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4):57-57
蒋先云与资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他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视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苗 《侨园》2011,(10)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1 91 1年至191 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 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广义上亦可指自1 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3.
时刻 《侨园》2013,(9):54-55
<正>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地揭示出一切。一位客家人后裔,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历史的召唤下奋起。是他,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准备的基础上,明确意识到,清廷再以改良的新政来防止革命,已达不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只会滑天下之大稽了。他迅速从戊戌变法"请愿上书"中觉醒,意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揭起武力"倾覆"清朝的大旗,从而成为结束千年帝制的历史伟人。无论后人对他的辛亥革  相似文献   

4.
盛文丽  郑凯 《学理论》2010,(7):49-50
清末与民国时期,有数以万计的穷苦老百姓饱含着辛酸的泪水而去国外谋生。他们飘零异域,受尽了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奴役,甚至惨酷的屠杀。他们在国外遭受苦难越深,怀念祖国的情思越切,华侨们在海外深切体会到祖国的兴衰强弱与自己息息相关,因而目夜盼望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等革命者在辛亥革命之前一直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诉求之一。但辛亥革命的激荡中,清政府的摇摇欲坠却也给当时有远见的中国政治和思想精英提出了难题,并给了他们反思的机会:曾经诉诸于反满的革命者如何能够在满清政府倾覆之后,建立起一个能够继承其包括满蒙回藏等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新型共和国?古老而悠久的中国,如何在革命中避免如欧洲帝国崩溃时所带来的国家分裂与民族对抗?如何应对当时蒙藏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小撮上层统治者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所正在进行的分裂图谋?为了应对危局,捍卫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革命者们在建立中华民国之后从反满到五族融合的转变与政治上的逐渐成熟是一个重要步骤;而真正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进行合法性确认的,却是当时仍为中国合法政府代表的清廷的《逊位诏书》。是《逊位诏书》从法理上宣告和确认了中华人民的形成,同时从根本上消除了边疆少数民族进行任何分裂活动的合法性。当然,从实践上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伟业,还要靠之后中华民国、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政之后在全国所实施的统治与治理行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