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民事诉讼中,为了防止将来的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法院有必要依法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保全措施仅为财产保全,没有规定行为保全。虽然行为保全在个别民商事领域内被纳入了立法,但从整个民事诉讼制度来看,其适用范围过于狭窄,这一制度的缺失将使保全制度的功能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民事诉讼理论与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亟需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行为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2.
财产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其功能定位应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实现。因此,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应当统一适用条件,以避免当事人重复起诉;在贯彻执行标的有限原则的同时,还应当保障财产保全的功能不落空;通过建立与完善协助执行制度以充分保障财产保全功能的实现。完善的民事保全制度应当包括财产保全制度和行为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正辉 《法制与经济》2013,(10):42-43,45
财产保全制度在保障判决的顺利执行、保证民事裁判的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财产保全限制他人的财产权利,一旦保全错误,极易导致一方当事人损失。因此,财产保全制度不但给予申请人以权益保障的机会,也限制了保全申请的条件,并赋予被申请人可以在申请人申请保全错误时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文章拟对申请财产保全错误进行类型化分析,从财产保全制度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利益保护和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对因保全申请错误而造成被申请人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仲裁财产保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财产保全是仲裁制度中的应急措施,是仲裁裁决、仲裁调解书得以实现的保障。它与民诉的财产保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对仲裁财产保全的概念及其申请条件,以及裁定仲裁财产保全的程序和保全的效力等问题进行研究,使仲裁财产保全制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中对物的强制措施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延续了以前的做法,在强制措施部分并未将对物的强制措施纳入,这是草案的一大遗憾。作为一项常用的强制性措施,刑事扣押对于收集和保全证据,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尽量减少国家和被害人所受的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难,一定程度上也与我国没有确立保全性扣押制度密切相关。为了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够执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财产可以成为扣押的对象。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都应有权依职权或依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申请对涉案款物、犯罪嫌疑人的其他财产实行保全措施。应在修改《刑事诉讼法》过程中,强化对物的处分的程序化和正当性的规范,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对物的强制措施制度,以切实保护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6.
诉讼保全是为保证将来判决的可执行性而在诉讼程序设定的一项临时措施。保全对当事人资金的可流动性、企业的名誉都可能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平衡保障判决执行力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问题。本文将以此为切入口,分析保全审查的认定标准,并从证明标准的角度讨论对认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财产保全制度是为保障民事私权的实现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原告取得的胜诉判决后能够顺利的得到实行。因为援用民事诉讼程序的债权人不能很快取得胜诉判决,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也许会处分他的财产,债务人的财产也可能被其他债权人扣押。因此各国针对这种情况都规定了判决前的财产保全程序,本文就立足我国现实的保全程序,比较研究国外的财产保全程序,并提出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秦琴 《法制与社会》2015,(5):240-241
证据保全制度主要作用是对证据进行固定与保全,从而确保和落实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虽然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出一定修改,但是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首先对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予以概述,接着对现行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主要是关于诉前证据保全、适用条件、诉中证据保全管辖、程序性权利保障等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这于保障被害人权益不利,也妨碍"控辩式"庭审的有效展开.建立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应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和行政证据保全制相衔接;并赋予该制度证据开示、人权保障和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保全制度,将我国的财产保全制度改造为民事保全制度,增加行为保全制度,并取消先予执行制度,将其内容并入保全的范围,进而建立合理有序的临时性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余茂玉 《证据科学》2008,16(5):580-588
证据保全是防止证据灭失或发生妨碍使用情形的预防措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在我国一直未受重视.而这直接涉及刑事诉讼目的和价值的实现。赋予辩方证据保全申请权,从权利的角度研究证据保全更加有利于证据保全功能的充分发挥。立法上应科学构建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证据保全制度,切实保障辩方证据保全申请权。从而促进司法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2.
证据保全是防止证据灭失或发生妨碍使用情形的预防措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在我国一直未受重视,而这直接涉及刑事诉讼目的和价值的实现。赋予辩方证据保全申请权,从权利的角度研究证据保全更加有利于证据保全功能的充分发挥。立法上应科学构建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证据保全制度,切实保障辩方证据保全申请权,从而促进司法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3.
赵钢 《法律科学》2012,(6):159-162
《民诉法修改决定》的通过,使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改良与完善。具体就回避制度而言,除在回避事由等方面明显更趋周密外,没有适时借鉴、吸收"依职权裁定回避"之适宜方式,显为此次修法之不足;就保全机制的完善来讲,"财产保全"概念之弃用与"保全"用语之"上位",显然使得与财产保全平行之"行为保全"有了容身之所,但从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共同之目的,以及二者与证据保全之逻辑关系来看,似以"执行保全"来指代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金钏 《法制与社会》2011,(16):44-45
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而对行为保全这一制度只是在在个别民商事领域中加以采用。司法实践证明,在民事诉讼立法中,明确规定行为保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且势在必行。本文拟就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建立健全行为保全制度,阐述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而对行为保全这一制度只是在在个别民商事领域中加以采用。司法实践证明,在民事诉讼立法中,明确规定行为保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且势在必行。本文拟就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建立健全行为保全制度,阐述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Trips协议第50条规定为了保存证明侵权的有关证据,在有关证据显然有被销毁危险的情况下,如果认为适当,司法当局应有权在开庭前依照一方当事人的请求,采取临时措施。为了与Trips协议的规定相一致,我国专利法通过司法解释,著作权法和商标法通过法律的修改新增了诉前证据保全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中以及诉前的财产保全制度。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中也新增了诉前财产保全的规定,但诉前财产保全并不是诉前证据保全。为了与Trips协议的  相似文献   

17.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4,(11):94-95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地不断发展,企业涉及的国际经济纠纷日益增多,涉外商事仲裁中立、灵活、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中外各界的关注,越来越成为解决涉外商事争议的主要方式之一。就目前来说,各国进行的涉外仲裁案件绝大多数涉及合同的履行问题。仲裁中的财产保全能够确保仲裁活动进展,在维护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目前涉外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制度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申请财产保全时间作出财产保全决定的主体这类问题的描述,为进一步健全我国涉外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制度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行为保全制度在诉讼中的意义重大,它能够弥补事后救济的滞后性,防止诉讼拖延给当事人的权益带来威胁与损害,保障判决执行和维护司法权威,并且成为诉讼诚信的重要保障之一.正因为行为保全制度的价值重大,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该制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内容和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的欠缺,结合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完善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若干构想。具体说,就是以当事人主义完善财产保全制度、完善保全对象、完善保全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上的不动产异议登记与诉前财产保全制度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认为两者有重叠之嫌。不动产异议登记在实践中无法遏制申请人的恶意行为,难以维护交易之安全与稳定,且需较强举证而难以彰显效率,应将之与诉前财产保全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