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昊  黄敏 《瞭望》2006,(28)
巴以关系向来都是在僵局和变局中交事替演变,谁又能断言这场危机不是另一个变局的开始持续了十多天的人质危机至今仍深陷僵局:被劫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生死未卜,以巴双方互不相让,而国际斡旋雷声不大,雨点更小。从各种迹象看,“拯救大兵”似乎只是个引子,以色列大动干戈要做长久战的准备引发各种猜测,而处境本已艰难的哈  相似文献   

2.
刘顺 《瞭望》1994,(Z1)
来之不易的巴以开罗协议本刊特约记者刘顺开罗专电2月9日深夜,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在埃及首都草签了实施巴以加沙一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开罗协议.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巴以签署华盛顿协议以来双方签署的又一重要文件。开罗协议的草签为阿拉法特和...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总检察长鲁宾斯坦奉巴 拉克总理之命,在6月 29日 发表声明称,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不适合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只适合于解决以色列同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阿拉伯主权国家间的领土纠纷。鲁宾斯坦的结论是242号决议出台时巴勒斯坦不是主权实体,而只被作为难民问题提出,以巴之间不存在边界之争,因此,以色列也就不能完全归还 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 鲁宾斯坦的声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强烈谴责说,这是逃避执行双边协议、恶化巴以和谈气氛和毁灭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危险举动…  相似文献   

4.
埃及的作用     
邵杰 《瞭望》2001,(39)
去年9月28日,巴以冲突突然爆发了。冲突地区同埃及东部接壤,所以立即引起埃及的关注和不安。埃及是公认的中东地区大国,也是已经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两个阿拉伯国家之一。在过去一年中,埃及在有关各方之间巧妙周旋,既发挥了一个地区大国在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中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戴维营再次因举行中东和谈名满天下。 22年前,戴维营曾目击埃及和以色列拉开中东和平进程的沉重帷幕,22年后,戴维营又见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导演中东和平进程的压轴戏─—最终地位谈判。 围绕半个世纪的中东争端,从埃以和解到巴以和谈,这次的戴维营峰会没能画一个美丽的圆。 戴维营峰会出现了类似当年的种种场景:巴以双方在立场严重分歧的条件下被强行撮合在一起;巴以首脑像囚徒一样被东道主禁锢在深宅身不由己;双方多次谈崩准备走人但最终留下…… 然而,持续 15天的戴维营峰会却有着更多异乎当年的差别,这差别让人们理解,…  相似文献   

6.
4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结束了为期10天的中东外交斡旋活动,离开以色列取道埃及回国。鲍威尔走了,以巴关系确没见一丝好转:4月18日夜,以总理沙龙在安全内阁扩大会议上称,持续整整3周的“防卫墙军事行动”已取得成功;4月19日以军坦克重新占领约旦河西岸巴控城市盖勒吉利耶和加沙南部的拉法口岸;4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同意向巴城市杰宁派调查组了解当地难民的生活状况;以色列20日表示将与联合国调查小组合作;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22日说,杰宁难民营的惨相令人无法想像;23日,围困阿拉法特官邸的以军引爆了几个未爆炸的手榴弹,爆炸点离阿拉法特只5米左右;23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出尔反尔决定拒绝让联合国调查小组进入杰宁进行调查,巴以紧张关系的事态还在发展着,也被世人关注着。  相似文献   

7.
9月5日凌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埃及红海城市沙姆沙伊赫正式签署了继续执行怀伊协议的备忘录。根据这项备记录,以巴双方将在明年2月15日前完成怀伊协议规定的各项条款,并于9月13日开始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争取在一年之内达成一项永久性的和平条约。这项备忘录的诞生标志着巴以和平进程在重新局动近两个月后终于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为双方开始最约地位谈判扫清了障碍,成为巴以和平进程中的具有转令性意义的一座里程碑,并将对冻结4年的以色列一叙于亚一黎巴嫩和平进程产生积极影响,受到了巴以双…  相似文献   

8.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9月28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扩大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的协议.尽管阿拉伯国家对此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协议标志着巴以和平进程迈向第二阶段,巴勒斯坦人向他们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又靠近了一步.由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在埃及塔巴达成并草签的这项协议,比奥斯陆原则宣言规定的限期推迟了将近15个月,其间屡生干扰、几度僵持,可见弥合分歧难度之大;但经过讨价还价,互作让步,双方终于在折衷点上达成一致,亦属好事多磨.  相似文献   

9.
《瞭望》2010,(35)
<正>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8月20日宣布,应美国政府邀请,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于9月2日在华盛顿恢复"直接谈判"。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巴以和谈在中断了20个月后的艰难重启。希拉里说,本次巴以和谈将解决巴以之间所有最终地位问题。美方相信,谈判能够在一年之内结束。她还指出,埃及总统穆巴  相似文献   

