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本文对建设"法治宁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维系中法治的基础地位,从解决构建和谐宁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强调法治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并就建设"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起着基础作用.要通过制度的保障和支撑来达到法治的和谐,就要解决好权利权力的和谐问题.文章探讨了权力权利的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分析指出了当前权力权利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提出了使两者走向和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是道德与实践的关系,对伦理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生活的实践、利益的调整、社会的和谐需要伦理学的学理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构建和谐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蓝芳 《求贤》2013,(11):34-35
西青区人力社保局将化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黏合人才与企业的关系作为抓手,强调从“源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并把此项工作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5.
刘培合 《求实》2007,(2):84-86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秩序困境和信任危机,阻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诚信是维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道德纽带,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经济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规范,政府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因而诚信是和谐社会道德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在刑事司法领域,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准确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并且强调犯罪人重新融人社会,回归社会,化解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解决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由、公正和理性是康德伦理学的三大基本概念,而义务与权利的内涵必须根据自由、公正和理性加以阐释。在康德那里,自由主要指的是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或自主性;而公正的普遍法则是:外在行为的方式务必确保个人意志的自由行使同一切人的自由得以和谐共存。康德认为,善良意志之所以为善,就在于它是理性意志的自由;理性在道德哲学中居于统率地位,惟有理性才能确立道德,唯有自由价值才是道德的最高标准。康德的公正法则是所有理性人都会同意的社会契约,是确保社会公正、和平与和谐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在他看来,确保自由和公正应成为对政府和合理之法的道德要求,合理之法必须促进人的自由。他一方面强调服从政府和法律的道德义务,同时也承认反抗与革命的道德权利。康德的伦理学和公正思想为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建构,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追求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我们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国策。道德体现了道德主体权利与义务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实现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二者的结合,就要发挥社会组织的沟通和整合作用,以和谐文化推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支撑社会和谐的基础保证,是社会和谐秩序的道德基础、是和谐社会赖以确立的人格基础、是和谐秩序的社会制度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加强道德建设,并把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贯彻到政府、企业、公民的互动诚信实践中去,促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颢 《理论导报》2007,(9):12-14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民主平等的和谐政治理念、诚信友爱的和谐道德理念、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的实践经验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建设和谐家庭,这也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追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使家庭成员树立"家和万事兴"的信念,自觉地承担起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可以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和睦;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婚姻家庭关系有序地、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和水平。实现经济和谐不仅要靠制度的保证、政策的指导,还要靠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引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经济和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使社会成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可以化解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使经济活动能够有序、健康、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作为一个张扬的概念成为当今解释人类社会的全新范式,"和谐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全球化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是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预警和应对风险的前提。在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注意将保护劳动者权益贯穿其中。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加强劳动执法,同时提升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在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对社会的诸多矛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敦化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好道德的社会功能,伦理道德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的精神基础,当前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创新道德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龙井仁 《探索》2008,(2):108-110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是: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为整合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提供重要线索和理论依据.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和谐工程,也是构筑社会基本道德体系的稳定工程,同时还是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劳动关系做基础,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将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企业既需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更需要有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保证。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及企业与员工和谐相处的劳动关系,是公司实现"三大战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社区稳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社会和谐重要的道义基础,伦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道德基础,体现在社会公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当今中国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日趋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都离不开伦理道德;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热切地呼唤伦理学,换句话说,伦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唐兴军 《求实》2017,(9):32-42
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进入新常态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件,也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行动指南。绿色发展与协商民主都强调平等协商和参与式治理,二者具有诸多共同的价值目标。关注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协商民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经济发展中充分考量公众的利益诉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协商民主机制的完善;创新民主协商机制与方式,以协商民主化解环境群体事件风险,构筑绿色和谐的公民社会基础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国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政治权力的有效发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建设和谐国家,重点是加强权力控制制度建设。从国家内部来看,权力控制制度的构建应当着眼于两点:一是量上的控制,是指国家权力要分化;二是质上的控制,是指国家权力之间要相互制衡。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两者的平衡也应当着眼于两点:在量上,权力不能太多太密;在质上,权力不能太大太强。社会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构建的立足点。其构建同样要考虑两大制度设计;在量上要考虑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对应;在质上要考虑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