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2.
陪父亲看海     
正序拿到《陪父亲看海》,反复读来,爱不释手,一边品味诗文美妙的词句,一边体会诗文深邃的意境。诗文名曰"看海",但不着力于"看海",而着力于"陪父亲",着力于一个儿子陪伴自己年迈父亲第一次乘船看海的心境与途中的感悟的表达。在我看来,诗文大致以"渴望看海""情深似海""海纳百川"三个篇章展开。一开始,作者用"脚步轻盈得如履薄冰"的诗句描述了作者担心登船行动造成巨轮晃动影响出航的紧张,用"骤然加速的心跳"描述巨航顺利启航  相似文献   

3.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  相似文献   

4.
连战,是现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他的父亲连震东、祖父边横,人称"台南三连",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台湾望族.连战的祖父连横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气横益的爱国史志学家、作家.  相似文献   

5.
利玛窦是中国天主教史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取中国式名字的外国人.对于其中文名字"利玛窦"来源及涵义,自晚明至今存在多种诠释.本文认为,"利玛窦"="利玛+窦":"利玛"乃Matteo Ricci各取前两个字母""Ma"和""Ri"之音译;"窦"本应为"老窦",取自粤方言"老(豆)窦",原意为"父亲",用采称谓神职人员,可以引申为"神父",这恰与利氏之"神父"身份契合,"利玛老窦"即"利玛神父"之意.同时依中国人名用字习惯,将"老"字去掉,即为"利玛窦".  相似文献   

6.
熊秉明 《各界》2022,(1):35-37
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伟大人物是在母亲哺育教养下成长的.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当然是三迁的孟母和在儿子脊梁上刺"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母亲.在父亲缺席的时候,母亲就要代替父亲的角色,而比父亲更要苛求严厉,鸣机夜课,一心要把孩子塑造成她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完人.振宁的父亲离家五年,振宁的学语、学步、学识字、学背诵,都是母亲启蒙的.在父亲从...  相似文献   

7.
《民主》2020,(4)
正娘说,哥就是北方那漫山遍野耸入云端的白桦树,只要给点水分、给点阳光,就能茁壮成长。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酷暑,即使一场森林大火过后,首先生长出来的,也是那挺拔溜直的白桦树。20世纪60年代,父亲被戴上"苏修特务""毒害青少年"的帽子关进了"小号",刚刚递交了加入红卫兵申请的哥,被学校训勉谈话。学校要求哥跟父亲划清界限,或者能够主动揭发父亲的"罪状"。16岁白桦树  相似文献   

8.
<正>方志敏写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兰",他把祖国比母亲,爱祖国的"佳山水",并用"松、柏、竹、梅、兰"为他的五个子女起了名字。方梅,是他唯一的女儿,也是目前方志敏唯一在世的子女。严冬出生的她,如梅一般,凌寒开放,顽强不屈。"我这一生不在乎别的,就在乎我的父亲"方梅出生在1932年,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她一下生就与父母分离,被寄养在弋阳县一个山坳的农户家里。1935年8月6日,父亲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梅的母亲缪敏也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这之前,方梅一共见过父母两次面,还都是在他  相似文献   

9.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四百余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门学问已经来到"全盘化西"的"拐点"上:止步于"以西化中"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中西并尊"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构建"普世哲学"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全盘化西",才是中国哲学之唯一出路.所谓"化西",就是"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所谓"全盘化西",就是"全方位地吃掉"西学,"全方位地消化"西学.我们祖先在五千年的长史中,已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格式系统",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格式系统"去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最终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产出"新中国哲学",就象我们曾经拿这个"格式系统"吃掉佛学、消化佛学,最终产出"禅宗"一样.中国当代学人,要拿出"禅师"的勇气与气魄来.我们曾经用八个世纪的时间"全盘化佛",明末以降中西哲学之较量,已历四个世纪,再用四百年,我们还是有机会用中华"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开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提及,"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让我想起一个《风中的木桶》故事,触及心底、发人深省.一位小男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每天他都将木桶拭净摆齐.可令他委屈无奈的是,风常会把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告诉小男孩:"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只有增加它的重量."于是,小男孩不辞辛劳挑井水注入空桶,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再也没被风吹倒.同样的木桶,因没分量而经不起"风吹",加了重就岿然不动.故事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常为自己加重,增添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才能密切联系群众、真正赢得群众,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民意基础和可靠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我国领导干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高素质青年人才为我国领导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发出无限的青春活力。但是,在这股正能量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领导干部今年四十五、明年四十,越活越年轻的官场"返老还童"怪象。这些干部中有的"四岁就上了小学",有的"十八岁便成家立业",甚至还有父亲只比儿子大几岁的天方夜谭……毫无疑问,领导越活越年轻的  相似文献   