10.
从4月26日开始,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是四十多年来苏联和俄罗斯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中东地区。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此行表面是要与埃、以、巴领导人讨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但实际上其真正目的在于为俄罗斯重新找回苏联时代在中东的巨大影响铺路。  相似文献   

11.
全球要闻     
《瞭望》1998,(18)
全球要闻(4月20日—26日)布莱尔中东之行有成效本届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4月17日至21日先后访问了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是欧盟为缩小巴以分歧、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外交努力。3月中旬,英外交大臣库克访问了...  相似文献   

12.
邵杰 《瞭望》2001,(28)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6月底访问了埃及、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约旦,同4国元首举行了会谈,并在 返回华盛顿的途中在巴黎同沙特王储阿卜杜拉举行了会晤。促成巴以双方就实施“米切尔报告”的时间表问题部分达成了一致,这是鲍威尔此次中东之行的最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积累政治遗产和孤立伊朗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离开华盏顿,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访问,拉开了布什2008年频繁外交活动的序幕。白宫发言人说,布什总统这次长达9天的中东之行,目的是为巩固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的成果,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此次中东之行  相似文献   

14.
周君 《瞭望》2003,(36)
在巴激进组织8月21日决定中止停火协议后,以色列加大了对巴激进组织领导人的军事打击力度,相继暗杀了巴激进组织哈马斯和杰哈德的数名成员。与此同时,以色列和美国还对巴自治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其解除巴激进组织武装并以此作为恢复和平进程的前提。面对这些外部压力,巴领导层内部在安全政策方面也产生了分歧。尤其是最近几天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总理阿巴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总理沙龙执政一 个月来,已持续了半年 多的以巴暴力冲突不但毫无停止的迹象,而且逐步升级。3月底4月初,以色列军出动直升机轰炸的都是“精心选择的目标”,主要是针对阿拉法特警卫部队、指挥机构、巴安全部队和情报机构。 以色列舆论认为,这是沙龙总理针对近来以境内不断发生爆炸事件而开始实施的报复行动,其目的是在警告阿拉法特必须采取措施制止暴力活动。但综观以巴近来局势的发展,轰炸不仅不利于阿拉法特来取措施平息以巴冲突,反而会进一步激化以巴矛盾,加深以巴民族仇视。 巴勒斯坦人处境艰难。根据巴以协议,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6.
刘顺 《瞭望》2002,(31)
本月23日凌晨,以色列出动F—16战斗机,轰炸了加沙城东部老城区的一栋巴勒斯坦民宅,投掷了约一吨重的炸弹,造成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军事组织“卡桑旅”领导人萨利赫·谢哈德在内的总共15名巴勒斯坦人丧生,150多人受伤。这一天被称之为巴以冲突爆发22个月以来最为血腥的日子。国际舆论认为,以色列此举必将使国际促和努力再度受挫。  相似文献   

17.
巴以美和谈死结难解怀成波华府会谈胎死腹中巴以和谈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的范围问题。为此在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斡旋下,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伦敦分别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会谈,讨论美国为打破巴以持续...  相似文献   

18.
开罗专电 埃及和以色列最近宣布,它们将就两国有争议的塔巴问题举行谈判。 塔巴是埃及在西奈东北角濒临亚喀巴湾,与以色列埃拉特城相毗连的面积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于它扼居重要地理位置,以色列在一九八二年四月最后撤离西奈时。没有把这一小块土地归还埃及。埃及坚持它对塔巴的主权,声言决不放弃一寸土地,要求双方举行谈判来解决塔巴归属埃及的问题,若谈判不成就诉诸国际仲裁。以色列拒绝国际仲裁,  相似文献   

19.
耶路撒冷和海法接连发生4起炸弹爆炸恐怖事件,造成以色列平民至少30人死亡,275人受伤。以色列当局立即进行大规模武力报复,并首次轰炸了巴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官邸。目前,以色列的军事报复行动还在继续。巴以冲突急剧升级,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和焦虑。 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哈马斯在爆炸发生后不久就宣布对这几起事件负责。哈马斯显然是冲着巴以可能恢复和谈而来的。以巴在十多年谈判  相似文献   

20.
一辆挂有美国外交牌照的车辆15日在行驶至加沙地带北部一个加油站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了至少3名美国保镖死亡,1人受伤。这是自本轮巴以冲突发生三年来,首起针对美国人的袭击。 美国车辆遭袭使本已深陷困境的巴勒斯坦自治当局处境更为艰难。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指责巴民族权力机构纵容巴激进组织,这次袭击事件更给美国和以色列提供了口实。一旦美国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和平进程中施加更强大的压力,中东局势将再添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