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巴子 《各界》2013,(5):21-26
洋人永远搞不懂的中国政治 事情必须从我们的主流报章上的文章谈起。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随即,全周掀起批判浪潮——其实,对这部近4小时的长篇纪录片,国内99%以上的工人、农民、士兵几乎不可能看得到,更不知道安东尼奥尼是何方“牛鬼蛇神”。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大菜园村是林州市治下的一个普通村庄,39年前,它不经意间走进了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中国》纪录片中。《中国》在西方大红大紫之时,在它的拍摄地却命运多舛。当时中国政府认为它恶意丑化中国,不但对其禁演,  相似文献   

3.
章士钊(行严)于1973年以92岁高龄逝世,一生跨越19、20世纪,涉足政、学两界,是一位多变而有争议的人物.章氏22岁以主持《苏报》为世人瞩目.46岁因北京女师大风潮遭鲁迅诟骂,“恶名”远播.“文革”期间,近代史研究所卞孝萱助章氏撰写《柳文指要》一书,并于1971年出版.我在拜读白吉庵大作《章士钊传》书稿之前,对章氏所知仅此三事而已.  相似文献   

4.
吴志菲 《党政论坛》2012,(10):45-45
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邓小平亲临南方视察,被一篇被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闻通讯传播开来。这年春天,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木林县,刚刚退居二线的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拿着报纸,被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饱含激情的叙述震动了。  相似文献   

5.
龟兔赛跑     
李继勇 《党政论坛》2011,(20):60-60
办公桌上的日历刚换成2011年的,兔子就从《森林日报》上看到了公告:森林县要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竞争的方式是赛跑。  相似文献   

6.
《理论视野》2009,(2):63-64
《南方周末》1月15日发表评论员史哲的文章指出,中国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又一次颁给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是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83岁;一位是化学家徐光宪,88岁。自2000年创立“国家最高科技奖”至今,14位获奖人中,得奖时年龄超过80岁的有9人,70—80岁之间的4人,低于70岁的仅1人,这使得当初为激励中国科学家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重大成果而设立的奖项,变成了对科学家奋斗一生的背书,变成了一个“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龟兔赛跑     
办公桌上的日历刚换成2011年的,兔子就从《森林日报》上看到了公告:森林县要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竞争的方式是赛跑。"看来在本命年俺要走运喽!"兔子内心暗喜。  相似文献   

8.
郭红敏 《侨园》2012,(1):40-41
妇女队长成小说原型1958年秋天的一天,正在工地上干活的刘凤仙突然接到通知,作家李准到这里积累创作素材,要住在她家.26岁的刘凤仙是林县城关公社宋家庄大队妇女队长,她16岁就担任了好女队长,带领妇女参加劳动、修渠抗旱、植树防风,她多次受到县里表彰20岁入党.在上世纪50年代的偏远农村,刘凤仙和丈夫自由恋爱结婚的举动在当地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9.
余显斌 《各界》2014,(10):55-57
一 钟会老妈名张菖蒲,和林黛玉能够PK的,不但有貌,而且有才,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张美眉曾读过《孝经》,学习过《左传》《尚书》《礼记》,不然,是没法教自己儿子“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长新 《侨园》2014,(2):85-85
许多人一直以为,沈阳是和平解放的.2005年1 1月,沈阳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采访了年逾七句的冯荆育老人.冯荆育曾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长,参与过《沈阳军区史》、《沈阳军区政治工作史》、《沈阳军区简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和《雷锋日记》等编撰编审工作.当时,老人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翔实的历史资料,向记者披露了六十多年前沈阳解放的经过寸——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戏剧界的权威张庚,1938年带着一个艺社流动宣传队从上海到延安。当时他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今已届82岁的张老,还在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奔波着。 回忆起在延安时期亲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绪万千,很是激动。他说:《讲话》至今50年了,有人认为“过时了”,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他体会《讲话》的主要精神是深入  相似文献   

12.
赵文 《学理论》2012,(27):87-88
利玛窦是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中的一员.虽然他来华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者型传教士,利玛窦在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中国文化从物质、制度到价值、心理层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化建设与交流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原百代     
黄光 《瞭望》1991,(25)
原百代是日本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几十年中,她出过不少译著。一九八二年,七十岁高龄的她,又因创作巨著《武则天》,荣获日本“女性文化大奖”。可是,直到一九八七年,一个偶然的因素,才使我同她有了交往。那年秋天,逛书店时,一套五卷本《武则天》映入我的眼帘。迄今为止,世界上似乎还没有一位学者为武则天花费过如此浓重的笔墨。加之一千多年来,对中国历史上这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15.
黑白陈丹青     
日前,《求是》杂志点名批评贺卫方、陈丹青等人“抹黑中国”的署名文章,再次把陈丹青等人送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文艺圈议论纷纷,奠衷一是,各执一词. 陈丹青何许人也?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2000年回国被清华美院聘为教授,2014年因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愤而辞职,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等.家庭关系也很复杂,爷爷曾是黄埔军校学员,父亲是右派,四岁时家被抄过.  相似文献   

16.
今年接连看了两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童年在瑞金》和《大气层消失》,不禁肃然起敬。他们把电影当作严肃的事业,而且怀着一颗伟大的心。这伟大,是一位哲人所界定的伟大;“我所谓伟大的,是他竟替我们二十岁的青年,想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而且并不离开了现在。”(见鲁迅:《颂萧》)真的,这两部影片都为我们的十来岁的儿童,想到了他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一家豪华酒店的走廊里,一阵轻轻的“阿门”声回响着,数十个年轻的中国人聚集在铺着米色地毯的会议室里聆听上帝的圣言。他们大多二十来岁,打扮非常时髦——女的穿着高筒靴,男的戴着时尚的针织帽子,塞在座位下面的皮包不是路易·威登就是普拉达。一位男子走上讲台说:“下面让我们阅读《约翰福音》。”于是传来一阵翻开《圣经》的沙沙声。这是北京星期五晚上的一个《圣经》学习班,也是越来越多富裕的中产阶级白领们的周末休闲选择。  相似文献   

18.
航鹰 《慈善》2021,(2):83-83
十几年前,我曾受朋友之托为一位年轻作者徐丽萍的书写序言。那天,捧起徐丽萍大作《生命的分叉路》一书的稿样,我的心情很沉重,久久无法拜读。因为朋友说徐丽萍是一位年仅26岁的肺癌晚期患者,而且是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我从来不敢看涉及癌症的文章、图片、电视片等,因为我本人患有40多年风湿性心脏病,出现心房颤动也有两年多了,心功能己经非常不好。  相似文献   

19.
红旗渠,对于林县人民来说,不仅是夺取丰收的物质基础,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靠当年那股楔而不舍的开渠精神,林县人民用20年的时间,走出太行,建设太行,彻底改变了家乡的穷困面貌。他们的实践表明,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变成看得见的财富,就要踏下心来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修渠是这样,建设社会王义新农村同样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王成郑良 《瞭望》2016,(29):44-44
在福州市强制戒毒所,《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见到了17岁的吸毒少女小雅。2012年,读初一的小雅辍学后,在一位学姐“吸一口就能忘掉所有烦恼”的怂恿下,好奇吸了第一口冰毒,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