子汪建中则是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位“股市名嘴”曾出资为村里建桥、修路、盖学校,并建立“村民养老基金”,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位老人来到河南省偃师市公证处.申请办理遗嘱公证。原来.老人共有三个子女: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因为自己身体不太好.也为以后对子女有个交待.所以趁神智清醒时想立个遗嘱。遗嘱的内容是处分她与丈夫共有的一处房产,等她去世后,将这处房产中属于她的产权给三个子女共同继承。公证员同老人进行了谈话.得知她的父母早已去世.她与丈夫是原配夫妻.现其丈夫已去世一年多了.只有三个子女。公证员向她解释,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是父母、配偶、子女。如果她不立遗嘱.等她去世后.她的遗产应由其三个子女共同继承.如果她立遗嘱也是给三个子女共同继承的话.那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结果是一样的。一般来讲.公民要将遗产留给法定继承人中的某些人或某个人.或者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来实现。像她这种情况,即使不立遗嘱.也能实现她的愿望。她听了公证员的解释.还是坚持要立个遗嘱公证一下.并道出其中的隐情。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4,(8):39-39
2004年6月,我的邻居关善锋老人因突然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留下一处宅院共有四间房屋,他曾立遗嘱将房产分给两个儿子。后来,在他长达6年的卧病期间,小儿子和女儿一直对他的生活照顾得很好。如今他想立一份遗嘱将房屋给小儿子和女儿。请问:遗嘱公布后还能改吗?  相似文献   

17.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2,(15):48-49
1994年5月23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一名90岁的老人去世了。他死亡的消息只是很简要地出现在当地报纸的讣告栏中。绝大多数媒体基本上没有任何关注,毕竟每天都有许多90岁的老人去世。其实,这名耄耋老人不是一般的寿终老人。在他去世前的50多年前,他就与一起爆炸案有关。后来,随着多起爆炸案的发生,他经常以“疯狂炸弹手”的名字出现在媒体的头条。他发给媒体的信件曾经让整座纽约城都笼罩在恐惧中。他是谁?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中年男人,郑天扬的人生无疑是春风得意,高居市委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职位,有一位善良、宽容且爱他的妻子,一双懂事的儿女……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仿佛上天格外眷顾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中年男人,郑天扬的人生无疑是春风得意的。高居市委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职位,有一位善良、宽容且爱他的妻子,一双懂事的儿女一…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仿佛上天格外眷顾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中年男人,郑天扬的人生无疑是春风得意的。高居市委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职位,有一位善良、宽容且爱他的妻子,一双懂事的儿女……,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仿佛上天格外眷顾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