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住房金融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光 《人民论坛》2010,(7):134-139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美国住房金融体系设计密切相关。比如向收入水平低、信用等级差的借款人发放抵押贷款,对贷款审核不严,政府监管缺位,衍生品发行机构负债过度等。中国须吸取美国教训,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切实防范住房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汪利娜  殷剑峰 《小康》2005,(7):12-12
中国住房市场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住房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的效果不尽理想。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实行的是每年调整的浮动利率制度,利率风险完全由购房者承担。随着房贷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转嫁给购房者的利率风险迟早会以信用风险的形式再返还给商业银行。在此浮动利率制度下,央行希冀通过利率手段来调控住房市场也几乎不可能。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已成为主流。其原因之一在于,对贷款发放银行来说,固定利率贷款的总体风险要低于浮动利率。根据美国抵押贷款信息公司(M…  相似文献   

3.
新闻闪回     
<正>美众院通过"救房"法案7月23日,美国众议院投票表决通过了一项住房援助法案,旨在帮助40万无力偿还房贷的购房者,并推动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困境。美国财长保尔森当天表示,住房援助法案对于帮助美国住房市场摆脱当前的危机至关重要。房利美和房地美于不久前陷入困境,造成美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根据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2008,(15):10-11
7月23日,美国众议院投票表决通过了一项住房援助法案,旨在帮助40万无力偿还房贷的购房者,并推动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困境。美国财长保尔森当天表示,庄房援助法案对于帮助美国住房市场摆脱当前的危机至关重要。房利美和房地美于不久前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5.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即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较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在美国,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  相似文献   

6.
资讯     
严禁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投机性购房 为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只能用于缴存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普通自住房,严禁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进行投机性购房。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贷款证券化是当代国际金融创新的典范。开展该业务对促进我国金融创新,改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住房抵:贷款涉及多个当事人和诸多环节,因而会产生出一定的风险性,为促进我国住房抵:贷款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我们需要完善住房抵:贷款一级市场,建立住房抵:贷款的个人信用制度,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8.
金融海啸 美国次贷危机深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玺 《创造》2008,(9):8-15
美国现有的12万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变成了180万亿美元的债券!这是多么庞大的金融气泡呵!  相似文献   

9.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18年的发展,我国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额逐年稳步增加,贷款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近年来,伴随着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的日益庞大,由于多种因素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如何控制和预防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做出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津公积金委〔2015〕5号各区县、委局(集团公司)、驻津单位:为满足我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的住房消费需求,加大对住房消费支持力度,现将我市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以下简称"公积金贷款")政策通知如下:一、职工家庭购买首套自有住房的,应支付不低于所购住房价款20%的首付款;职工家庭购买第二套及其他符合我市购房条件的自有住房,应支付不低于所购住房价款30/%的首付款。二、使用本人住房公积金申请公积金贷款的,贷款最高限额60万元;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公积金贷款的,贷款最高限额80万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住房互助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能像商业金融贷款那样"嫌贫爱富"。当前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作法没有充分发挥保障作用。要从制度属性及资金互助出发,立足于保基本,通过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公积金缴存情况、居住水平、曾经购房和贷款情况以及诚信状况等,总结出一套对所有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公平统一、连续稳定、灵活简便的贷款额度数学计算方法,合理确定贷款发放额度,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作用,确保贷款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一直是近年来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我国也正准备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项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复杂的工程,对于我国来说又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推行它之前有必要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本文拟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在证券化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住房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由中介机构从初始贷款人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3.
数字     
《创造》2014,(1)
正5年国管公积金中心最近发布《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差别化管理的通知》指出,职工首次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结清满5年后,方可按规定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职工购买第三套住房的,不予受理贷款申请。购买政策性住房的,仍执行原规定。业内人士分析称,一系列规定的出台可看出,国管公积金的总体方向仍是保刚需,有利于反腐。  相似文献   

14.
为方便职工在办理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后,提取住房资金,用以偿还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本息,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0号)、《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津人发[2002]26号)、《天津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津公积金委[2003]18号)和《关于办理补充住房公积金和按月住房补贴支取的有关规定》(津房改资[1999]56号),制定本规定。一、委托提取住房资金是对已偿还首月贷款本息或按月偿还贷款本息未有逾期的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的借款人,委托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从借款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补  相似文献   

1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和银行业资产重组的切入点 ,但国内尚不具备完善的证券化运作环境 ,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 ,必然存在着技术风险、定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提前还贷风险等多种风险。我们只有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相关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从而推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 1992年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 ,江苏省级机关已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 12亿多元 ,累计归集余额近 8亿元。住房公积金在增强职工的购房支付能力 ,拓展住房融资渠道 ,加快城镇职工住房建设 ,促进住房商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近年来江苏省省级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开展公积金住房贷款工作实践 ,谈谈粗浅认识。一、住房公积金贷款工作呈良好态势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 ,江苏省省级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自 1998年起开始受理住房公积金贷款。 1998至 2 0 0 0年共审批贷款 4 15笔 ,2 5 39万元 ;2 0 0 1年审批贷款 70 9笔 ,6 4…  相似文献   

17.
反向住房抵押贷款是为了使老年人将房屋抵押后仍可以继续居住,以实现养老或者增加老年人收入的模式设计,因涉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会影响较大。文章首先阐明了反向住房抵押贷款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其法理基础,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再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制度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和障碍,从法律的角度来研究反向住房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8.
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贷款,是由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中央国家机关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运用归集的住房公积金,委托商业银行向购买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和在职期间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离退休职工发放的贷款。  相似文献   

19.
正津公积金委[2016]5号各区、县,委局(集团公司),驻津单位:为支持我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政策通知如下:一、职工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最高限额60万元;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贷款最高限额40万元;停止向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  相似文献   

20.
<正>琼府办[2010]48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方便广大职工和住房开发企业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拓宽贷款面,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率,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效率,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增加承办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银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