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  相似文献   

2.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3.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4.
经典语录     
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战国·姜子牙《六韬·文韬》)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相似文献   

5.
一个聪慧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听话,在广泛听取各种声音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领导方略。有经验的领导者都认为,听话不仅要善于用耳听,还要善于用眼听,更要善于用心听?我国古代的兵书《六韬》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相似文献   

6.
居安思危     
申洁 《前线》2016,(1):86-87
正【引用】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1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晁错论》  相似文献   

7.
<正>导言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由于时间的久远,关于这段话并没有统一的解释。但老子希望表达"美与恶""善与不善"是一对相对的关系。老子所说的"美"接近现代汉语的"好","恶"则是现代汉语的"坏"。1.生活之美生活离不开美,我们一举手一投足,似乎都在进行着美的判断。从  相似文献   

8.
正【引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  相似文献   

9.
<正>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人文"最初出现在《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对应。天文指自然界的运行法则,人文指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人文的主要内涵是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的理念,唐代孔颖达释曰:"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说圣人  相似文献   

10.
黄山,为世人重视,因为他已戴上了两顶世界级桂冠: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与世界文化历史遗产。联合国官员桑塞尔博士在考察黄山时就说:“我经手报批的所有山岳风光,没有一个能代替黄山。她是集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于一体的。”黄山以“变”胜、观无穷,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无山不峰,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三十六峰,七十二峰,数不清楚多少峰。与一峰到顶再无其他的山比,黄山就有优势了。无数山峰为山景勾画出许多个性。“到了始信峰,始信黄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  相似文献   

11.
学者为人,天下无实学:仕者为己,天下无善政。(明·钱琦《钱公良测语·规世》)释义:做学问的只是为了给别人看,天下就没有真正的学问;当官的只为自己谋私,天下就不会有善政。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淆·顾炎武《大臣》)释义:作臣子的之所以能欺骗君主,贻误国事,必定起自于贪于贿赂。徇族朋党好恶之私,己虽正而必陷于邪。  相似文献   

12.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认识历史规律的理念体现,是在实践中对其使命任务作出正确回应的凝练总结。在立论之基上,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在文化基因上,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在实践积淀上,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缔造美好世界为价值理想,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典型示范,承继天下之文化,勇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推动国际社会各领域合作为生动实践,追求天下之情怀,始终坚持和平稳定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郑板桥有对联写道:"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修身立德乃做人之根本,不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亦是其为政致仕的纲要。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罗隐说,"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修身立德对为官从政者而言,具有亘古不变的本源作用,"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14.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对魏征说:“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这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用对了一个人,则天下所有贤德之士都将从中得到鼓励;而误用一个恶人,那么天下的奸滑之徒就将挤进官府。可见,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人才的选用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对于被选用的人来说,它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可、肯定和褒奖,而对其他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价值宣传。无论是对什么人才的选用,其事件本身都会传播一种长远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浙学历代学人美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如陈亮"上下相恤,有无相通"叶适"四民交致其用",王守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等观点,至今仍是作为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而得到相应的重视,必要对之加以进一步的剖析梳理.  相似文献   

16.
正【原文】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泄。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泄,故能宽容,因众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译文】君子严于律己,好像用绳墨量木材,对待别人,就应该用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荀 子之学 ,一言以蔽之 ,曰 :“体常而尽变”。天下之道 ,常变而已 ,惟知常方能应变 ,非变不能显常。孔子曰 :“温故而知新” ;老子曰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凶” ,皆知此意。荀子承此意而拓展之 ,力主持常应变 ,变中显常。体常尽变 ,是荀学的凝聚点及结穴处(归宿处)。荀子常变观的出发点是对“诸侯异政 ,百家异说”的解蔽去惑 ,“凡人之患 ,蔽于一曲 ,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 ,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 ,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 ,百家异说 ,则必或是或非 ,或治或乱”。他认为为治之要在于知道、可道、守道、化道 ,诸侯和百家之失在…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8,(4)
有一条运行了数千年且占据了中华文化核心位置的古老准则,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沐浴着时代的光辉,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它的名字叫"和谐"。"和谐"的精神,是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礼让,一种平等;和谐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谐的基础,是和而不同,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谐的境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谐的源泉,是和中有爱,和中有福,和中有乐,和中有安。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国家和则强,社会和则昌,世界和则宁。继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万方乐奏颂和谐,国泰民安喜空前。和谐乃百姓之福、国家之幸。和谐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和谐"鲜明地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一个脉搏同频共振前程最辽阔,一个中国欢共庆一唱天下和……一草一木总关情,时代新景在"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一幅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画卷正在展开。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奏响和谐社会的雄伟乐章!  相似文献   

19.
享利与任患     
《党建》2013,(6):8-8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语出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其意为:享受世间之利,则应当承担天下的危难;获享世间之乐,  相似文献   

20.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司马光论德才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