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晓燕 《群众》2013,(7):44-45
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设定五项具体指标,为亿万中国人清晰勾勒出“中国梦”的美好明天。中国有8亿农民,“农民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只有农民圆了梦,才能圆满实现“中国梦”。用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是实现农民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来照亮前进的道路。2012年11月底,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阐释中国梦。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刊发了数十篇专家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分析文章,探讨“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中国梦”、“中国梦的意义”、“如何实现中国梦”等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提及梦,会想到“南柯一梦”、“白日做梦”等词汇,虚无缥渺。我却很认同古希腊一位哲人所讲的:“梦是创造的源泉”。天空有梦,所以有神舟飞天;大海有梦,所以有蛟龙击水。梦是一种希望,梦是一种实践过程。当今,街头巷尾热议的是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际上中国梦就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整体的,也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4.
姜超 《群众》2013,(5):36-37
当前,“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习近平同志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从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梦,到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梦,再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中国梦”唤醒人们厚重的历史记忆,照亮人民美好的发展愿景,同时更记录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寄托着几代人的毕生夙愿。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中国人一直在追逐“中国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怀的“中国梦”更加多样。也更富有强国愿望,容闳怀的是“留洋梦”.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共和梦”,梁启超怀的是“启蒙梦”,施蛰存怀的是“尊严梦”……但所有这些美好梦想,都没有获得完全实现,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3,(4):3-3
“中国梦”是我们的梦。我们,即:每一个中国人,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梦,即:希望,有梦就有希望。 无疑,这是今年全国“两会”给我们最震耳发聩的梦想、最深入人心的心声、最充满自信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张志军 《前进论坛》2013,(10):26-2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然而,好多人在追“梦”的过程,希冀都会成为一个个的泡影。要想梦想成真,或许践行才是唯一出路。当然,追“梦”就得投入与付出。对我来说,“梦”与工作,就是一对“冤家”。圆“梦”,就得充电;充电,就要读书;读书,就得付出;付出,就将远离各种“诱惑”。三十五年来,与其说是工作与逐“梦”的频频“撞头”,不如说在逐“梦”的过程中,与时间有了“斤斤计较”的较量。回首往事,正是因为有了践行的恒力,不仅获得了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集腋成裘,有了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具备了不辱救死扶伤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刻剖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的梦想,更是百万铁路人的梦想。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承担的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责任,要实现“中国梦”,铁路强大的运力支撑必不可少。加快铁路发展,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铁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李民 《天津人大》2013,(5):38-39
有梦想就会有理想,有理想就会去奋斗。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家富强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个体梦想的成真。作为一名信访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做“中国梦”的实践者、推动者、参与者,既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梦,也要帮助群众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一是努力工作,圆实现自我价值的“奋进梦”。自觉把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融入到本职工作,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做到干信访、爱信访,把信访工作当作崇高事业,按照信访工作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党校于2005年11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与世界:实力、角色及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台湾地区的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强调,中国人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时候,决不做“苏联梦”,不会像苏联那样搞冷战对抗、对外扩张,追求霸权主义;也不会做二战时的“德国梦”,不会像他们那样用战争手段掠夺资源、称霸世界;同样也不会做“美国梦”,不会像美国那样大量消耗能源等各种资源。我们做的是“中国梦”,即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11.
《淮海论坛》2013,(2):40-4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引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亿中国人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了展现和抒发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和自己梦,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纲要》,全面推进单位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调动人的写作积极性,发展创意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从而增强社会和谐和综合竞争力及单位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13,(10):10-14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的有机统一,而保障包括女性在内的每个公民平等地拥有参与、促进并享受社会发展的机会,以及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权利,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从这一视角出发,以199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的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为依据,透视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迪。一、实现“中国梦”:妇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过去百余年间“中国梦”的每一次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3.
王昂 《群众》2013,(12):30-30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未来画卷——“中国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定会回答:我的中国梦是绿色的。我是个在乡村长大的人,  相似文献   

14.
田书慧 《前沿》2014,(7):46-48
“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又是每一个人的梦。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领头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着眼,阐述了“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求知梦,创业奋斗梦,价值奉献梦。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刻苦学习,增强学识和技能;应艰苦创业,为建设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彭飞  易靖茗 《台声》2013,(10):82-82
9月5日,以“中国梦·两岸梦”为主题的2013年“交流与共享”研讨会存京隆重举行。这是台盟北京市委自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六届同名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彭钊 《前进论坛》2013,(7):22-22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也是民主党派的奋斗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奋斗,民主党派同样责无旁贷”。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去年11月29日以来,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根据不同主题和要求,直接阐述“中国梦”达20多次。“中国梦”一提出来,就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深入研究和热烈探讨。梦想成真要有动力之源,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改革开放。抓住这三个关键,就能凝聚中国力量,释放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要实现以民族复兴为主轴的“中国梦”,从那时起至现在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国梦”的研究不断升温,诸多学者围绕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研究。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基本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做了简要的述评,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也就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参观完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接着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又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王涛 《中国保安》2013,(17):18-23
“中国梦”让13亿人振奋,也让国人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彩斑斓的梦想,教师、医生、军人……这每一个梦想都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而在“中国梦”的征程里。保安班队长的梦想只是其中那小小的一簇,但作为保安队伍中的“兵头将尾”,他们的梦想在保安行业中却最具代表性,也最能体现广大保安员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