12.
烟画     
《侨园》2017,(7)
正烟画是舶来品。烟画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发端于上海,后风行全国,上海人称"香烟牌子",北方人叫"洋片"。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就是个烟画迷。他在《红楼梦烟画》一文中说:"儿时,我缠着父亲,买海盗牌香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8,(12)
正幼时,家中曾经挂着印刷的碑拓行草四条屏,上面有一首五言诗:"皇都初度腊,凤辇出深宫。……"父亲告诉我,这是宋之米芾所书。字体潇洒飞舞,字认不全,但觉得好看。云蒸霞蔚,其书法的美,具有画意。成长的岁月里,没有人可以请教,没有书可以查,虽然父亲告诉我了,还是不敢确定,一直私下里琢磨,这"米芾"的"芾",到底该发什么音?芾(fèi)——不对不对,音同"废",太难听。还是芾(fú)好,他该是个有  相似文献   

14.
1966年底、1967年初,"打倒刘少奇"的活动已蔓延全国,批判、斗争我父亲的趋势愈演愈烈,舆论已经形成,中央文革小组的阴谋策划也步步加紧.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 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我父亲:"平平的腿好了吗?"这显然是指1月6日设圈套抓光美妈妈开头的那个情节.从此也可以得知,毛泽东对这件事或真或假也是知道的.我父亲如实回答道:"根本没有这回事,是个骗局."  相似文献   

15.
从放牛娃到寒门学子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乳名五伢子,1908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在他幼年时撒手人寰,父亲许子贵,目不识丁. 许德华年仅7岁,就给别人放牛.但他非常羡慕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们,常常偷偷来到学堂窗下当"旁听生",一次,竟在一个寒冷的风雪天晕倒在窗边.该校教员邹希鲁见此十分感动和爱怜,收下了这个学生,破例免交学费.  相似文献   

16.
关于"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目前学界并无定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忠君",一种认为是"逆君"."忠君说"认为"清官政治诉求"虽然是一个"孝亲一忠君一爱民"三位一体的结构,但其核心仍然是"忠君";"逆君说"则认为"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是在君之上安置一个"理",这个"理"是逆君的,而不是顺君的.牺牲一切现实利益,以致以牺牲生命来捍卫此"理",捍卫此"道统",正是"清官"的本义所在,正是"清官政治诉求"之根本落脚点.在此意义上说,"清官"在中国政治"天-君-民"的三极循环中,正是"天"一极的代表与象征.本文认同"逆君说",并扼要分析了"清官政治诉求"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及其现实基础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韩子华  关昕 《各界》2008,(10):83-85
我的父亲韩复榘,字向方,1891年出生在河北霸县(旧称霸州)东山台村.社会流传关于父亲的笑话很多,比如什么"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建一个大使馆"、什么"十几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什么"没来的请举手"、什么"连中国的英语都不懂"……这些笑话不仅在民间流传,甚至某些文章著作也以讹传讹,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8.
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段祺瑞军政府下令通缉那些领导爱国斗争的所谓"暴徒".在段政府的通缉令中,名列第一的就是我的父亲李大钊.从那天以后,父亲便暂时转入地下,住在苏联大使馆的兵营里.他每天还是照旧工作,从早上忙到天黑,没有一会儿闲暇的功夫.  相似文献   

19.
阿丽 《侨园》2012,(6):14-15
父亲中风险成"植物人" 2000年12月的一天晚上,陈佩斯正在北京远郊一座深山里守护树木,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二子,快,你爸爸病了!"陈佩斯急忙赶到医院,见父亲陈强躺在急救室里不省人事.医生面色凝重地告诉他:"老爷子突发脑中风,情况十分危急,你要做好思想准备." 虽然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却落下了后遗症——记忆消失.夜深了,陈佩斯让妈妈回去休息,自己独守在父亲的床前.医生说,陈强的情况不容乐观,如能及早唤醒他,还有希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点"式领导艺术为许多领导者运用且行之有效.领导活动中的"点",是指在领导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居关键位置,起提挈作用的重要因素.领导者如能悟出并把握住这些因素,就好比抓住了领导工作的"牛鼻子",就能够触一发而撼全局,握四两而拨千斤,收到以点促面、以点带面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