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十力先生的哲学方法论力图通过对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化,证成直觉为体、理智为用,解决工具理性独大、价值理性式微的现代性问题。熊先生反对割断直觉与理智的关联,强调"善的直觉"、"二智圆融",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领域建树超群。然而,囿于传统儒学德性优先的价值取向,其对理智的定位存在先天不足,如何定性和沟通直觉与理智依然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熊十力的故乡黄州举行了纪念熊十力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政协学委会,黄冈地区行署和黄冈县政府联合举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熊十力的生前友好、学生和亲属共一百余人。现将讨论的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易晓寒 《世纪行》2011,(4):44-45
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熊十力便是一颗熠熠生辉、光耀神州的明星。纵观他充满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能给人以许多启迪,他那博大精深、熔铸百家而独树一帜的哲学思想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的优良品德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与熊十力同村的后辈人,在秋日的暖阳下,我久久地伫立在他的墓碑前,敬仰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  相似文献   

4.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吸吮母亲的乳汁,有了这个基本条件,人才能活下去。随后,又不断地解决了衣食住行,人类才能生存,地球才能转动。人类有欲,欲之即来,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之思     
《同舟共进》2013,(5):3
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教科书是获取知识、累积文化底蕴、培育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梁启超有言:"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推而及之,也可以说,欲新一国之文化、精神气象,必先优其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无求则尊     
云溪子 《小康》2011,(1):126-127
无非份之欲,自然无非份之求,如果一个人不追名逐利,不恋权迷位,随遇而安,两袖清风,那当然可以"刚气凛然",尊也就有了有一个说法为许多人所推崇,那就是"无欲则刚"。吾也深以为然。对于欲,向来有许多说  相似文献   

8.
在表达上,朱熹与王守仁关于欲望的论述是相似的,他们都认同"去人欲、存天理"。同时,他们指出欲望不仅指固定的外在现象,还与心的状态密切相关,如朱熹认为欲望并不仅指声色货利之娱、宫室观游之侈,还应该表现为"心失其正";同样,王守仁也指出非外诱之心,有其私便是"欲望"。可是,两人领悟欲望的方式却不同,朱熹认为"欲非本性所有",而王守仁却认为"欲非本心所有"。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乃是心与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会放弃     
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 ,而选择中也有放弃 ,放弃得正确 ,即是选择的成功。成与败 ,得与失 ,荣与辱 ,往往系于“放弃”二字。如果说选择多受客观制约 ,而放弃则取决于主观意愿。握有重权 ,应放弃贪财之欲 ;拥有金钱 ,应放弃淫乱之欲。否则 ,权钱色将在自己的脖子上扭结成解不开的绞索。当前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的人心气浮躁 ,价值标准发生错位。本该放弃的 ,却在拼命攫取 ,本该苦苦追求的 ,偏偏又毫不珍惜地放弃了。到头来 ,处处碰壁 ,头破血流 ,沉沦者有之 ,伏法者有之 ,自绝者有之。放弃意味着失去 ,也…  相似文献   

10.
欲无尽     
云溪子 《小康》2011,(5):118-119
欲有善恶之分,实现欲望的手段也有善恶之分。即使善欲,若不择手段去实现,其果不善,君子不为矣。若是恶欲,又不择手段,恶之甚者,万劫不复。  相似文献   

1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欲,有想要、希望之义。这句话把给予学生想要、希望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至高手法的比较性判断,已让许多教师和学生有着切身的感受与认同。一个人有兴趣去做一件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大的冲动和持久的坚持力,所做的事也易于取得理想的效果。1.感悟"德西效应",调动学生在自主追求的动机中学习政治课。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教科书是获取知识、累积文化底蕴、培育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梁启超有言:“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推而及之,也可以说,欲新一国之文化、精神气象,必先优其教科书。近年来,关于教育的大讨论几乎每隔几年便爆发一次,教科书是其中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把汉字写得好看。中国的文字、艺术、文化,莫不与书法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相离。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的依止处。——衣雪峰"熊秉明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且不论这个论断是否有失偏颇,至少熊先生说出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己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矜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名,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所为,皆取遂意,纵或抑情从谏,终  相似文献   

15.
《同舟共进》2010,(3):71-71
北京仲呈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文联驻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召集人)我对贵刊的评价是“很满意”,尤爱读其中的文史和文化类文章。如果说张岱年先生曾引用熊十力先生之语:担心今后会思想的人会没有了,那么,《同舟共进》则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探求真理而激活民族思维的一个平台。它出思想、出智慧,福荫所及,不独当代。  相似文献   

16.
欲而不贪     
人可以爱财,但不能无厌。恐怕没有人愿意走到“人为财死”的份上。其实见《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只是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两位著名国学大师汤用彤与熊十力有着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治学路向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共同旨趣。正是这些契合点,在维系其交谊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最终的文化理想和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个人简介赵风楼赵风楼,男,汉族,1958年4月出生,河北省武安市人,1984年6月入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河北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毕业,经济学学士,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现任河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河北省,地处京畿重地,又被称为燕赵之地,自古"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是英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一个流派。著名的代表人物熊十力、贺麟都以陆王心学为基础,吸取西方哲学建立了各自的体系。熊十力吸取柏格森生命哲学"援佛入儒",提出了翕辟成变的宇宙观和断染成净的认识论,强调理性直觉与理智逻辑的区别,宣扬内圣开出新外王。贺麟的新心学宣扬新黑格尔主义,通过理智与直觉的辩证统一,建立了主体逻辑心的唯性论和多层体用论。比较他们的新儒学思想,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超 《同舟共进》2012,(9):69-73
1933年上,陈寅恪给傅斯年写信力荐一位青年:此君“言归国后不欲教授哲学,而欲研究史学,弟以为如此则北大史学系能聘之最佳。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陈公一代巨擘,何等严谨苛责之人,竞如此举荐,足见此青年之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