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嬗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家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已走过十年风雨历程,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经历了从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到面向东西方的"双头鹰"全方位外交的演变过程.在不同时期,根据时局的变化,俄罗斯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微调,实际上每一次调整都具有一定的背景和明确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政权历来保持着密切关系.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中,东正教在俄罗斯推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外交的重要帮手.现今,俄罗斯走上重新崛起之路,东正教会一如既往地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整体上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作为俄罗斯的最高当权者,叶利钦总统试图在外交领域重建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一波三折.但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叶利钦并没有在外交上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全球化的兴起同步发展。因此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无不打上全球化的烙印。由于对全球化的认知不同因而使对外政策的形成也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该国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在反映和体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民族呈现出极端性、矛盾性、情绪化相结合的、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意识的复杂民族心理,这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由上一时代以意识形态为轴心变为以内政为轴心,且由于国际关系总体体系的变动和可动用外交政策资源的约束,俄罗斯外交政策呈现出平行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特点。基于这一外交原则,这期间俄罗斯对中东的外交政策形成了5种类型,即改变政权性质型;战略盟友型;外交筹码型;角色不确定型;普通经贸型。这些政策类型对于我们预测较短时期内俄罗斯与中东各国的关系有所帮助。但从长远角度看,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必将以某种稳定的新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为标志而结束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在俄罗斯试图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中的地位还充满变数,值得我们适时观察。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从向西方“一边倒”转为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东亚在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上升.俄罗斯东亚战略的主要目标是要成为东亚大国,其政策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驱动和影响:一是基于对国际和地区均势的追求,二是出于本国平衡发展的需要,以及对自身面临威胁的认知.中俄关系是俄罗斯东亚政策的重心,同时它也积极发展与东亚其他行为体的关系.俄罗斯与东亚的关系在过去十多年里稳步提升,但也面临着俄远东地区开发困难重重、融入东亚经济空间进展缓慢、国内意见分歧等诸多挑战.在世界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在当前因乌克兰危机而使俄与欧美的地缘政治冲突激化的情势下,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加强其整体外交政策中的东亚维度.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表现为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既要疏俄、防俄、抑俄,防范霸权式的俄罗斯东山再起,又要改善对俄关系,并与俄罗斯建立起比较正常和稳定的双边关系。可以预见,随着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深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独立安全防务政策的加强,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更多受欧盟对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俄国家利益,普京政府从俄罗斯国力衰微的现实出发,一直将俄罗斯与欧洲实现一体化,视为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但是由于诸多负面因素的存在,俄融入欧洲的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