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华 《德国研究》2005,20(3):24-29
1989~1990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理变化过程.究其原因:一、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二、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三、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四、前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2.
忻华 《欧洲研究》2020,38(4):1-29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受挫的形势,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希望增强欧盟的主体性和领导力,为此要持续推进"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建设,将其作为新一届欧委会的施政重心之一。"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构想源于对"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延伸与阐发,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经济与技术民族主义"观点和"干预主义"模式;具体内容以产业政策为核心,涵盖贸易、投资、金融、全球治理、战略安全和经济外交等领域;政策抓手是"战略性价值链"。欧盟新领导层的这一构想凸显出地缘战略的"大局观"和"对外竞争力焦虑",蕴含了决策者对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中美欧三边竞争的变局以及欧洲工商界利益集团诉求的战略考量,同时也将面临政治逻辑与经济理性、欧洲一体化的推进速度与欧盟权力的构建深度之间的两难困境。"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构建将会强化欧盟对华负面态度,推动其减少对华经济"依赖",进而加剧中欧双边竞争。  相似文献   

3.
主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不能将其绝对化、教条化。主权不是一个纯质的、仅仅体现国家权威的概念 ,它包含具体的权力内容并在对内和对外关系中得到体现。主权让渡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主权让渡不是主权的剥夺 ,而是国家间的主权共享。明确主权的让渡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实现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独联体内"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19日,独联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建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这无疑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一直游离于独联体核心圈之外的乌克兰加入其中是"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最显著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可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成功的机遇,但实现过程并非坦途.为了使"四国统一经济空间"顺利向前发展,就目前而言,四国应在入世问题上协调政策,统一立场;俄罗斯应尽快使所有以俄为中心的三个集团(俄白联盟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方案协调一致并千方百计地加强在成员国,特别是在乌克兰的经济存在.  相似文献   

5.
围绕主权的所有争论最后都归结为“什么是主权”这一问题。而对“什么是主权”这一问题 ,必须到历史中去寻求答案。主权观念的萌生和发展 ,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最初是在国家内部的最高权威这一意义上提出的 ,因此首先是对内主权的产生和确立 ,随后再有对外主权概念在国家间得到承认。至164 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这一过程宣告完成 ,主权观念也发展为主权原则———国际关系中各个国家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准则。主权原则所包含的“独立”和“平等”本身就是同一意义上的指称。“独立”就是说一个主权国家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附属物 ,这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平等的。因此 ,主权是近代的产物 ,主权原则是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基础和欧洲国家体系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6.
苏联末期,在卢布贬值的未来预期下,各加盟共和国展开激烈的银行信贷竞争,同时实行了限制卢布涌入、物资流出的经济封锁。进而,面对俄联邦汹涌而至的卢布潮水,发行主权货币成为小国寡民型共和国防止卢布占领、摆脱自身经济困境的良策。而某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货币行动必然在整个苏联内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统一的卢布流通域遭遇被15个彼此独立的货币流通域瓜分并取代的命运,作为主权国家的苏联也就在货币层面被摧毁。考察苏联末期的货币战是探寻苏联解体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对于揭开苏联解体之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帅 《欧洲研究》2015,(1):116-129,8
1989-1990年的德国统一是20世纪国际史上的重大事件。英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先后经历了违背长期承诺而陷入双重困顿、对统一的被迫再承认、立足对外政策原则与战略的政策调整、积极参与并有序推动统一四个阶段。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德政策无法简单地归为失败或成功。统一前期,英国违背支持德国重新统一的承诺严重损害了英德关系并遮蔽了英国的后期贡献;统一后期,英国能够立足于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战略及时调整对德政策并积极参与到德国统一后国际关系框架的设计与建构中,这不仅使英国的整体战略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满足,而且还在维护西方盟国权益的基础上有序推动了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8.
《欧洲研究》2021,39(1):75-101
近年来,欧洲对于经济主权的讨论从范围到内涵正在不断扩大,并且有了相对应的"战略自主"的欧洲产业链行动。无论是缘于理论反思,还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现实变化,抑或是欧洲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影响,特别是新冠疫情触发的思维方式转变,欧洲各国包括欧盟委员会已经在推动实质性的产业回迁计划,突出战略安全的权重来强化和提升欧洲的经济主权,这势必引发未来全球范围内价值链的结构性重构。关键的问题是,欧洲强化经济主权是基于战略安全考虑,还是巩固和提升自身在全球中的经济政治话语权,特别是在塑造经济主权过程中究竟是选择封闭还是开放的道路?这不仅会对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影响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化演化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欧洲统一经济体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欧洲经济实体,该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评价经济政策(制度结构)的趋同程度,即欧盟成员国是否面对同样的经济环境条件,欧盟在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已经基本实现了统一的经济实体;第二,从度量经济指标的相同性程度(即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结果)来评价欧洲一体化,例如,在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周期、失业率、生活水平等方面是否形成了事实的趋同甚至统一。  相似文献   

10.
吴志成  常婧 《德国研究》2008,23(3):26-30
德国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也是欧洲一体化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轴心.德国的欧洲政策直接反映了德国政府对欧洲事务的战略与态度,也体现着德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支柱.德国统一后,由于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德国政府的欧洲政策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欧洲一体化支持的内在动因、具体目标和实际政策都进行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