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元 《民主》2008,(8):20-21
1947年初.父亲马龙翔在美国学成后回国.被派往台湾,担任高雄铝厂工程师.我们一家随父亲到了台湾。高雄铝厂紧靠海边,宿舍在厂区附近,分一村、二村、三村。厂里原有的日本技术人员有部分回日本了,但从美国、英国和德国回来了一批留学生以及从大陆过来了一大批人员,例如总工程师姓郑是从德国来的.我父亲在美国时的同窗丁陈威、林尉祯也来到这里,技术力量相当强。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母亲吴淑媛出身于益阳一大户人家,她的家世比父亲好得多.父亲与母亲算是青梅竹马,父亲小时候在我外婆家念私塾,他们互相有好感,老师做媒,他们很自然地成了一对,虽然那时候他们年纪还很小.我们一家在上海生活时,父亲没有什么固定收入,所以每年回湖南,其实就是回去要钱的,外婆每次都给母亲带回来一大包金首饰.  相似文献   

3.
风情泸沽湖     
泸沽湖是我多年来心底的一份情,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多姿的高原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最让人难以琢磨的是充满神奇色彩的"走婚"风俗.在这里,老祖母是权威,没有父亲,只有舅舅,如今的泸沽湖还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4.
当台湾当局在民众压力之下,被迫于去年3月31日同意让滞留大陆的台籍老兵回台定居时,有关方面曾许诺向他们“发放慰问金,并安置其生活及子女就学,对于谋生困难者,政府将继续照顾其生活”。 至今,已有百余位老兵退回台湾落籍,他们得到了怎样的安置?目前的生活境况又如何呢?人们从一些台湾报刊的有关报道中可以略见一斑。 “故乡啊,给我一片存身之地吧!” 台籍老兵许照勋,今年61岁,原是福州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7,(9)
<正>岩笛山,其实叫岩里山,就在湘江河那边,因村落旁边有一水一旱两个岩洞而得名。桂林有个著名的岩洞,名叫芦笛岩,我常常把它想象为一支吹奏的芦笛。那么岩里山呢,索性就把它称作岩笛山,也好带个乐器的"笛"字吧。我的母亲是岩笛山的人,那外公外婆和舅舅他们自然都生活在岩笛山了。可我从小没有见过外公外婆,据母亲说他们很早就病逝了。我倒是见过大舅舅和舅娘,那病恹恹的样子,老是卧床养病,不几年便去世了。有  相似文献   

6.
何诚斌 《侨园》2012,(3):51
二伯和大陆亲人通信时,他说旅居外国而不敢说在台湾,直到1988年,他才把他家台北的地址告诉了我们.从此,他逢年过节就汇钱过来,大伯多少,我父亲多少,姑姑们多少,一一交待清楚.后来这边的侄子们部参加了工作,他就不再寄钱了.而侄子们无不盼望他多寄些钱,甚至写信诉苦,房子太小,结婚没钱.可二伯回信却一字不提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7.
奔向新中国     
马元 《民主》1999,(10)
1949年4~5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全家还生活在台湾高雄。我父亲马龙翔在高雄铝厂当工程师,我在小学读书。那时我的祖父马叙伦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人已经到了北京,正在参加人民政协,筹建新中国,他本人也准备参加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他不止一次写信告诫父亲: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你要设法离开台湾,回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祖父的召唤、新  相似文献   

8.
世家同志在陕时,曾与我打过“笔仗”.捧读他寄赠的《近期台湾哲学》,感慨良多.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历史的大势,无可阻档.当此炎黄子孙终将聚首于一处的历史时刻,《近期台湾哲学》的可贵,就在于它使大陆的读者能够对近期台湾学者的哲学研究动态和趋势有所了解,至少对祖国统一的学术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周吟吟 《团结》2011,(6):46-46
我生于1940年.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周旧邦、母亲王素和哥哥周啸邦到无锡的外婆家去.也经常在这里见到大舅舅王昆仑。转眼60多年过去了。我也已经年逾古稀.现将有关太湖别墅的零散记忆加以整理.借以纪念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亲友们。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叶飞之女叶蓁蓁着文,提到了当年“厦门之战”的有趣一幕。一九九0年六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六月二十四日在北京会见了台湾民社党元老谢汉儒。会见中,双方表示,国家统一是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无论谁看,这条新闻与每天都有的类似的报道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然而,作为子女,我们知道,父亲会见的这位台湾“客人”,不是一般的客人,而是他的表弟.即,我的表叔。在一九九0年的那个初夏,父亲和表叔在北京第一次见面时,共同的话题就是厦门……谈着谈着,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九四九…  相似文献   

11.
杨潇 《瞭望》1993,(40)
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幅从台湾报纸上剪下的照片,那是台湾台中市育仁小学郑美枝校长同我的合影。它有着不寻常的来历,记录着海峡两岸之间的亲情和我在宝岛台湾一个星期的亲身经历。去年暑假里的一天,郑校长从海峡彼岸来到北京,访问了我所在的北京宣武师范第一附小。她给我们带来了育仁小学的师生们的情谊,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没过多久,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勾德元爷爷带领大陆少儿艺术团去访问宝岛。报纸  相似文献   

