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适用性。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和国外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践,使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揭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本质论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各国化的方向、思想方法、基本途径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提供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关系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务实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梁琳 《共产党人》2006,(10):30-30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  相似文献   

4.
秦如培 《当代贵州》2012,(35):19-19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间内涵和关系,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总任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阐述了新时期我国军事、祖国和平统一和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期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后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方式愈多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愈加可靠和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要经过许多阶段和实践探索、只有利用资本主义才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但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构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反映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邃思考和开拓创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大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平 《理论学刊》2012,(5):4-7,127
马克思恩格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特征、本质、实现方式和目标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特征、本质的重要概念也表达了深刻的价值思想.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精彩篇章,在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展示了深刻的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人民性的鲜明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从本质上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准则方面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规范,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和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8.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全面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左"和右两种倾向、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制、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模式五方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科学结论,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双向互动和与时俱进,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资源配置方式理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时代主题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和社会主义领导核心论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这些论断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逐渐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模式、根本思路、精神基石及外部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贾建芳 《红旗文稿》2012,(24):11-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扩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从纵横两个角度规范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以及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以"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更明确地揭示了各阶段探索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时代主题发生重大转变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遭受严重挫折 ,科学社会主义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 ,在中国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如果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宣告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历史使命的结束的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兴起 ,则昭示了社会主义的新生 ,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带来了新的光明和希望。进入 2 1世纪以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面临科技革命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的新挑战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是应对这些新挑战和新要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 ,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战略、道路、方法的总体思路和根本观点。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坚持以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新世纪提出的各种新挑战 ,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理论仅仅着眼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忽视了生产力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并导致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系列误区。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 ,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效性 ;第二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发展的民主性 ;第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15.
<正>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在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中、放到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中、放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加以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是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0,(9):22-22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我们不仅要用精神文明建设来引导、促进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逐步形成,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闫方洁 《求实》2013,(8):68-71
"社会主义原罪说"曾一度盛行,它虽然片面但却客观指认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困境。通过反思苏东发展模式,不难发现,低层次的生产力与扭曲的公有制关系、过度集权的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群众等三对矛盾,构成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障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根本上找到了化解"三大困境"的途径,较为成功地超越了"原罪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获得的成绩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宝库。它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体的认知,从实践层面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重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自觉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极探索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经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国家富强、人民民主、自由发展、社会公正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基本价值共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头和最初样景。  相似文献   

19.
戴安良 《探索》2001,23(4):95-9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标志着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解放,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有着比资产阶级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民主不可分"的思想,论述了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方法,特别强调了民主法制化的重要性和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统一的特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行动上大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