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海洋 《传承》2011,(17):30-31,41
历史的局限性使得空想社会主义最终沦为空想,但是作为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科学地认识并反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深化对空想社会主义认识的基础上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英国既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发祥地.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没有脱离其产生的时代已有的各种学说的影响,这些学说包括柏拉图的社会改革思想,基督教和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的人性论和理性观念.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社会分配思想、社会福利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在这个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超过重要作用。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只有借助于德国的辩证法才有可能。马恩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就是运用科学方法的范例。他们通过历史的方法阐明了空想社会主义应有的地位,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性质,并辩证地区分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精华与糟粕,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陈戎 《传承》2007,(7):30-31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19世纪初期出现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在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史上和马克思主义学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是法国空想家们基于批判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教育弊端和吸收借鉴启蒙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本文集中讨论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认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科学社会主义是以空想社会主义为其直接思想来源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渊源又是什么呢?这就较少为人们所注意了。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渊源于古代的财产公有思想的人中,仅仅肯定了古希腊“黄金时代”的传说和原始基督教教义,甚至把柏拉图的《理想国》都当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可是,却偏偏忽视了在古代的公有思想中,成就最高,影响巨大的中国“大同思想”。为此,我们不揣冒昧,试作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许进品 《桂海论丛》2015,31(3):42-46
空想社会主义与空想资本主义是近现代以来人类在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终极理想的探索实践中产生的两大幻想。其中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曾经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和清算,但近170年来,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影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两大错误思潮。因此,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清除两大思潮的影响,是坚定"三个自信"、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不能因太平天国政权的蜕变、以及一些极端政策,来证明太平天国应对内战造成的损失负主要责任.从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原因和造成的历史影响来看,其积极意义不可忽视.太平天国不应对内战造成的灾难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 用历史、阶级的观点深化和拓展太平天国运动史的研究,这是省社科联、省社科院联合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与会的史学专家认为,140年前的今天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农民起义,它留在中国历史上的光辉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主要观点有: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次革命运动提出了革命纲领,组织了强大武装,建立了农民政权,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进行了颇具成效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其规模之大,起义形势发展之迅速,活动地区广泛,坚持  相似文献   

10.
1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于西欧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这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已登峰造极,政治十分黑暗腐朽。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为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代表,以把人民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己任,奋起向腐朽的封建专制政治挑战,对封建专制的腐败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沈妉 《求索》2013,(11):99-10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城乡关系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地吸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关于城乡关系和发展的观点,在肯定了城市的出现、城乡功能分离的合理性、必然性和进步性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城乡融合的思想。基于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对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对于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弄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是有益的。关于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各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那里,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是同义词”,有人则认为二者有区别,莫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通常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闵采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则“通常被称为空想共产主义者”。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比较流行。还有人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显然是属于两种性质不同的思想体系。前者不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学说”。他们认为空想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不同意见,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3.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郑祖铤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516年出版的莫尔的《乌托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尚未定论。国内诸多论著在论及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时,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都承认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他对16至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所做的继承、批判和超越基础之上,但其继承、批判和超越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逐步深入、漫长曲折的思想发展过程。在理想信念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重新审视这一充满创造性和革命激情的思想过程,对于我们更笃定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合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证实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不是如空想社会主义那样,从理性和平等观念出发,从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人类理性、美好愿望和平等观念的实现,看成是脱离物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平等王国。相反,它是  相似文献   

16.
1851年1月11日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旧式农民革命。从它的兴起到失败,始终伴随着分封王爵。太平天国革命中的这一奇特现象,不能不引起后人的深思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吕新云 《前沿》2010,(16):30-34
文章把空想社会主义分为感性空想的社会主义、理性批判的社会主义、理想试验的社会主义三个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演化进步的客观历史过程,并分别从时代特点、思想内容、语言表述方式和社会历史影响等方面对感性空想社会主义和理性批判社会主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群众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重要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站在唯心史观的基本立场上,以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以人的理性为判断标准,来阐释其群众思想,试图通过和平途径实现所有人的解放,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群众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历史的、实践的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界定群众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揭示了群众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特征,赋予了群众在历史发展和解放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和"目的性"价值,从而立足于"人的历史",发现并创立了唯物史观,立足于"人的劳动",发现并揭露了"剩余价值"及其秘密,立足于"群众的世界",建构了"人的解放"理论,遵循着"群众的世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路径,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找到了真正的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观见诸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传明  赵斌 《前沿》2007,3(8):144-146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莫尔的"乌托邦"、摩莱里的"共产主义法典"、圣西门的"新基督教"和"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欧文的"新和谐公社"、魏特林的和谐、自由与共有共享制度等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和谐社会"观在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逐步凸显。"和谐社会"观见诸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对如今我们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尼采认为社会主义提倡平等和民主,这会致使大量弱者得以保存,阻碍了强者的产生;社会主义宣扬无私和利他情感,导致自我的缺失;社会主义者留恋现实的惬意和舒适,无力创造更高文化。在马克思看来,弱者之所以陷于普遍平庸,在于遭受剥削;利他和无私情感的存在才能建成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的个性和自由;自由时间意味着人的积极存在,更高文化的创造只有基于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上才成为可能。从历史事实看,尼采不可能反对马克思主义,因为尼采不了解也没有研究过马克思,如果说尼采反对社会主义,他反对的只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同样是马克思的批判对象,虽然二者对之批判的角度和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