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什么是关贸总协定?“入世”和“入关”是近几年我们常听到或常看到的新闻。到底什么是“入世”,什么是“入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首先需要我们搞懂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什么是“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即WTO),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并以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各项协定、协议为法律框架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性经济组织。关贸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即GATT),是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行之前,协调、处理国家间关…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全业家完美人格的主要内容人格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个性,即气质、能力、性格;从伦理学来讲,是指人的责任、价值、尊严和品格的总和。本文所讲的现代企业家的人格是指专门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并善于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应具有的资格、品格和风范。而完美人格是人格的升华,是以上诸方面的最高标准,它体现了当代企业家应具有的时代精神风貌,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真善美。现代企业家完美人格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现代企业家的资格。资格是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一个优…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是“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强调要有人格、人格要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中蕴含了对新时代理想人格的期许。马克思人格理论揭示了人格是自然人在社会实践中自为建构的,并在批判资本逻辑宰制下现代社会人的身心人格、认知人格、道德人格和生态人格异化的基础上,提出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当前,以马克思人格理论为鉴,应当培育兼具健康身心人格、全面认知人格、优良道德人格和和谐生态人格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晓林 《新湘评论》2002,(1):28-29
1、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什么是关贸总协定?“入世”和“入关”是近几年我们常听到或常看到的新闻。到底什么是“人世”,什么是“入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首先需要我们搞懂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什么是“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即WTO),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并以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各项协定、协议为法律框架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所谓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是指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表征的新型的企业制度。相对于古典或传统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产物。正确理解现代企业制度,要把握两  相似文献   

6.
“大国崛起”是一个综合实力的积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心理的准备过程。这不仅需要硬件条件,更需要战略思维和政治智慧。从国际经验和历史文化来讲,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即真正实现政治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现代性。现代性的内涵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罗晓梅 《探索》2005,3(6):157-162
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哲学界走出“贫困”窘境的正确路径与时代责任。全部的问题在于以什么为基础和建构什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以编写于计划体制和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群众今天普遍“厌学”的教科书哲学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还是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重新编写的“教材”,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笔者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民主国家,决定其政党制度选择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对这个极为复杂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喾牦簖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我们知道,一个民主国家政党制度的选择和确立决定于多个复杂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理想人格的内涵,随着他的思想从早期信奉意力主义到后期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而更新、丰富和完善。鲁迅后期站在历史唯物论的高度,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对早期意力主义的人格理想作了扬弃,重新阐释了他的新型人格理想。这对于建构我国现代理想人格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为基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福特制资本主义时期与后福特制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变迁,是我们理解当代文化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民身份的探讨是政治学界经久不衰的议题。起源于古希腊,盛行于当代的公民身份理论,为我们反思和研究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形塑公民身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公民身份的建构在逻辑上推动公民社会的成长,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共秩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急剧转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结构与利益分配处于大调整中,社会角色变迁加速。如何顺应这一时势的膻变,促使人格转化和升华——塑造自我实现型人格?这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些肤浅探讨,以求教于行家。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的发展态势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其中,自我实现是层次最高的需要。与这五个层次的需要相适应,社会主体人格也定化为五种,其中,自我实现型人格是人格高度成熟。整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潘振云 《学习论坛》2003,(12):26-28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 ,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必须先实现人格的现代化。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现状不容乐观 ,还存在着一些尖锐的问题 ,如 :价值观念、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角色定位等。中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 ,必须促进国民人格的提升 ,必须具备有崇高的理想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耐挫能力等现代化人格素质。为此 ,全社会必须通力合作 ,进行人格主体的自我心理调适和社会心理调节 ,缓解和消除人格中存在的问题 ,逐步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素质 ,以促进社会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平 《唯实》2007,(1):26-28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恶化、安乐死、核战争、克隆人等一系列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二难选择”问题,同时也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勃兴。“什么是应用伦理学”这一问题,既是当代应用伦理学构建的基础,也是目前中国伦理学界争议最多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澄清不仅是出于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不可避免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和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怀宇 《唯实》2000,(3):53-5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呼唤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意识。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大任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取得公民身份意味着什么?体现公民身份的最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这些问题是公民教育实践中值得研究讨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就公民概念的实质性内容和公民应该具有的思想意识等方面问题,作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在喜庆2000年和迎接21世纪到来之即,作为既饱尝灾难和耻辱又备事成功和荣耀具有如此特殊经历的中华儿女,无不感慨万千、思索连篇。同是一个世纪之交的上一个世纪之交,我们的国家处在一种什么状况呢?我们的民族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又是哪些带有根本性的原因,使两个世纪之交的神州大地、炎黄子孙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呢?我们不能不对处在两个世纪之交的中国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思考一些问题。思考问题之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是民族祸福之根本。上个世纪的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积极政治人格的形成,既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其社会适应和社会贡献的基础性工程,是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主导—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互动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当代大学生政治人格建构的社会境遇。大学生的政治人格建构应当以"先进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三维人格结构作为基本取向。政治人格是在多维社会生态影响下的社会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除了通过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校园"准政治"活动、网络政治参与、政治组织以及其他形式组织的加入及活动,是大学生政治人格建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定位,是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及其生成逻辑的首要问题和基本前提。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国家贫穷落后、改变被动挨打局面的富裕富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内涵,是中国人和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其价值定位,则在于追求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时代精神。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历史过程所展现的实践精神,又是当代中国人超越现实、面向未来的理想精神,同时也是反映和体现中华民族追梦之旅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人文精神的建构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其本质的规定性表现为:历史精神、文化(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20.
究竟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将对人类的社会发展进步产生怎样的影响?当代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都在试图做出自己的解释。其中影响最大和认同率最高的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技与工业部在1996年发表的一个报告。根据该报告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现在大多数人认为,目前这种解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提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经济学家是怎样理解知识经济的经济学家认为,知识经济的提出,首先应该是一个比较经济形态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社会生产方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