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网柔情     
王长河 《江淮法治》2012,(24):24-24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10次犯罪。”同理。一次公正的判决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化挽救一个人,给人重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次不公正判决比十次犯罪的危害还要大,因为犯罪只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污染了水源。  相似文献   

3.
案件在一波三折后终于以最公平公正的判决结果让她心头云开雾散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过去流行的观点认为,一个公正的判决不可能藏有法官的主观意志,它是依三段论逻辑推理得出的一个客观确定的结论.此种观点如今已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因为自由裁量权就体现了法官的主观意志.  相似文献   

5.
法官:我的良知告诉我,判定被告犯有二级谋杀罪是对“公正”的误解。现在的判决是个“充满了人情味的“结论”。受害入:“公正”究竟是什么?“公正”难道意味着你可以杀死一个无辜的小生命,仅仅就因为你年轻。没有经验P判决纯属无稽之谈!法官竟然可以一方面承认被告有罪,一方面又给她自由2我们一分钟也不会耽搁,立即上诉!被告:我感谢法官重新给了我自由!但我没有杀马修,我也要上诉,还我清白!连月来,19岁的英国少女露易丝·伍德沃德的杀婴案,竟然穿越了大西洋的万重阻隔,在其受审地美国和故乡英伦,均牵动了两国举国上下无…  相似文献   

6.
法本公正     
一件普普通通的刑事案件,历经两级检察机关抗诉,3次法庭审理,历时3年之久,最终作出公正判决。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人们对美国法官作出的判决议论纷纷,有的人指责法官作出的判决过于宽大,有的则批评法官在作判决时滥用职权。不管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都一致提出判决制度要改革。判决改革的呼声,说明目前的判决确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是:一、判决的混乱性女演员 Claudine Longet 杀了自己的男朋友,科罗拉多州的爱司伯法院给予了她监禁30天的判决;而长岛的一个外科医生由于在一个三角恋爱中杀了自己的妻  相似文献   

8.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指出 :“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为害更烈 ,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 ,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把水源破坏了。”哲学家的话道出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 ,司法公正已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学者们、官员们乃至百姓们都在思考 ,也都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 ,律师作为完善司法体制中的重要一环 ,怎样正确认识律师在实现司法公正中的地位 ,律师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有哪些 ?是本文作者要探讨的两个问题。一、律师在实现司法公正中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接到她的电话是2009年12月初,京冀两地漫天大雪,高速封路。她说她刚从法院领回离婚判决,透过电话线,记者感受到了她的轻松。一个月后再次通电话时,2010  相似文献   

10.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至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这个贴切的比喻道出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司法公正已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记者就老百姓关注的"推进司法公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一话题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省人大代表、安徽风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韦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1.
韩迪 《检察风云》2015,(2):30-31
贪官实录"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至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培根2012年8月的一天,伴随着法庭落下的法槌声,曾经引起北京市司法系统较大震动的法院系列案终于进入了尾声,这场由虚假诉讼引发的职务犯罪案件波及了两个法院,导致了一名法院院长(副厅)、一名法院副院长(正处)、三名法庭庭长(副处级)、三名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管以及两名律师的落马。尽管这场肃贪风暴已经落下帷幕,但其引发的警醒和警示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震耳发聩。  相似文献   

12.
2002年6月5日上午,广西柳州矿冶供销公司(下称矿冶公司)副经理李东明等二人,来到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将一面印有“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八个大字的绛红锦旗,恭敬地送进刘文志检察长的办公室,以感谢检察机关加强监督,公正执法,为其一件经三级法院4次判决,历时7年之久的侵权赔偿纠纷案,运用监督程序抗诉,最终获得自治区高级法院的公正判决,维护了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上海恒积大厦诉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索赔案,虽然还没有最终尘埃落定,但是就一审判决还是引起同行业人士的震惊与思考。新中国律师刚走过二十年的风雨路程,当我们欣喜的看到这一崭新事业较之一些发达国家律师业走过几个世纪而言在中国这个古老大地上犹如春笋般顶开了层层厚土向上呈现活力时,又不由地为我们所处的地位和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忧心忡忡。我们有理由对这一司法判决产生担心,因为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审判尤如污染了水源,对社会法制进步是一个大大的伤害,对律师业则更是重重一击。建纬所的七位律师在勤勉尽职的学者型律师朱树英主…  相似文献   

14.
刘玲 《法制与社会》2011,(17):289-290
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培根语)。但在侦查阶段,如果因刑讯逼供而获取了"证据",导致了冤假错案的发生,那么,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冤案的发生,其恶果则相当于对公平正义的颠覆,对人权的毫不留情的践踏。刑讯逼供对现代法制的发展了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余凌云 《法商研究》2005,22(5):44-52
显失公正的内涵应当与比例原则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可以吸收比例原则的某些要素;显失公正没有必要向程序不公正拓展;显失公正的标准包括违反了实质意义上的公正、违反了形式公正以及不符合比例的要求。显失公正的适用范围应当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的行政行为而不是仅限于行政处罚行为。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行为的司法判决应当适用撤销判决而不是变更判决。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7日,冬日的阳光明媚地洒向大地。在河北秦皇岛市看守所的会见室里,45岁的何静华木然地在上诉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已经是她在一年多时间里,第三次不服一审的有罪判决而提起上诉。也就是说,围绕着一笔神秘失踪的7万多元保费,一审法院已经作出了三次判决,而她的代价就是在看守所内度过了600多天的铁窗生涯。此时的她,希望上级法院的第三次审理能够还她清白。  相似文献   

17.
柴艳茹 《政法学刊》2006,23(5):42-45
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特殊救济程序,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和消极两面。经过调研发现,我国的再审制度存在种种弊端:申诉多,申诉难,缠诉缠访,反复申诉,导致诉讼秩序混乱;再审理由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导致无限再审,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终审裁判的稳定性和既判力受到影响,被判决人权利得不到很好保障,等等。改革应着重把握好如下问题:引入有限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确保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平衡;区分有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并分别设计相对应的再审理由;限定申诉主体和申诉期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缠诉缠访、反复申诉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此项规定由三个构成要件组成:一是适用对象必须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政处罚;二是行政处罚必须显失公正;三是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有有限的行政审判变更权.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三个构成要件核心是认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正确认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是人民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有限变更权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正确认定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正,才能正确行使判决变更这一司法监督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司法公正中的法官与经济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面对的种种不公,莫过于司法不公更让人难以宽容司法不公是对公正的最大亵渎并可能导致人们对法律的尊重感和信任感的丧失。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较其他多次不公正的行为的祸患尤甚,因为后者污染的是水流,而前者却败坏了水源。”司法公正与不公,法...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人民法院开庭再审钟富民名誉侵权案的赔偿损失部分内容,法院择日宣判。该案已于去年12月作出钟富民胜诉的判决。7年来,一个曾经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为了讨回尊严却付出几近家破人亡的代价。这个案件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公正的判决吗?我看不是,更多的应该是当事人对法律的信赖感在增强,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迫切希望,司法机关执法观念的转变,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