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马洒壮族村为调查个案,深入当地,运用教育人类学的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对马洒自清代以来的学校教育进行调查。以此来说明学校教育是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变迁的,这是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宪法变迁理论面临社会运动的重大挑战,其核心关切在于:通过解释宪法,平衡并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和政治权威。在实然层面,自由派宪法学家批判原旨主义等思潮,从个案出发,恢复社会运动作用于司法释宪的本来面目,进而总结这种作用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作用机制的宪法文化理论和作用周期上的三阶段论。在应然层面,社会运动背负派系政治的原罪,与制宪时代的共和主义原则相抵牾。冷战时期,多元主义理论将社会运动与民主价值挂钩,开始接纳其宪法地位。为了调和宪法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的冲突,社会运动对司法释宪的影响必须受到限制,多元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则提出了不同的限制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使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选取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凤山县三个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少数民族农村例,从婚俗角度,分析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与民族婚俗变迁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农村城镇化建设产生的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社会矛盾重要的生产机制和化解机制.建立社会矛盾的文化视角具有十分迫切的理论意义.文化与社会矛盾的关切根源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切,根源于社会结构系统和社会生活展开的张力.文化是社会系统的整合机制,也是社会生活的构成力量.在现代社会,文化嵌入在国家、市场和社会均衡互动的结构中,主导文化构成人们创造生活的共享价值观、基础性的公共秩序和理性化的技术支持体系,供给社会生活的共享空间,多元文化供给创造生活的工具包,它们在共生共荣中既推进生活也推进文化自身的发展.文化视角下的社会矛盾化解依赖于文化机制编制的理性织体.它可以使社会矛盾的演进在理性规制的轨道上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法学说及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与中国的改革同步的。中国的改革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但却速速超越了经济领域,而波及全社会,成为一种全方位的、社会性的根本变革。经过2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迁必然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经济法的理论与制度的创新,具体表现在:由单一发展、重点发展、区别发展的“不均衡”发展观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由单纯或过多地强调政府干预或国家调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国家观向强调政府的超越性和可问责性转变;由“国家本位”的法益观向“社会本位”的法益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以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阐述豫北农村在改革开放后婚姻文化的变迁,探讨分析豫北婚姻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研究豫北汉族婚姻文化变迁提供丰富的人类学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改革浪潮将中国农村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由此乡村治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与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和主要途径。因国家政权只延伸到乡镇一级,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使国家基层政权对农村的控制力减弱,导致农村出现了政治真空。加之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村宗族势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宗族势力的时代变迁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以确立对待新时期宗族势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8.
陈曦 《法制与社会》2015,(2):218-219
最近,随着央视“我眼中的乡贤”系列报道的推出,全国各地出现了弘扬乡贤文化的呼声,本文试图以乡贤文化为视角,探讨乡贤文化及其根源性因素是否与现阶段推进乡土社会法治相背离,以及如何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即能否从乡贤文化中寻求到法治观念渗入到乡村社会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深圳市盐田区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论文认为:官员和地方精英的策略活动关系及其权力、利益、责任的选择组合秩序是社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应该是一个可行的理解和分析社区治理结构内涵及其变迁过程的合理切口。所以,论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是:国家和社会组织的策略行为关系如何影响社区治理结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法律文化变迁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法律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过程。这是一个多元法律文化不断冲突与整合,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公法文化一枝独秀到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共同繁荣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单一强化政策文化到不断强化法治文化,从热衷于法律的工具性特征到认同法律的价值性特征,以及内隐法律文化明显滞后于外显法律文化发展的过程。尽管如此,变迁后的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理性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大胆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树立公民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王晓波 《法制与社会》2014,(32):196-197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的上灯炸龙民俗在其发展的几百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其他传统民俗相比较,影响上灯炸龙民俗变迁的动力不仅有现代化的冲击、文化主体者的文化自觉,更有其独特的因素,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文化主体者应充分利用此间资源,尤其是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一独特动力,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朱伟珏 《检察风云》2012,(10):14-15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礼"很多时候是通过礼尚往来彰显的。时代不同"礼"的内容也不同。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这几十年里,"礼物"不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价值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大程  相似文献   

13.
陈晓岚 《法制与社会》2011,(10):167-168,171
社会资本包括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本文以这三个具体内涵为框架,分析社会和谐的要素。并以信任为着眼点,信任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社会和谐存在着逻辑关联性。基于信任的两个维度,即个体间的信任和个体政府间的信任上,分析这种逻辑关联性。最后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特殊主义信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培育个体间信任、个体与政府间信任,是走向社会和谐的要务。  相似文献   

14.
卫敬星 《法制与社会》2011,(22):199-200
咸水歌,古称"疍家歌",是数百年来流传于广西北海等地的疍家人在生产和生活中以口头方式吟唱的一种民间歌谣。北海咸水歌反映了海洋环境下疍家人生存的变迁。它通过歌声表达了疍家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实,是疍家人时代精神的再现和历史文化变迁的有声记录,也是广西北海海洋文化变迁的人文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忻城县为个案,考察了广西土司制下地方社会控制的主要特点。忻城莫氏土司在基层社会行政机构的设置及控制、地方经济的控制、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控制、土县地方社会生活的禁制和莫氏宗族内部的控制等方面体现了地方高度自治及明显的宗法性和压迫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以个案为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囿于民主政治自身之发育水平,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由此决定了非典型参与成为中国公民满足其参与意愿的主要模式。从公民文化的研究角度看,当前非典型参与之个案,如邓玉娇案、周久耕事件、躲猫猫事件、石首事件等,隐喻着我国公民文化的某些特质,如侠客文化、睡狗文化、乌鸦文化、无赖文化等特质。将这些个案所隐喻的特质串联起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展示当下我国公民文化的整体概貌,揭示其未来秉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在社会文化结构性变迁的背景下,土家族习惯法在协议观念、劳务形式、婚姻仪式、宗嗣继承、宗法制度方面发生了变化,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政治法律的实施、社会组织构成的变化、价值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在变迁过程中,土家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日益显现,与国家法的衔接与互动日渐成熟,作为承接国家法的制度基础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继续发挥行为指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非洲法律与社会发展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举行。这是第一次以非洲法律为议题展开的国际性学术研讨。来自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专家学者,非洲国家的在华留学生,中国外交部、教育部的官员以及我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以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法律变迁,社会的现代化必然导致法律的现代化。因此当我们在研究法律时,就必须把握法律所面临的社会语境,将它纳入社会关系之中加以阐释。从社会学家的视角而言,理解法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诠释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之关键所在。当我们试图探究作为社会治理方式的法律之内蕴时,也必须解析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的大力发展,社会各主体的法律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其中行政机关法律意识的变迁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在行政理念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行政法制”转变为“行政法治”;在官民地位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民告官”到“官告民”:在执法方式方面的变迁表现为从重实体、轻程序转变为实体与程序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