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劳动争议期间,用人单位通常会以劳动者未能参与劳动而不支付工资,这种错误思想的产生是因为对工资概念的理解太过狭窄。有必要对工资支付的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特殊情形和法律保障等内容进一步厘清,以期妥善解决劳动争议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薪酬权益和打击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刑事法律依据。作为新设罪名,公安机关应重点关注其中的新内容。在审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立案材料时,应当重点审查是否具有劳动行政部门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书》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政复议决定书》。对"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不能仅按字面意思简单理解,而是应当参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条件对其作出认定;应以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为基础理解"劳动者"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的“劳动报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报酬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核心范畴,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提供劳务者的报酬属于劳动报酬.加班费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是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和经济补偿金都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社会保险具有社会福利性质,不应当属于劳动报酬.劳动者取得双倍工资不是基于劳动,双倍工资不具有劳动报酬的属性.非法劳动的收入不属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设立目的,不应将其纳入劳动报酬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正加班费一直是我国劳动争议的爆发点,在仲裁、诉讼的劳动争议中,十有八九会涉及加班费问题,直接的原因就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但不愿意支付或足额支付加班费。在劳务派遣用工中,加班费纠纷同样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何规范加班以及正确处理加班费纠纷问题,是劳务派遣单位以及用工单位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经典案例:1997年4月,湖南农民工赵某经北京某央企招工到单位工作,被安排  相似文献   

5.
2014年,广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系统健全依法维权和预防化解纠纷机制,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依法维护了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化解劳动争议,促进社会和谐全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不断完善争议仲裁制度,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14年。  相似文献   

6.
<正>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因劳动者不胜任工作或生产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并相应扣减其工资报酬,这也是劳动争议高发的领域。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岗位和薪酬时应当合法运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依据并合理作出调整变更行为,以避免产生劳动争议,更好地维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与掌握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确定的劳动争议范围,是切实保护劳动者劳动权利,维护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前提。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包括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解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解决和劳动争议的诉讼解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第82条及相关法律条文的立法原意及其基本法理,可以认定“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即是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从“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计算,也可以认定加倍支付的“工资”即为劳动报酬,诉讼时效从劳动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这符合我国劳动立法的目的和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时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该制度的具体适用对劳动者的自我救济方式进行了若干不合理限制 ,我们从起算点等三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我们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通讯员欧水木)为加强对拖欠工资违法失信用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惩戒,切实维护劳动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列入"黑名单"。此办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  相似文献   

11.
正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健全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长效机制,筑牢农民工维权防线,使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得到维护,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据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广西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16248户,办结拖欠工资等案件1427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45  相似文献   

12.
6月2日,柳州市鱼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举办企业劳资人员培训班,辖区131家用人单位共174人参加培训。
  培训中,监察员结合以往发生的案件及日常巡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广西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重要条款进行解读,对劳动报酬支付中存在的劳动报酬结构太简单的利弊、每月发奖金与年底一次性发奖金的利弊进行分析,指出了用人单位劳动报酬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还现场解答了用人单位提出的关于同一员工应聘同一单位不同岗位可否约定二次试用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小额劳动争议和标准明确的劳动争议确立了一裁终局制度,然而这一规定并不像有的立法者和学者所说的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灵丹妙药。一裁终局制度不适宜出现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因为它很难保证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对双方当事人的诉权处理易造成不当。建议我国对这种小额劳动争议和标准明确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采用一体允许当事入上诉并一体限制当事人诉权的方式,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广西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上取得良好成效.在2017年春节前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中,全区共检查用人单位1.73万户,涉及职工77.56万人(其中农民工62.36万人),共发现拖欠工资7.77亿元,涉及职工人数7.55万人,已为3.99万人追讨被拖欠的工资3.77亿元,向公安机关共移交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20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劳动纠纷提供了实体和程序上的法律依据。鹭达眼镜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集中体现了劳动纠纷案件中常见的几个焦点问题: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认定、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后双方的附随义务等。该案对我们提出如下警示: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要在法定仲裁时效期内及时提起仲裁;劳动者在辞职时要正确行使“辞职权”;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相关证明,并在15日内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双方当事人未依法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下岗职工是当前社会一特殊劳动群体 ,在其下岗期间 ,如何正确处理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保护下岗职工的劳动权利实现及兼顾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是司法实践中难以处理的难题。本案从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机构和法院截然不同的裁判进行适用法律方面的探讨 ,建议把下岗问题纳入法律调整范畴 ,参考国外劳动立法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时事问答     
人社部、公安部等12个部门1月11日联合召开“做好2013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视频会议”,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对一人以上的集体劳动报酬争议,要当天立案并加快结案,人均涉案金额1000元以上的案件,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挂牌督办。  相似文献   

18.
郭锋 《人事天地》2009,(18):7-7
对于劳动者而言,工资收入是其个人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工资支付是其最重要的一项义务。事实上工资对双方来讲都意义重大。一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工资争议,不仅会使用人单位面临法律风险,更重要的是会对企业的名声造成不利影响,必将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前提,是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已达三个月;劳动者应在用人单位迟延支付经济补偿时进行催告,并在三个月后通知其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用人单位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必须采取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方式;劳动者解除竞业限制约定后,还可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具有特殊的国别特征,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劳动争议预防体制还存在不足、违背了“仲裁自愿”的传统仲裁立法原则以及“一裁二审”程序造成行政和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在以劳动者为本位的基础上衡平争议双方的权利和利益,取消强制性前置的仲裁环节,赋予当事人“或裁或审”的选择权,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还可试点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