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兴无 《红岩春秋》2023,(10):50-53
<正>2023年7月,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远渡重洋,再度访华。52年前的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转道巴基斯坦,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基辛格由巴基斯坦飞往中国时,赴巴迎候基辛格的是中国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章文晋,他带领一个4人接待组专程前往巴基斯坦,是第一个与基辛格握手的中国外交官。  相似文献   

2.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史、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取道巴基斯坦秘密到达北京,与周总理举行秘密会谈.按尼克松的话说,是"探索同中国人民和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五)首次会晤——基辛格说,今天全球的趋势使我们相遇在这里.周恩来平静地相告:你来了,我们在分歧的道路上相遇,但又要平等地解决问题.1971年6月,中美两国经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多次传话,双方商定,基辛格将于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华.基辛格假借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在13世纪末从水城威尼斯出发,历尽千难万险,走了3年多时间,终于来到中国的故事,把他这次访华取代号为“波罗一号”行动,以此来暗喻他当时“心潮起伏”,“吉凶未卜”,既要绝对保密又不能不冒险一行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一1971年7月的一天,空军司令部通知我到司令员吴法宪的办公室开会。当我按时赶到吴法宪的办公室时,看到当时的民航总局副局长、北京民航管理局局长张瑞霭已经坐在那里。因彼此都很熟悉,我只向他微微点头示意,就坐在了他的旁边。当时在座的还有民航局的另外两位同志。吴法宪开门见山地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你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要从巴基斯坦来我国秘密访问,现在已经派遣民航徐柏龄同志带一名领航员到巴基斯坦进行领港工作。”稍微停顿了片刻后,吴法宪接着说:“具体部署是这样的:在基辛格正式来访之前,先由巴基斯坦的飞机到北京试航…  相似文献   

5.
在“乒乓外交”之后,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经过慎重缜密的讨论,确立起新的对美政策,并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向美国发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口信。在美国,尼克松和基辛格精心策划了代号为“波罗”的秘密行动计划,并对中国传递的信息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尼克松总统还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关  相似文献   

6.
钱江 《党史文苑》2003,(1):38-42
在中美建交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邻国巴基斯坦曾为两国领导人传递口信,为中美高层接触开掘出一条"巴基斯坦渠道".  相似文献   

7.
正1971年7月9日中午,担负美国总统使命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一行6人,在中国外交部章文晋司长等人的陪同下顺利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受到叶剑英等人的迎接。当基辛格看到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并听到陪同译员的翻译后,感到很不自在:莫非这就是中方对他一行的"欢迎"?当晚,周恩来到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看望基辛格并向他表示热情欢迎后,基辛格的紧张心情才有所放松。这条标语来自于毛泽东的"五二○声明"。  相似文献   

8.
中巴建交之初,两国关系远没有达到日后的那种"全天候的朋友"的程度。两国建交的过程经历了一定的曲折,建交谈判因为巴基斯坦对台湾当局的态度不明和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新中国持相反立场而一度搁浅。建交之初,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矛盾分歧。巴基斯坦在台湾问题、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西藏问题上态度反复,表现出与新中国不一致的立场;此外,其还加入了美英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些都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两国矛盾分歧的最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选择了"巴美结盟"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会谈结束后,周恩来立即向中国当时仅存的3个盟友进行了通报和解释。7月13日,周恩来前往越南河内进行通报,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北京,会见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紧接着,他赶往朝鲜平壤,在7月15日的两次会晤中,向金日成作了长达7个小时的通报。  相似文献   

10.
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伟人邓小平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政治家的非凡风度。 邓小平说:“美国必须遵守中美《上海公报》,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新格局。在此期间,依靠“与中国对话”、“结束越南战争”的竞选口号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反共斗士”尼克松频频发出愿与中国接触的信息。   1971年 7月 9日,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大张旗鼓地到西贡、曼谷、新德里做“了解情况的旅行”,在达伊斯兰堡以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  相似文献   

11.
1971年7月15日,经过多轮商谈,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相似文献   

12.
1973年9月22日,曾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基辛格博士就任美国第56届国务卿。尼克松总统在基辛格就任仪式上说,基辛格是在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时刻,执掌这个部门的工作的;基辛格也是第一个在任命前就访问过北京和莫斯科的国务卿。这番话说明了基辛格在美国对外政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九)热线联络——基辛格正式建议:两国互设联络处;周恩来坦然相告:我们早就设想过周恩来早就说过,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不能不有接触,要接触就要有一定的渠道.中美两国从1955年开始的大使级会谈,先是在日内瓦,后来改在华沙,一谈就是15年,直到1970年,谈了136次,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969年后,双方都感到通过华沙举行大使级会谈的方式进行接触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通过巴基斯坦等多条渠道相互传递信息,进行间接联系.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精心周密的安排下,终于导致基辛格的这次来华.  相似文献   

14.
<正>1973年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抵达北京。这是他同年的第二次访华。11月12日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会谈时,毛泽东谈到台湾问题。基辛格表示,美国不能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美方态度暧  相似文献   

15.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正式谈判未开始前,基辛格向周恩来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  相似文献   

16.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有一位类似基辛格这样的人物,他就是原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竹入在1972年以"特使"身份访华,商谈中日关系正常化。然而,他  相似文献   

18.
正1969年3月,中苏双方曾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形势非常严峻,毛泽东为此提出要准备打仗,要立足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最坏准备。据说,毛泽东这一战略决定,源于同年8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的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报道。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召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基辛格第二天到白宫会见尼克松总统,他把苏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5日上午,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的第12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期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举行了会谈。这是2001年7月瓦杰帕伊与穆沙拉夫在印度城市阿格拉举行会谈后两年多来的首次会晤。瓦杰帕伊在会谈结束后说,他与穆沙拉夫的会谈是“积极的”。6日下午,印度外长辛哈在伊斯兰堡宣  相似文献   

20.
四、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影响 1969年10月,尼克松在联大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驱逐台湾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公布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它标志着一个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