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节伤害     
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将遗失在车上的钱包还给了失主.两万多元!许多人认为他傻,失主并不知道他的车牌号码,本来他可以将这钱昧下来的.而他却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去报社,到电视台,出招领启事.钱包递到失主手里,心,这时却真的凉了.他认为自己确实很傻.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起罕见的奇特纠纷案搅得河南封丘县城沸沸扬扬。1993年6月,辽宁盖县某企业一名工作人员到封丘县城办事,不慎将提包遗失。包内有现金及各种票据8万余元。6月中旬,失主在县电视台和有线广播上连续4天播放了“寻物启事”,允诺谁抬到提包归还,将酬谢共1.5万元。7月初,拾到提包又看到电视的城关镇农民范某托人向失主捎了个口信。“失主喜出望外立即找到范某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提包。然而,递到范某面前的酬金却变成了Z000元。范某指责对方言而无信,拿过提包便将失主“请”了出去。失主眼看到手的提包又飞了,怎肯罢休。他找到…  相似文献   

3.
情感幻象     
邢虹 《法治纵横》2011,(20):52-52
一个小学男孩在上学路上捡到3万元人民币,他待在原地等待失主认领,却被一个坏人冒领了巨款。小学生的事迹得到了学校的表扬,并登上了报纸。不久,真正的失主找上门索赔,小学生一家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还被失主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小学生的家长赔偿失主6000元。这个虚拟的故事引发了网上众怒。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09,(6):59-60
法官:我是一名农村妇女。前些天我领着7岁的外孙儿逛商场,在电梯上拾得一只黑色女士提包。我想到丢失提包的人一定会很着急,就站在原地等待失主来认领。“是谁丢了提包了?”7岁的外孙儿等不及就喊了起来。很快,走过来了一位模样俊秀约30岁左右的女子,说是她丢的提包,说是包里有手机和钱包等物品。我一看,包里果然有一手机和钱包,就把包给了她。不一会儿,商场广播里响起了:“哪位顾客拾得一只黑色女士提包,请交到一楼服务台,失主有重谢!”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夏天,世界足球锦标赛在德国举行。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的途中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000欧元和几张银行卡。记者将钱包交给了一位巡警。他把钱包交给巡警后,想立即走开,继续自己的采访。而那名巡警却拉着他不让他离开。"请你和我一起去我们的市政厅领取奖励。"巡警告诉这位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6.
派出所“拾”到一辆昌河牌汽车,本可以通过车牌号码迅速找到失主,然而他们却将此车低价卖给本所一民警,后此人将车子改色再次倒卖。失主发现后,经历了6年痛苦的讨车过程。其间,此案历经两级法院多次审理,却越审越复杂,失主讨回的不是车,而是“一把辛酸泪”。是谁在刻意地“化简为繁”、把水搅浑?人大又如何依法监督,正本清源?请看——  相似文献   

7.
重庆警方抓获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个性扒手”:偷了钱包后,他总是将证件等重要物品寄还给失主,自称是“知识分子”,要“文明作案”。去年11月,家住重庆市江津区的孟先生意外地收到一封邮件,里面有自己半个月前失窃的身份证、驾驶证和重要票据,寄件人未留下任何个人信息。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多起,引起不少市民的猜测和好奇。今年2月19日上午,重庆九龙坡区西彭派出所民警抓获了一个名叫周军的窃贼,发现他就是那个寄回失主证件的“好心人”。办案民警介绍,今年44岁的周军曾当过代课老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十多年前,他因故意伤害被判刑5年。出狱后为了养家糊口开始扒窃,先后两次入狱。  相似文献   

8.
余平在2005年5月20日《世界新闻报》上撰文说,美国的法律文化传统有许多不同于中国之处:1.捡到钱包必须收酬金。前不久,我去了一趟美国。有一天,我在美国的一条商业街上捡了个皮夹。打开一看,里面大约有1000美元,还有一张IC卡。我把皮夹交到一家失物招领中心。大约过了一周,一个美国小伙子敲开了我的门,说他是那个皮夹的失主,从失物招领中心的网站上知道了自己失物的下落,特地来拜访我。他一再向我表示感谢,接着便拿出100美元要给我。我再三推辞。可他却很着急地说,“请你无论如何也要帮帮我,收下这100美元。”说着他拿出一张电脑打印好的单子说:“您收了酬金,在上面签了名,我才能从失物招领中心取走我丢失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法援 《检察风云》2013,(13):58-59
本以为在自己的商店内安装了防盗设备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曾料到还是被窃贼偷走了价值10多万元的贵重物品。在警方破获此案并追回部分物品的情况下,失主商店老板将安装防盗设备的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偿损失,但该公司却认为自己无责,应向窃贼主张赔付……  相似文献   

