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亮 《电子政务》2013,(3):54-60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民主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特点;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网络民主和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在政治治理上应采用网络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协制度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2,(11):89-90
张兴辰在《理论导刊》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参与的程度决定着民主的程度,科恩将这个程度叫做民主的尺度。我们套用科恩衡量“民主的尺度”的方法,也采用三个维度来衡量网络民主的尺度,即网络民主的广度、网络民主的深度、网络民主的范围。网络民主打破了地域、时间的界限,极大地扩大了民主的广度;网络增加了公民的参与领域,有效地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一种全新的民主生态——试析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令人注目的新鲜事,它意味着在网络时代,青年被民主、被参与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来的是积极主动地参与.青年网络政治参对我们传统的政治民主、社会管理模式是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切入,分析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特点,肯定了其对于完善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积极意义,并对加强、完善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平台的搭建为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参与渠道,不用开会就能讨论,不用举手就能发言。时下网络的惊人发展和影响力,任何一个国家、政党、群体、政治家、普通民众都不可忽视,网络中社会公众参与时政越来越广泛,网络议政影响到各级政府的决策,影响着未来社会政治民主的发展。网络民主开启了现代民主发展的新形式,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健全。网络民主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尽管网络以及网络民主依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但网络民主越来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现状及有效引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文知 《长江论坛》2006,(2):48-51,56
“网络民主”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民主”促进了公众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电子政务的发展等等,但由于它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故而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进行有效引导。本文在阐述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们如何引导“网络民主”更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服务作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浅论网络政治视野中的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便捷性、平等性、直接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对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政治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建设,要求政府更新理念,加强信息产业和网络文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微博政治参与是近年来的新现象,在诸多公共事件中显示出极大能量,深刻影响着政治生态和民主建设,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方式之一。微博政治参与在优化民主生态,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路径,维护权利和约束权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彰显民主本质,体现民主价值。然而,参与中的权利不平等、制度乏力、理性不足和诚信缺失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应当以法治化手段解决微博政治参与中的问题,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培育网络文明,引导民众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其网络政治行为参与方式、参与途径具有鲜明的特点。青年参与网络政治对我国的民主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实现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发挥政府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网民的引导作用,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石杰琳 《人民论坛》2010,(11):34-35
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新形式,给民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为政府决策民主化提供实证价值;在思维观念上增强民主的认同原则和秩序,改善社会的舆论环境。但在同时,网络参与要充分发挥出这些益处,还需要注重培养民众的参与理性、健全法律制度等条件作保障。  相似文献   

11.
网络民主是一种能增强国家机构回应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型民主形式,已日益成为包括政治学学科在内的热点研究课题和众多学者的学术旨趣。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民主的研究虽热,但并未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基于此,有必要介绍学者们对网络民主的研究成果,以了解网络民主的特征、网络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并寻找网络民主发展的对策,从而为网络民主的发展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认识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谨防网络暴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带给网民更自由、更平等、更多样的意见表达机会和政治参与形式,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塑造着网络民主这种新的民主形式。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民主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忧思——  相似文献   

13.
向前  安静 《前沿》2013,(19):97-98,136
“民主与法治的分离”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瓶颈.同时,在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所扮演的“民主参与角色”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为此,特将“网络问政”引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通过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论目前网络参政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建英  孔卫红  张丽 《前沿》2010,(20):53-55
网络参政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目前,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积极影响日益凸显,即网络参政实现了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使民主化的进程加快;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实时性的民主参与成为可能;加强了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使公民监督权的行使具有现实意义;催生出政府吸纳梳导民意的创新形式,使得"网络问政"制度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政治参与是西方民主参与在网络时代的勃兴,它具有便捷多样性、平等参与性、直接开放性、广泛非正式性等特征。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和党群治理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即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可增加党群治理的民主存量,另一方面,党群治理对网络政治参与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因此,当无效、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给党组织特别是党群工作增加了社会的风险性时,把党群治理置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视角中考量就是化解风险的一种重要路径与维度。其具体构建的路径包括推动党群沟通的实效化,强化党群动员的认同感,增强党群协商的公共性,促进党群联动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尽管网络在民主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特征和一些内在的缺陷,网络民主不能取代传统的民主政治制度。决定民主政治制度优劣的根本要素仍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我们应该不断推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协商民主是实现协商民主理念的重要形式。互联网时代,协商民主参与的范围和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现实困境。要通过拓展民众的话语权,增强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党和政府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网络与实体协商相结合,克服数字鸿沟;完善网络协商平台,确保网络协商民主正常、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8.
66463部队党委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扩大民主参与、拓宽民主渠道、加强民主监督,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邹飞 《传承》2010,(21):42-4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主实践的不断深入,网络民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成长于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与网络民主存在诸多契合点。但是,这种契合并未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如何引导大学生有效参与网络民主从而使这种契合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已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大学生、高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政治参与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而成长发育出的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已成为当代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新兴力量。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当前人民群众的普遍诉求,也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核心蕴含。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水平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积极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既要运用公平正义的价值约束,也要以实践推进和创新的方式来优化网络政治参与,不断地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