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闫斌 《政法论丛》2013,(6):115-120
“狱侦耳目”制度被滥用的危害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狱侦耳目”制度作为一项刑侦手段,有可能异化为变相的刑讯逼供,破坏监管秩序,或者引诱犯罪,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危及法治的实现和人权的保护.为防止“狱侦耳目”制度被滥用,首先应该在立法层面对此项制度的适用范围作出严格限制;其次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应对由“狱侦耳目”作出的证人证言谨慎对待,最后即使必须使用“狱侦耳目”,也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试,若有违法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秦蜻 《法制与社会》2010,(32):124-125
监管场所建立职侦耳目可以从场所内部获取有价值的查办线索、固定证据,提高办案质量,同时威慑潜在的职务犯罪,抑制"牢头狱霸",构建和谐、稳定的监管环境。为充分发挥"职侦耳目"的作用,应加强耳目的建设与安全管理;建立"职侦耳目"保护制度;降低检举监管场所职务犯罪属"重大立功"减刑的法定标准,赋予监所对揭发监管场所职务犯罪的立功减刑提请权,建立未决羁押表现评鉴制度与有奖举报制度,激发"耳目"刺探线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在我看来,震惊全国的佘祥林冤案暴露了现行司法制度的诸多缺憾,尤其是直击了司法监督和司法救济制度的软肋。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起冤案都是一面司法的透镜,我们要为佘祥林冤案的曝光而感到庆幸,因为它的确为我们反思和完善司法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狱内犯罪行为的新变化,狱内侦查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适应监狱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狱侦机构不统一、权限不明、秘密力量质量不高、狱侦人员素质差。因此,应改善目前的狱侦现状,加强狱内侦查工作,包括完善机构、改进立法、加强秘密力量和情报工作、提高狱侦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5.
鬼神观念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认为是愚昧、落后的表现.然而揆诸史乘,考察其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影响我们看到,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它对司法实践不乏积极意义.司法官员利用这种社会意识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同时司法官对鬼神的信仰也使其可能成为冤案平反的契机和慎刑恤狱的心理因素.这种司法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古人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相适应,对古代案件侦破、冤案平反以及刑罚的轻缓都产生了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犯罪结构出现新情况、新特点,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改变狱内侦查工作被动局面,迫切需要运用科学可靠的方法开展排查工作,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实现"预防为主"的狱侦工作方针,也是监狱安全的首要任务,所以监狱应充分利用现有软件条件与硬件,对罪犯实施心理排查,为确保狱内的安全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将从开展心理学的必要性、内容以及心理排查与狱侦工作的关系等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心理排查工作,从而达到深化细化狱侦工作,确保监狱稳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刑侦部门大力开展刑侦基础业务建设,狱内侦查工作在侦查破案、打击刑事犯罪斗争中应当发挥攻坚克难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业务建设,推动狱内侦查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本文在对狱侦工作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狱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如何深入开展狱侦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杰  秦洁 《法制与社会》2013,(29):47-48
弗兰西斯·培根说:“一次错误的判决,有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错误的判决污染的却是水源。”反观历史冤案,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那就是虽然造成冤案的诸多因素早已显现出来,但蒙冤者伸冤的历程却依然曲折漫长。司法被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冤案却成为司法正义的伤1:7。如何从制度建设上有效预防冤案的发生,并在冤案发生后得到及时纠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刘磊 《现代法学》2014,(2):152-165
司法刑事体制内原因并非导致刑事冤案的决定性因素,从刑事冤案的结构性分布观察,凶杀案等暴力性犯罪更易于产生冤案。中美两国洗冤机制的实效存在相似之处,例如冤案的结构性分布、证据审查标准以及无辜者洗冤的低成功率等方面。从美国冤案的实际原因来看,案外因素对司法过程的渗透过程不可低估。中国式冤案主要是公共政策、国民对犯罪的基本立场、错误的司法理念、实践中的潜规则、设证式证明的混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的狱侦狱控侦查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开始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得到使用,但由于涉及侦查手段的秘密特性与敏感性,该侦查方式长期不为人所知,尤其是在特情的管理与使用事项上的经验未能及时得到总结,同时还存在使用上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本文通过在实践中对特情的选拔与管理、使用原则、步骤和方式以及工作方法的介绍,对狱侦狱控的侦查方式予以提炼和评价,以便更好的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胡适和张君劢的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不同的自由观。由此不同的路径,胡适、张君劢向我们展现了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国家主义、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点滴改良与彻底改造的不同画卷。  相似文献   

12.
王本存 《现代法学》2007,29(5):187-193
张君劢精心选择了《代议制政府》而不是《政府论》进行译介。这暗示了张君劢的独特立场。借此,他运用别样的翻译技巧并借助特殊的作品形式,表达了其的立宪立场和宪政实现的策略。作品透露出来的方法和策略深远地影响着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证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证法》的立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进展比较顺利。《公证法》是我国第一部公证法典,它将确立中国特色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这对于公证事业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大事。《公证法》立法工作启动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在公证立法过程中,也伴随着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争议,这些问题对于公证立法的成功来说十分重要。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第一,关于公证法的基本目标。制定一部法律非常复杂,《公证法》尤其如此。近些年,司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最难的…  相似文献   

14.
张申府的性爱思想是他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期性爱思想带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其主要内容是鼓吹极端的性自由、破坏一切束缚;其后期性爱思想则以文化综合主义的文化态度,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性爱思想的依据,在理与欲的关系方面,主张执"中"、情理相济。另外,与大多数革命者不同,他的性爱思想还是其社会改造的重要路向,认为"要换世界,须改人性与变制度"。这一思路在中国现代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炎北游是应召书写金字藏经的,按照规定写经结束可以注授一定的官职.这次北游为张炎提供了北上寻妻的机会,而"轰荐福之雷"的结局又恰好排除其出仕新朝的尴尬.虽然北游带有一定的强迫性质,但张炎对它并无反感."题诗未果"之后,张炎匆匆南下,并改变了以往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自觉地皈依了江湖.尽管张炎性格中有不少软弱随俗的成分,但他的遗民心态还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散文的现代化是通过"革新"与"祛旧"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对"阐教翼道"的散文正统做出系统、彻底的清理。这其中章太炎对"散文"范畴的划定、对散文审美标准和范本的独特选择、对严复、林纾等散文正宗的颠覆性评价,都对此后文学革命的散文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此为线索,为中国散文理论现代化提供一种考察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振国 《法律科学》2007,25(5):32-41
胡适和张君劢终其一生都是坚定的宪政主义者,但是,两人的宪政思想并不尽然相同:他们的自由主义分属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不同谱系;他们都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摧残人权的行径,但胡适的人权论一直是个人主义的,而张君劢主张社会主义的人权;胡适没有提出具体的政治设计方案,张君劢则完成了庞大的"立国之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19.
清代初年,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通过词集整理的方式推出张炎,有力地转变了当时的词学风尚。随着雍乾词坛对于张词的接受愈趋全面、深入,张炎的典范意义逐渐形成。嘉、道之际,常州词派日益兴起,清人开始从兴寄的角度审视张词,推动了张炎词史地位的重估。尽管浙西、常州两派的思路和视角存在明显差异,但双方在开宗立派、指引门径方面又存在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张湖,精神科主任医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得者,原北京市安康医院副院长.河北省徐水县人,1930年生,195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神经精神科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工作,通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享有很高声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