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大学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好!谢谢乡土中国学会给我机会,让我在北大的讲坛上与大家交流。 听说乡土中国学会主要研究“三农”问题,这方面我很关切,但没有研究。我的书中也引用了“乡土中国”这个概念。上个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社会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启发很大。我本人读书甚少,但是偶尔碰到一些令人警醒的思想,便铭刻在心。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的一天傍晚,大概是老人节的前夕,我突发情思,便独自去拜望我的老师铜先生。谈话间,我意外地发现先生的案头放着一本《远望》杂志,觉得怪有意思,便捧起细细观摩,不想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原来这是一本台湾杂志,从开篇到结语,唱的尽是和平统一之歌,抒发的尽是两千多万台胞时刻想念祖国的拳拳心愿!不难看出,这是一本带有鲜明政治倾向和浓烈评论色彩的综合时事性期刊,与大陆的《统一论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铜先生见我如此钟情《远望》,便起身对我说:这本杂志的创始人都是当年遭受过台湾当局政治迫害的“异己分子”。他们回首历史,无不…  相似文献   

3.
古月 《研究与交流》2005,(6):24-24,28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写照。而当我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似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桃花源般一尘不染。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相似文献   

4.
苏眉 《福建乡土》2013,(6):61-62
五月,初夏。我收到许怀中先生寄来的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岁月匆匆》,以及嘱我写读后感的留言,心下惴惴。潜心一读,不禁为他真诚的生命述说和宽阔的文化视野所折服,为他对生活的热爱、创作的执着和为文的真情所感染。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张莉,她卷曲的四肢不禁让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真没想到,一个出版了两本书,创作了多部作品的女作家竟会是这个样子.随手翻着她写的书,书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本已经出版的叫《生如残月》还有一本即将出版的《心如皓月》.慢慢地,我发现这两个书名就是她这个人的真实写照.张莉对我说:“可能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废人,但在我心里,我要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相似文献   

6.
「哥,我们的刘辅导当上广州华侨补校新校长啦!」内子小凤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谁说的?」我有点疑惑地发问。「我是在一本旧杂志上偶尔发现的。」接着她就把一本《中国建设》送过来。原来是一九八七年第三期《中国建设》杂志发表的《我不再为孩子的教育烦恼》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这个美好的信息。该文的作者是阿根廷彭宗伯先生。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7,(5)
拜读李殿魁先生的四言诗《山东水事歌》,不仅使我了解到他对山东乃至全国治水的科学成果,而且使我读懂了他那颗为国分忧、为民谋福的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8.
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里,我收到了宋鹏程先生从无锡寄来的大作《聋人世界寻旧踪》。它为这个千年一遇的佳节平添了一份惊喜。 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跟前的一本小书装帧古朴典雅。尤其是封面的插图,画的是宋鹏程先生在老友戴目的陪同下在上海南市文庙公园寻觅旧踪,画面中的景物贴切  相似文献   

9.
王莹 《思想战线》2003,29(5):115-118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性欲理论、认同危机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映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0.
以刊登考据、资料为主的大型刊物《文史》,在出版到三十辑的时候召开过一次座谈会,并且由《书品》出版了纪念专号,学者们纷纷撰稿以志庆贺,众多的高质量文章中,最使我有会于心的是张政烺先生的《(文史)出版三十辑感言》。文章中提到:“研究历史必  相似文献   

11.
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先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写给教授们读的《我的科大十年》 (修订版 ) ,另一本则是写给研究生看的《东西象牙塔》。再加上还有一本据说是写给大学生的《背水一战》(香港三联1997年版 ) ,可以说 ,孔宪铎为他的听众们完整地演奏出了从“大学求学经验”到“大学办学理念”的“三部曲”。读罢这些书 ,一位历史上的教育家的身影不觉浮现在眼前 ,那就是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在“大学之道”上 ,孔宪铎先生在诸多方面都与张伯苓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孔宪铎…  相似文献   

12.
天凉好个冬     
最初读到季羡林先生《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时,心里就有一种触动,当时就想,年轻人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中年人(60岁左右)也不行,前几日看到《收获》杂志上有许明先生谈季羡老的文章,也说这文章好,我很欣慰,觉得自己没走眼。那几日我正在整理有关储安平和《观察》周刊的资料,因了季羡老的那篇文章,我从这些资料中检出一些有关季羡老的,写成一则短文:《季羡林与学生运动》,写成后投寄给一家报纸,终于没登出来。季羡老是1911年生  相似文献   

13.
十年以前我就认识溥杰先生了。当时他告诉很多人他正在写《自传》,他的《自传》的出版是大家普遍关心的。有位李老先生正在协助他整理,因为整理者也已年老,进度比较迟缓。不久李老先生不幸车祸丧生,整理《自传》的工作就搁置起来了,溥杰先生想亲自动手,他实在公务繁忙,抽不出空来。1990年溥杰先生回到日本探亲,一位日本作家知道溥杰先生的《自传》尚没有写成,提出要给他写《自传》。溥杰先生回答他:“我有我的祖国,这件事我要请示我的国家。”回国后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写在〈坟〉后面》中说:“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  相似文献   

15.
德铸先生托张斌先生送我一本他的著作《仙游风骚丛谈》, 捧读之后,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作为一个仙游人,和他一  相似文献   

16.
杨露 《前沿》2012,(15):199-200
《喜福会》中来自中国的母亲们坚守着中国文化,并力图用超我的道德标准来管教女儿.而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却信仰美国的个人主义,总是试图用本我的精神摆脱母亲的控制.母女之间的矛盾最终在自我的调和下消融在血脉亲情中.  相似文献   

17.
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国内久已无传;近十多年来,收藏家们先后在民间发现两本,现在分别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中州书画社在两馆的支持下,参照两书加以补五后,分为上下两函,共十六册,影印线装出版。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西游记》的最早期刻本之一,而且是唯一附有评注的最早刻  相似文献   

18.
《于右任墨迹选》和《于右任诗词选》即将在大陆出版之际,上海市文史馆最近又在馆内举办了《于右任书法展览》,以纪念他逝世二十周年。于右任先生的墨宝近年来在大陆展出,已经不止一次了。一九八一年,在深圳市展览馆举办的长安书画展览中,就懸有于右任所写的对联,标价很高。接着,他的故乡陕西三原也展出了他的遗墨。不过就上海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前往参观的络绎不绝。上海许多知名人士,都为这次展览写了题词。原国民党上海市代理市长、现任市人民代表大会副主任赵祖康也赋诗两绝,其中一绝是这样的:‘挥毫飞舞似神龙,草聖清超著亚东。今日屏联共鉴赏,天涯追远感寒松。’一进馆门,于右任先生的大幅半身照片就映现在我们的眼前。银髯飘拂,潇洒逸致。下附他的一首《国殇》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旁为于右任先生生平简介。于右任原名伯循,字骚心,又字诱人,别号髯翁,晚年号太平老人。‘诱人’谐音  相似文献   

19.
把心安顿好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我的新书《把心安顿好》,该书是我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06年至2010年间。此前的三本随感集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曾名《碎句与短章》)。下面摘登其中“内在生活”一节。  相似文献   

20.
孟祥才 《春秋》2011,(6):35-37,1
胡滨,中国近代史研究著名学者。他饱学而不炫弄,为善而不倦怠,在经历了"文革"的动荡不堪后,仍旧能以一颗赤诚之心诚实无欺地做学问、提携后学。《忆我大学时代的老师胡滨先生》记述了上世纪中后期一位知识分子的际遇和修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