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官须先“德”而后“得”邹治业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德"、"得"二字虽然音同,但...  相似文献   

2.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乃伦理社会,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德”、“札”遂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石。“德”、“礼”不仅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依据,而且法律的内容也大多关乎“德”、“礼”。“德”、“礼”的这种主导地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德”、“礼”主导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仍然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着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相似文献   

5.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6.
蔡星天 《奋斗》2012,(7):61-61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对于“德”之功效,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有过精辟论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道德的概念 什么是道德?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意为风俗和习惯。“道”,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道路”,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规矩、规范。“德”,东汉刘熙这样解读:“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更通俗地说,只有行得正走得端,只有通过正规的渠道,符合道德标准的渠道,人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少时读书没选择,见啥读啥,偶得一本《礼书》,竟也啃了起来。当读到“德者,得也”时,不知何意,请教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他说,有“德”的人,也就有所得,但得到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做人的尊严和别人的尊敬。老者短短几句话,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社会阅历渐丰,更觉这“德”与“得”有着不同凡响的内涵:古往今来,许多人虽官居要位,却因“德”甘守清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而永垂史册者比比皆是,因“得”厚颜无耻、身败名裂、自取灭亡而遗臭万年者亦大有人在。可见,这“德”与“得”,音虽相同,但如把…  相似文献   

9.
日前开审的"新中国最大卖官案"--马德卖官案,暴露出多方面问题。尤其是相关制度频频失灵的现象,最令人深思。在马德担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的短短两年内,他卖官所得有600万元之巨。最富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德在大权在握时非常"重视"干部制度建设,多次提出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在绥化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推荐干部,必须署名,写清推荐理由,实行推荐责任制。"组织部门专门为此制定了《推荐干部责任书》。绥化有关县市还提出了"五个不用":"溜须拍马的不用,好吃懒做的不用,跑官要官的不用,平庸无为的不用, 无德无廉、形象不端的不用"。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专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的是身体虽有种种不适,但经医院检查又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身体状况.人一旦生病,看上去为突发,其实都有一个由"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生病"的渐变过程.因而,专家提醒人们要注意"亚健康"状态,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12):16-16
古来万事难两全。有以身许国的慨然,就难有“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闲散惬意。放不下“窗外疏梅筛月影”般的卿卿我我,也就难有大丈夫纵横四海的成就。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朴素道理,在经济学上还对应着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讲的是在“多选一”的决策时,必须舍弃其他利益。算清楚机会成本的“舍”与“得”,无  相似文献   

12.
曹静 《学习导报》2012,(6):53-54
l 屋顶下有一头猪(豕),构成了汉字“家”。 “家”,和它简单的字形不同,其内涵显然丰富得多。它既可以指社会的“细胞”——家庭,也可以指构成家庭的成员——家人,还可以指住所,那些为家人遮蔽风雨的房屋。  相似文献   

13.
曹静 《新湘评论》2012,(6):53-54
l 屋顶下有一头猪(豕),构成了汉字“家”。 “家”,和它简单的字形不同,其内涵显然丰富得多。它既可以指社会的“细胞”——家庭,也可以指构成家庭的成员——家人,还可以指住所,那些为家人遮蔽风雨的房屋。  相似文献   

14.
<正>治国理政,一者以"法",一者以"德"。在当代中国,它们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德"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主要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者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两大支柱,这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法律是道德的"护卫  相似文献   

15.
<正>同仁堂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将领导干部的"德"在企业细化为"忠诚、无私、激情"三个具体标准,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忠诚"是同仁堂选用干部的首要标准。在国企,忠诚就是对企业的热爱,不论企业是兴是衰,都能与之同甘共苦,有"儿不嫌母丑"的深情。同  相似文献   

16.
卢福林 《党课》2010,(12):78-78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有得。”说的就是舍与得的关系。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党员领导干部身负重任的同时掌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在面对诱惑时懂得“舍”与“得”,对于始终保证正确行使权力、切实做到廉洁从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10,(4):62-62
<正>近些年,一些地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正之风盛行。宣传政绩搞假大空,出现问题和事故层层隐瞒,这实质是官本位思想、名利思想在作祟。我们平时所说的"形象工程"是指脱离实际,不顾人民群众需要,只做表面文章的事,目的是哗众取宠。所谓"政绩工程",是指不顾发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的曲折进程中,"左"倾指导思想一度主导了新中国成立后前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跃进"是其中颇具典型性的一个历史时段。"大跃进"时期,"以所有制变革为先"逐渐成为共识;其后,"不断革命论"在反"反冒进"中提出并得到贯彻,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酝酿和明确提出,则标志着"左"倾思想的登峰造极。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趁穷过渡",乃是"左"倾思想指导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小人,通常的定义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指人格卑鄙的人",也就是那些品德不良、心术不正的人,那些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暗箭伤人的人。尽管人们都知道小人心术不正,提起来就恨得牙根痒痒,"人人得而诛之",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小人  相似文献   

20.
一个被誉为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一个自诩为国民党的"诤臣",无论政治取向是如何对立,无论价值观念是如何不同,无论人生遭际有如何差异,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怎么也得书写上他们的名字--郭沫若与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