10.
一哲 《政府法制》2012,(35):36-36
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容貌,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如果仍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相似文献   

11.
他是学电脑专业的,作案后,他给失主留下一个网址,让失主与他网上谈判。利用这个网址,他做起了网上销赃的美梦。每次作案,他都自认为一切天衣无缝,但在警方的铁网围攻下,这位“非常窃贼”最终不得不认罪服法。 那么,这个高楼窃贼是怎样作的案?警方又是如何与非常窃贼斗智斗勇的?  相似文献   

12.
万元面前     
今年3月8日上午10时许,河北省馆陶县纪委监察局党风廉政建设室副主任陈连元,到县人行城市信用社取款。当地走进城市信用社营业室时,看到柜台上放着一沓面值百元的人民币。此时营业室内静悄悄的,没有其他储户,由于柜台较高又有屏障隔着,营业员也看不到。陈连元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谁存钱或取钱时丢下的,应尽快找到失主。他连忙向营业员询问,请求帮助查找。由于有急事要办,不能耽搁,陈连元取了款就把该营业部刘主任找采,把这沓钱交给他,并一再叮嘱要尽快找到失主。原来,失主是一个体户。那天,他急着用钱,在城市信用社贷款9…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案情 姚某于2008年11月1日10时许,陪同其同事白某到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西单支行取款机处查询白的民生银行信用卡的一笔钱是否到账。查询后,白某发现钱未到账。于是就将卡放进钱包里离开自动取款机。此时姚某提出要帮白某再查一下。白某没细想便将钱包给了姚某(白某之前曾告诉姚某该卡密码)。姚某查完发现钱仍没有到账,就把钱包还给了白某,并顺手将白某的民生银行卡装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最近,我在下班途中拾到一只皮包,内有2万元现金、一部手机等财物,由于没有等到失主我便拿了回家。第二天我在当地晚报上看到一则“寻物启事”,所称失物与我所拾物品相符,还声称“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付酬金2000元”。我立即与失主陶某联系上,将拾得物如数交还。当我要求他支付所许诺的酬金时,谁知他变卦了,说他的许诺并非其真实意愿。请问,我可否通过诉讼来讨得这笔酬金?  相似文献   

15.
从最高可判无期徒刑的“盗窃罪”,到最多判5年的“侵占罪”;先是检方不起诉,再是失主“绝不追究”。广东竞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司贤利,向本刊讲述他为深圳机场“拾金”女清洁工梁丽做辩护的始末。  相似文献   

16.
基本案情:刘某在公共汽车上盗得乘客郑某皮夹一个,内装现金200元,另有5000元未到期存折及失主郑某的身份证一个,正当刘某下车时,失主郑某发现皮夹被盗,立即将刘某擒住,刘某被迫将皮夹拿出。  相似文献   

17.
《人民检察》今年第5期登载的《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的案例,之所以出现争议,笔者认为是因为对案件中“存折”应如何认定以及对张某在他人办公室抬得存折之行为是否具“秘密性”的界定发生歧义所致。支撑本案第一种观点即不当得利的依据是,案中“存折”应为遗失物而非遗忘物。遗失物是指失主丢失的财物,一般而言,离开失主的时间较长,失主多不能记住丢于何处,拾得者不知也很难找到失主。本案中,郑某(存折所有人)在行为人张某捡拾存折的“当天下午”就问其是否见到她丢失的存折,存折离开失主的时间并不算…  相似文献   

18.
赵靖 《中国检察官》2012,(22):49-51
一、基本案情2011年12月,犯罪嫌疑人肖某、陈某共谋将他人的机动车车牌盗走后藏匿,并将写有肖某手机号码的纸条贴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在失主按其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二犯罪嫌疑人后,二犯罪嫌疑人让失主将一定数额的现金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二犯罪嫌疑人确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11,(11):57-58
法官:我在超市购物时,钱包不翼而飞。经调取监控录像发现,我的钱包是被小偷偷走了。我认为,作为经营者,超市有义务保证顾客的人身、财产安全。请问:购物被扒窃,我能要求超市赔偿吗?  相似文献   

20.
有个电视节目,常常做一些实验。有的实验确实能博人 一笑,有的实验却叫人好生难堪,譬如在钱包里装上一两百 元钱,或找来一只看上去很贵重而实质上廉价的钻戒,故意 丢在公共场合,摄像师躲在暗处,偷拍发现意外之财的人的 各种神态和举止。镜头里各色人等都有,一类人待在原地等 待失主或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另一类人毫不犹豫地据为己 有,还有一类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决定到底是还给人 家还是偷偷塞入腰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