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抓好对社会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浙江省从1995年开始探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1997年基本铺开这项工作,2001年8月省政府颁布《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全省初步建成了“制度统一、整体覆盖,城乡联动、标准有别,管理规范、法制保障”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今年3月底,全省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1万人,其中城镇3.7万人,农村25.6万人。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社会化帮扶为辅的社会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开始在浙江形成。一、建立城乡最低生…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或全额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各级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64-6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差额补助或实行全额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杨福礼 《发展论坛》2002,(11):55-5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贫因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低保制度的建立,解除了城市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稳定,确保了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我国城市低保工作的历程我国的城市低保工作,1993年始于上海。1997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低保工作启动。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从制度上夯实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基础。2000年,国务院将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现阶段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功能还比较薄弱 ,尤其是政府保障能力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巨大需求之间还不相称 ,亟需加强与完善。本文认为 ,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是强化政府能力开发 ,提高政府的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春光 《奋斗》2008,(9):44-45
为了使农村的社会救助制度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现有282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非常有必要在农村建立全国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此,我们的党和政府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建立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有很多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杨生新  高洋  张翘楚 《奋斗》2007,(3):35-36
2005年4月20日,绥化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农村低保试点工作。绥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建设,使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改革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绥化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由国家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障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要的标准设立的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生活发生困难时,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那部分现金和实物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这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杨烨 《新湘评论》2005,(8):45-4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它承担了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生存所需基本条件的责任,是维护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力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当前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把握下述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杰 《实践》2007,(3):23-24
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农村牧区的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日益完善,农村牧区五保供养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和农村牧区医疗救助制度正在全国积极推进。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33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合  相似文献   

11.
低保制度是一项怎样的制度? 中国的低保制度,基本上与国际通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别无二致。在拙作《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中,对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了如下的界定:“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实行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低保对象的贫困现状我国现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虽然对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它无法使低保对象摆脱贫困的生活。大量的研究表明,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救助标准仅能维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存,不足以预防贫困。如,中国城镇贫困研究课题组通过测算发现,在所调查的全国35个城市中的27个城市的救助标准低于估计的贫困线,其中有17个城市的救助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汪晓丽 《世纪桥》2010,(13):62-64
本文针对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如何从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出发,提出完善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对策。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的资金保障体系;夯实救助基础,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专项救助,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救助制度;整合救助资源,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统筹管理机制;加大人才、信息、平台等配套力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8,(4):59-61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早在1993年,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8月13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5月底,全国超:过4100万人享有“低保”,切实保障了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世纪桥》2010,(21):76-7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为数千万农村困难群众建立的一项救助制度,是对传统的人道救助的制度化,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兜底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为农村孤寡残幼等生活贫困、无依无靠的群众提供了长期性的制度保证。但由于该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它的歪曲理解和不规范执行,致使该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甚至背离了党和政府建立它的初衷。因此,本文旨在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仍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缺乏法制化的制度框架及管理工作处于粗放化状态等一系列问题。无论从历史的视角,还是基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视角,为城乡贫困人口提供救助都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因此,要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要的前提是明确政府在该项制度建构中的责任,并在此前提下寻求目前政府责任如何定位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加快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贫困群体问题日趋凸显,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同时还包括医疗、住房、教育、生产和法律等方面的救助或援助.而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坚持社会助救制度的开放性,避免制度或项目功能的交叉重复,完善社会救助方面的政策法规,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词义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政府出面对城市贫困人口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它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由于救济标准统一,救济范围扩大、救济水平提高、救济行为规范,我国的社会救济工作开始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社会保障安全网:一般泛指政府主导形成的社会安全保障系统。由于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没有特定和严密的法律概念,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中极少使用;现较多提到“社会保障安全网”,它是社会安全网的一个部分。党的十四届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着保障标准相对偏低、机构人员经费不足、救助范围有限、地方匹配救助资金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吉林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制度框架;发展非政府援助机构,多渠道筹集经费扶助低保人员;尽快落实低保的配套救助措施;健全低保工作机制,加强低保的管理力度;将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加强低保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努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它承担了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生存所需基本条件的责任,是维护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力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当前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把握下述几个重点。一要确立正确的工作指导原则。一是保障基本生活原则,二是保障金由政府保障原则,三是属地管理原则,四是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五是低标准起步、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