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莲 《人民论坛》2010,(6):280-281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过程。由于文化的关联性、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和语境的不确定性,干扰和影响着语言理解判断的准确性。要达到准确的语言理解,需要加强语言文化学习,构建文化关联性强的认知语境,使文化、语言和理解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李小川 《求索》2014,(8):86-90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的语言哲学辩证地论述解释学,其辩证思想体现在关涉语言的本质、意义与指称、主体意向性等方面,他着重于对语言本身和社会历史文化的考察,注重对文本自身的理解,客观分析语言内在的和相关的实际矛盾,强调对语言及其理解活动与主体思维、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辩证分析,阐明了语言和理解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理解的宽容性,深刻启发了对语言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文化关系的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3.
意会与言传——文化语境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们对外界选择的强有力的过滤器,选择什么、怎么选择都是由文化规制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语言交流会受到语境的制约。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的场所,还是来自交流的语言,文化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是一种偏重于“领会”、“意会”的文化。低语境文化的成员习惯于利用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如果说,高语境文化是“意会”的文化,我们可以指称低语境文化是侧重于“言传”的文化。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跨越文化的限制,实现“意会的文化”和“言传的文化”的有效沟通。其实重要的是明了彼此的文化语境,知晓对方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沟通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交际总有一定的认知语境,语境是人们理解语言的条件和基础。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话语者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使听话者理解,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万凯艳 《求索》2013,(6):258-260
顺应性原则是语用学上提出的一种诠释语言的新观点.它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交际者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语言形式进行顺应性选择。本文从语言结构的顺应(语音语调、词汇、句型、修辞方法等)和语境(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的顺应入手,探讨电视广告语言如何体现和凸显顺应性原则。电视广告语言结构的顺应包括语音押韵、新词外语、短句口语句、修辞变化四种方法:语境的顺应包括对画面的顺应和对交际语境(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电视广告语言方面的顺应性研究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电视广告语言的本质.同时为广告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沈兆文 《青年论坛》2009,(5):123-125
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语篇理解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动态化过程。认知语境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预设在语篇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设,建构合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7.
邹艳菁 《前沿》2014,(3):206-207
在跨文化新闻传播语境中,新闻语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文化背景差异,跨文化因素介入了新闻语篇理解过程。本文从文化、语言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出发,深层次挖掘跨文化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内涵,并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基于传播学的传播效果理论(以议程设置理论为例)和新闻语篇分析方法(以梵·迪克的新闻理解框架为主),对新闻语篇理解进行了跨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安情报编写需要履行情报交流的职能,也具有语言交际的特性。编写者、读者/用户以情报产品为载体开展情报交流活动,需要依赖语境。与情报编写的三大要素——情报产品、编写者、读者/用户相对应,公安情报产品的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语言语境是指由情报产品自身形成的语境,包括语法语境、语义语境和语用语境。情景语境是由编写者主导、控制,从情报交流实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一些要素而形成的语境,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如"等因素。背景语境是指有关读者/用户一些超语言要素而形成的语境,包括身份特征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心理语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生活文化的创建。生活文化是体现农耕生活过程和对生活过程的理解的本真内涵,同时也是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农村建设的新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遵循文化的生活原则,来开展生活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使交流双方使用得体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约合理正确的表达和理解,成功地进行交流。本文首先提出了言语表达是否得体直接影响交流的成败与否,分析了文化差异是影响言语得体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言语表达得体应注重文化差异,从宏观和微观上加强文化熏陶,建立文化认知图式,注重交流语境,掌握交际策略,合理得体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秉承沟通为本,突出考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雅思国际语言测试系统,给中国英语教学带来启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语境理论、语言与文化及它们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索如何将文化语境理论寓于雅思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语境意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异同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反映。在跨文化语境中,词义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各文化独有的联想。这种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貌合神离、迥然不同、此有彼无。本文初步探讨了英汉两种语境中,词义所反映出的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主体性、模糊性以及建构性等特征使得语言不可能完全精确地表述客观事物;人类作为认识主体,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是在诸多动态的语境中发生的。各类语境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并不孤立存在,在现实的语言学习中,建构合理的语境,形成有效的互动协同,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有利于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赵雁林  ;魏屹东 《前沿》2014,(7):196-198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伴随着认知语境建构的过程。“语言游戏说”强调意义即使用,语境使用、主体参与、规则遵守和家族相似的观点,蕴含了认知语境动态性、人本性、实践性和完形性的基本特征,反映出20世纪中期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一种关键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于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于从其他民族借用一些观念和物质。不同语言对外来语词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语言接触、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本文依据爱德华.赛义德关于理论旅行的创见,对后现代大众文化语词之一的"fans"在汉语语境的接受与消化进行历时描述,分析fans在不同时期的汉语翻译,力图揭示典型外来大众娱乐文化语词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文章分析指出,"fans"一词从英语语境来到汉语语境,在发音、意义、用法等方面一直在与接受语文化相调适,"粉丝"一词的语义转换与流行,不仅体现当下人们求新求变的审美心理需求,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异质文化接受从完全陌生的比附释义阶段向体认他者之"异"的宏观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丽红  刘祥清 《求索》2013,(7):170-172
文化视角的传播主要研究外宣新闻源文本与目标语文本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的变通,因其各自所蕴涵的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等导致外宣新闻话语的差异和冲突,外宣者试图从多维生态语境中构建语言层次、交际层次、文化层次等多维度的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而引起译入语文化语境对原意的适当重构与改动,有利于促进外宣新闻受众的接受,更好地传播本国文化,树立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7.
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作为长江水系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于历史语境中结晶化为特定区域之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它言明了音乐、文化、地域、精神等数者之间密切关联性特征,同时表征了人类生命于特定历史情势之下的存在及活动。如何于超越功利性之余在传承与发扬之间协同、构建一个较为完善之体系,这将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打通此音乐文化脉络并展示文化自信的关键点,同时也是认识人本身于音乐文化语境中生命力的重要维度。在音乐文化主、客双重视域之中突破文化自身的跨域局限,进而延展至文化解释学下客观语境的最大范围之中,并力求在包容他者的实践途径中找寻到音乐文化当下及未来生存发展范式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8.
阎嘉 《思想战线》2002,28(1):83-87
文化传统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会发生断裂 ,也会不断延续。重要的是要确认和研究哪些传统断裂了 ,哪些传统延续下来并至今还在起作用 ;尤其要关注中国近代以来产生的各种新传统以及体现于民间的文化心理结构 ,这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和对话当中 ,深入特定文化所产生的语境 ,对于理解不同文化特别重要。过分强调理解中“前见”的作用 ,会造成真正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传教士法学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语境是传教士译介西方法学活动开启、促进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但特定语境因素和译者因素又制约译介活动的选择与发展。传教士在特殊文化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心理影响着法学译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而西方法学的译介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造成极大冲击,改变了世人的知识结构乃至思想观念,丰富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20.
孙静 《新东方》2007,(9):7-11
一、新农村建设的不同语境与农村文化建设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主流话语,专家学者对此也作了许许多多的论证。专家们大多认为,导致中国农村问题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具有高度综合性、关联性和复杂性,任何局部的或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