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军 《学习月刊》2010,(20):13-14
一、术语“和谐”及由来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不同于语法学中的名词)。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时下,“和谐”是出现频度最高的术语之一。所谓的和谐是指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  相似文献   

2.
实现党内和谐必须破除党内“潜规则”。党内“潜规则”现象的存在和运行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公平正义价值、党内忠诚友爱关系、党内充满活力局面、党内安定有序状态以及党内党外和谐关系均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破除党内“潜规则”现象,一要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制度治党理念;二要严格依章治党,充分发挥党内“显规则”功能;三要自觉接受监督,大力推进党内事务公开。  相似文献   

3.
王继元 《学习论坛》2007,23(6):22-26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和命题。其理论价值和功能意义在于拓宽了和谐思想研究的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推进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互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证;赋予党的建设新的理念和时代内涵,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构建党内和谐,一要正确理解党内和谐的主旨与要义;二要推进党内和谐理念、和谐文化建设,营造党内和谐氛围;三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从组织制度层面构建党内和谐;四要从现实出发,努力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4.
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要通过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级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内和谐与斗争的关系,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团结统一的充满活力的先进政党,更好地肩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党管党的重要理念,是指全党同志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自觉的道德追求之上的紧密团结,是建立在恪守党章要求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基础上的彼此信任、平等融洽、相互关爱与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实现党内和谐,必然要求党内组织和谐。也就是说组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对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挥党的先进性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内和谐”也成为我党在建党理论上的一次重要创新。党内和谐是反映党内关系和党内整体运行状态的政治范畴,是党内关系融洽、思想统一、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实现党内和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党内生活的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党内和谐,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社会和谐要由党内和谐作保证,要以党内和谐为基本条件.党内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和谐,这是由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地位、党组织的作用、中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党自身和谐团结,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才会高.同时,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起着引导、带动作用,党内和谐之风能带动政通之风,促进人和之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用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从什么角度构建和保证党内和谐,这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以一种创新的视角——“代际差异理论”来分析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中存在的代际差异问题,以及这种代际差异给党内和谐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减少和缓和党内代际之间的差异,构建和保证党内代际之间的和谐,以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路。利益格局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原因。实现党内和谐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利益整合、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理论武装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社会和谐要由党内和谐作保证,要以党内和谐为基本条件。党内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和谐,这是由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地位、党组织的作用、中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  相似文献   

13.
党内协商民主: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内民主的创新范式,党内协商民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方式。以党内协商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应努力做到:增强党员民主素养,提高党员民主协商能力;健全党内协商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创新党内协商形式,拓宽党内协商渠道;发挥党内协商优势,实现各种民主形式有效结合;客观分析党情,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增进党内和谐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科学定位,充分说明了新时期增进党内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正确解决党内矛盾中实现党内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珞山 《学习论坛》2007,23(6):27-29
党内和谐与党内矛盾既不是一潭死水般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也不是势不两立无休止的斗争,应该对实现党内和谐和处理党内矛盾有一个新的理解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重要思想,并提出要正确处理党内三大关系和谐的问题;九十年代初又振聋发聩地提出“稳定压倒一切”、“团结一致向前看”、“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虽然邓小平理论中没有直接出现“党内和谐”这四个字,但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充满了以发展党内民主来增进党内和谐、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落实这一要求,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建,紧密联系基层党建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基层组织工作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整合、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提高效能形成合力.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8.
邬思源 《探索》2007,1(3):39-41
党内监督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方式,党内监督有利于协调与保障党内成员的合法利益,党内监督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机制。要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内和谐:建立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监督“两条腿走路”;改革现有的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提高权力监督主体的独立权威,加强和扩大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职权与职责;在党内培育良好的监督氛围与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实现党内和谐,要解放思想、统一目标;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党的作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提出全面推进党内和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即必须深入把握党内和谐的内涵,深刻理解党内和谐的意义,认真分析党内不和谐的原因,勇于探索实现党内和谐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党内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