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宪法序言是成文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地理及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宪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序言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宪法序言的内容、性质及特征的差异性,并找出存在于不同序言中的共同规则,以促进我国宪法序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宪法的社会转型功能是一个亟待重视的宪法功能,其主要是指宪法对社会转型这一整体性社会变迁以及转型社会这一特殊社会样态所产生的影响,即通过宪法整合转型社会的基本秩序.宪法的社会转型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转型的确认、规范和引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宪法序言中存在着中国人民与中国各族人民两种表述方式,这种话语表达上的区分到底有无意义?通过对宪法序言内中国人民与中国各族人民、大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等几组民族话语表达逻辑分析得出这种区分是有意义的,是立法者立法技术的彰显。中华民族入宪这一变化,从结构上改变了原有宪法文本中的民族意涵,其立足点在于规范和调整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任务与目的。应牢牢把握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论财政税收法研究中的宪法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观、宪法价值、财政法定位、财政法的概念、体系、基本原则、财政法的合宪审查、宪法分析方法与资源界定等方面,对财政税收法的宪法研究范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提炼。  相似文献   

5.
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最高性、包容性、概括性、违宪制裁的特殊性等特点,是其他普通法律规范的基础。明确具体并且可操作性强的宪法规范是宪法秩序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在重视实体性规范的同时明确程序性规范是宪法功能实现的途径,而现实的制裁性规范是宪法功能实现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宪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实行宪政的前提和基础是宪法具有正当性。这就要正确认识宪法的实质功能,保证宪法是具有正当性的良宪。西方启蒙学者和法学家揭示了宪法的实质功能即授予国家权力和限制国家权力。我们必须抛弃对宪法功能的错误认识。只有对宪法的实质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谋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关于军事法独立部门地位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严重关涉军事法制实践。以宪法国防功能视野,依结构主义的路径分析得出,军事法的独特性,其自足的根本理由,在于调整事务的特殊性——作为国家职能的国防事务。军事法的结构与其他部门法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异质性,军事法是一个以国家职能履行法为主干,兼与公民权利法,以及国家机构组织法交互结合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8.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关系,本质上是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根据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宪法变化分成宪法革命、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三种形态,三种变化形态内在规定性和相互关系与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和适应性存在着现实和直接的关系。宪法变化形态理论对于实证领域宪法实施的制度创新及宪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法哲学上看,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格拉斯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世纪神学大师阿奎那主张神性决定人性;近代以来,洛克等经验理性主义者主张自私、贪欲是人的本性,因此每个人追逐自我利益的结果必然导致他人被工具化和商品化,康德从实践理性的角度提出了“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命题,成为近代以来人性尊严的核心机理。在中国,自古就有“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人性观,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了“四心说”和“富贵不能淫”的人性观;现代儒学者蒋庆主张“礼乐制度中的人性尊严”。故此,西方学者主张的是一种利己的权利论式的人性观或者个人主义人性观,中国儒家学者主张的是一种利他的义务论式的人性观或者团体主义人性观。从法释义学上看,个人主义的人性观极力彰显个人自由,尤其是契约自由,国家主义的人性观过分强调整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二者均容易导致个人被工具化和商品化;人格主义的人性观介于二者之间,当为可取;“人性尊严”与“人格尊严”的区别在于:“人性”是相对于“神性”和“兽性”而言的,“人格”是指特定人的身份、资格和能力,是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化权利。人性尊严是一项上位宪法原则,正如国际人权法条文规定的一样,是各项具体人权的本源和基础。人性尊严原则的功能表现为:确立了国家权力运行的人性基础,标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底线标准,设定了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本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性,而实践中却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在全民中养成宪法信仰。因此,养成公民的宪法信仰极为重要。这一法律活动是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的互动过程,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又要制订出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1.
论DNA证据技术及其法治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司法实践日益严格的法治要求,促使DNA证据技术应运而生,即逐步从DNA技术中派生出符合当代法治所迫切需要的DNA证据技术。我国在一般刑事案件中应用DNA证据技术发展较快,但在查办职务犯罪时,却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DNA证据技术在反职务犯罪领域有着可以开发应用的广阔前景,加强其在反职务犯罪中的应用研究,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虽然经历了三次修正案的修正补充,但在内容上仍然存在着不足。2004年3月,全体人大代表表决高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本次修正案的两个亮点是: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首次对人权加以规定。另外,本次修宪不仅像前三次修正案那样对经济领域有所修正,还对国家形式及国家机关等多方面加以修改,突出了依宪治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控辨平衡不但需要程序法的保障,而且需要实体法的保障。与两大法系犯罪构成模式与控辩平衡的契合性相比,我国的犯罪构成模式与控辩平衡之间具有一定的张力。犯罪构成模式的改造必须与我国转型后的刑事诉讼模式对控辩平衡的强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体现为威慑、规制、保护、评价、激励、信仰等六大功能。威慑功能预知法律后果,警戒以身试法;规制功能明了规范基准,调整法律行为;保护功能实现法律权利,维护自身权益;评价功能以法律为准绳,衡量善恶是非;激励功能彰显法律正价值,鼓励正义行为;信仰功能调整内心需要,坚定法律信念。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保留制度,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所奉行的一种基本权利限制制度。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律对法律保留制度的继受比较片面。我国宪法应当明确基本权利本质(核心)不受侵害的理念,对法律保留的范围、程序、目的等作细化规定,从而确保基本权利的存在,防止法律保留原则的滥用将基本权利虚化。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的宪法思想是在三民主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拟对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进行研究,并力图从法理的角度思考今天的法治建设。谨以此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7.
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架构下对结果加重犯的法律评价方式进行论述,形成了结果加重犯二阶的递进式法律评价体系,并分析了该评价体系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的制度创新功能是指行政法所具有的一种设计新的权力结构模式、行政管理关系模式、行政秩序运行模式等的功用。这一功能在行政法治理论和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行政法学界历来忽视对该问题的研究。因此,从行政法制度创新功能的界定、制度创新功能的理论价值、制度创新的法律类型、制度创新功能实现的条件构造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