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将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其中,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发布的背景下,显得迫切而重要。通过政策敏感性的训练和培育,造就一批对政策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新农民,这是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涉农政策在农村顺利推行,取得预定效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发布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需要对农民的传统行为模式进行认知与反思,对农民在政策环境下的匹配行为模式进行期待,同时调适和保持农民行为模式与政策环境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对新农民的培育。这不仅是时代所需,更是发展所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培育新农民懂得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政治参与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成熟,则会对我国的民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政府与村民博弈的非均衡性,农民政治参与动机的自利性,村民的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是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失的主要根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深化基层的政权改革,加强农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是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型的农民教育体系,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目前的农村教育结构单一,主体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村成人教育十分薄弱,严重偏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走出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寻求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农村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真怀 《理论前沿》2006,482(17):33-34
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以便更好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技能型农民的支撑,目前我国技能型农民素质偏低,所掌握的技能单一且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形成产业。因此要充分利用农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公司和政府的力量开发技能型农民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但目前农村仍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也因此引起了一系列治安问题。因此,公安机关必须从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加强自身建设等多方着手,努力做好农村治安工作,以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政策及其走向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三农”问题核心,是新农村建设中成败的关键。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回顾,可以看出农村土地政策在农地保护、管理体制和征用制度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方面,因此可以考虑加速农地流转、土地入股、统一管理、权利重新配置等几个方面作为未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农村的"新"体现在国家的重视程度,体现在财政支持的力度,而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依靠的环境和手段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完成和建设需要依靠依法治国的制度空间.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法治是保障.法治对新农村的保障作用可以从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农村内部自身建设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依赖于人的主体性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和造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必须努力创造农民公民意识形成的物质、民主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及法治观念等条件,以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整体素质、班子建设、执政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要求,为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最近,我们先后到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以及禄丰、宜良、富源等县的农广校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营口市现阶段农民素质的现状,并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指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和深化对其规律性的认识,激发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加快新农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思想教育直接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然而,目前我国农民思想仍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和谐的因素。这就需要从保障农民利益,创新工作理念,倡导高尚精神、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宏伟目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财税是执政兴国的坚实物质基础,是政府行政的财力保障,是调控宏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有所作为,财税部门要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加大财税支持“三农”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外部因素,而农民自主参与和积极行动才是关键。本文从解决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农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要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教育,使现实中的农民和未来的农民具有更高素养和新知识、新技能,懂得经营与管理,成为知识化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