12.
邓卫中 《团结》2006,(1):59-60
在民革四川省委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同党员一样,欣喜若狂,心潮澎湃,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来表达:民革——我的亲人我的家!我对民革,有着与一俱来的亲情,因为我的父亲曾在孙中山先生身边担任过警卫营长,1917年11月13日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海陆军大元帅府四川军事特派员”(详见《孙中山全集》第4卷290页和第11卷575页以及黄季陆等人的回忆录,在台湾和大陆均有出版)。四川解放后,父亲经但懋辛、李筱亭两位民革老领导介绍加入了民革,是当时宜宾地区唯一的一名由民革省委直属的民革党员。所以,我的少年时代就在家里读到了民革中央和省…  相似文献   

13.
林宏 《瞭望》1993,(43)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我的老家在台湾。他在给我香蕉、桔子吃的时候,我总听到他唠叨着一句话:“台湾的香蕉、桔子比这大多了甜多了。”爷爷还曾说,在台湾有我们许多的亲人,象爷爷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小弟小妹……,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那里。  相似文献   

14.
黄翰清 《侨园》2002,(2):6-7
千百惠:全职太太无怨无悔 10多年前,唱着《走过咖啡屋》和《当我想你的时候》的台湾歌手千百惠,正是在海峡两岸大红大紫,艺术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却悄然淡出娱乐圈,在北京披上婚纱。 1992年千百惠离开台湾,并与大陆知名作曲家高大林喜结连理,并定居北京,这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对此,千百惠从未对自己的选择后悔过。“一旦选择,我从不后悔。大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人,他的才华、智慧,以及一举一动都吸引着我。结婚十年,从他那里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我很幸运能被他影响和同化。”已是一个8岁男孩的母亲的千百惠,觉得自己是个“贤妻良母”,“家庭对我很重要,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享受生活,平时做饭、看书、听音乐、种花……这一切对我来说太美妙了!”和大多数传统的台湾女人一样,以夫为贵的千百惠,希  相似文献   

15.
比起“开路先锋”李永得、徐璐二人,如今的台湾记者显得更为、活跃。前不久,人们刚刚获悉《自立晚报》和《自立早报》分别组织“横贯彼岸大地采访团”和“纵走大陆采访团”的消息,他们派出的9位记者已经出现在李鹏总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了。 人们不由得想起去年11月2日下午的另一个场面: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微笑着对前  相似文献   

16.
我对故乡特别眷念。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很远很远,因为它让我向往已久却至今无法亲近;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很近很近,因为她仿佛时时在我心中,在我眼前。我的故乡在台湾彰化。1906年8月,我的父亲就生在那儿。十几年后的1922年,父亲小学毕业来到大陆求学,为了纪念登上驶向祖国大陆航船的难忘时刻,他给自己取名“登舟”。读完中学,父亲立志学医,后因经济所迫,肄业于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台湾妇女界500多人在“立法院”的议会厅门前,兴行集会示威。她们举着大标语,上面写着:要求两岸法律制裁“一国两妻”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厂商纷纷到大陆去投资,时间一长,“金屋藏娇”、重组家庭者不少。有些台商大言不渐地说:“在大陆讨老婆比美国玩妓女还便宜。”有位台湾商界的女强人,她来大陆做生意。在广州的中国大酒店招待几位台商聚餐,几位客人每人身边均持着一位漂亮小姐,他们左右拥抱敬酒、喝酒。这些小姐名为秘书,实为台商的陪伴,如同妻子一样照料台商的生活。这位女强人还了解到这比台商均为陪伴秘书…  相似文献   

18.
张远心 《侨园》2006,(2):20-21
在两岸关系仍未突破政治迷局的今天,两岸经济关系的密切却日益彰显。那么,投资大陆的台商究竟如何定位才对台湾经济最有益?面对“根留台湾”还是“根留大陆”的争辩,清华大学台研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却提出了“立足大陆,根系台湾, 面向世界”的全新主张。他认为,大陆是一个舞台,演员是两岸的企业家,导演是市场, 这里应当上演的是一曲“中华振兴”的舞蹈。因此,刘震涛带领着清华大学台研所秉持一个研究理念:如何充分发挥两岸有效资源,使两岸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9.
正"荣民"全称"荣誉国民",笼统来说就是退伍老兵。但"荣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不仅大陆人感到陌生,即使是台湾年轻的一代,也越来越难以理解这个词背后的特殊含义。他们的由来,还要从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失去大陆时说起。大江大海1949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彻底失败,蒋介石黯然退守台湾。但对于蒋氏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他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  相似文献   

20.
9月中旬,经广播电影电视部等单位批准,台湾《万里江山—大陆寻奇》电视摄制组前来沈阳拍片,虽然是短短5天的交往,却使我深深感受到台湾同胞对祖国和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制片人兼导演同志敏女士是河北奕县人,今年66岁,早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1948年去台湾,现任台湾长乐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电视工作30多年.她说,祖国大陆是台湾同胞向往的地方,两岸隔绝时期,台湾同胞渴望了解大陆情况.有些电视台从日本买来一些外国人拍的大陆风光片,如《丝绸之路》等.每天晚上外出时,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人人关心变化了的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