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宝明 《人民论坛》2010,(12):48-49
中国当前立法的主要问题不是"泛立法主义",而是立法如何更有效率地加速进行,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立法规划,迅速增加法律法规的总量,通过增加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资源提高立法质量,进行立法实验和实施效果评估,实行更有效地清理制度,使法律体系内部更趋和谐。  相似文献   

2.
《新疆人大》2013,(9):46-46
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首次针对立法论证、立法公开、立法听证和立法咨询专家、立法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出台五项规定,以期通过制使、程序建设进一步保障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五项规定明确了人大如何听取意见、怎样听取意见。增加了这方面的可操作性,为立法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同时,对有关工作时限、人数要求等事项提出了具体量化的标准,从而更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立法工作,更有利于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适时调整立法规划其意义并不亚于制订立法规划本身,体现了人大的立法主导权,更彰显了人大顺应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改革意识。8月上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经调整后再次公布,一、二类立法项目从原有68件增至102件,立法项目实际增加34件。与以往进行个别调整的惯例相比,如此大幅度调整立法规划史无前例。追溯历史,肇始于七届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地方性法规,在体现对上位法的补充,细化方面。无论从立法数量和质量上讲,都基本实现了多方位覆盖。但是。各地人大面临的加快立法速度、增加立法数量的压力仍然有增无减。作为权力机关的同志。应当对此保持冷静、理性,不能盲目趋同立法的迷信和狂热。立法者要懂得“立法”,更要懂“不立法”,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5.
2011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表示,今后地方立法重点将转向社会管理和关注民生,还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地方立法的"升级换代"。盘点2011年度立法,市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规草案15件,通过10件,涉及社会民生类的立法占据多数"席位",聚焦民生、关注社会领域立法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主线。同时,"成熟几条立几条"、"直面矛盾焦点不回避"的理念贯穿立法始终,使得所立的法规更管用、实施更有效。本文择其要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刘勉义 《北京观察》1999,(12):44-45
对立法程序价值的理解立法是规范人民意志、并将其上升为法的专业活动。人民在立法活动中反映自己的意志,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向立法部门说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通过选举的代表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无论哪种途径,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必须有可靠的程序制度予以保障。但长期以来,我们把程序看作是实体的附属,没有独立的地位,而疏于民主化、制度化建设,人民群众的意志难以通过更民主、更稳定的途径予以表达。现代法学理论和实践表明,程序一方面具有独立的价值,人们对程序的体验甚至超过对程序结果的体验;另一方面,程序对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公正、民主的立法程序,不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立法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二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修正草案二审稿增加“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容;增加“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内容,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制定、修改、废止、解释法律和编纂法典等多种形式,形成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的法律规范体系。审议中,  相似文献   

8.
周雍  雷明霞 《时代主人》2007,(10):36-37
1980年7月31日,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江西省县级直接选举实施细则(试行)》的通过,标志着江西省地方立法的开始。20多年来,江西省的地方立法工作,不仅立法数量从无到有、立法质量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立法认识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19):20-22
如果说以往的立法更多关注的是立法领域的全覆盖,实现"有法可依"的话,那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立法工作面临的必然是从重视效率到重视质量的转型升级。本次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法律案通过前评估、法律清理、立法后评估等规定,健全了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着力围绕提高立法质量进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0.
立法后评估既是立法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立法水平的提高和立法过程的健全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近7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20多部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的做法值得肯定,立法后评估不仅仅成为一项立法制度,更要使其实现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完善道德立法,完善道德立法最主要的是要完善社会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立法;完善职业道德立法;完善社会公德立法。完善道德立法,并不是混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更不是用法律代替道德,只是在社会转型期,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去调整道德无法调整的范围,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2.
立法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立法工作实际变更立法计划,即对已经付诸实施的立法计划中的立法项目、提案主体、提报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是一种正常的立法现象。然而,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审查机制不健全、运行程序不规范,致使立法计划变更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立法机关随意增加立法项目、变动提报时间,给立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便,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一是冲淡了立法计划的严肃性和指导性。立法计划的随意变更,特别是盲目增加立法项目,打乱了原有工作节奏和步骤,使立法计划应有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二是破坏了立法工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一些部门为了实现部门利益法制化,不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提报立法项目,在立法计划确定之后,多方争取提案主体支持,冲挤立法计划,绕开审查程序,实现年中立项,结果造成立法环节的脱节和立法程序的混乱。三是影响了立法质量和社会效果。在工作力量有限、审议时间有限和立法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势必要增加审议机构和具体工作部门的压力,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特别是一些新增立法项目,由于立项仓促,时间难以保证,以致调研不深入、论证不充分、修改不细致、审议不认真,草率过关,很难保  相似文献   

13.
略论立法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伟  汪新胜 《理论月刊》2004,18(12):109-110
立法不仅要追求正义、公平、民主等价值,更应追求效率价值。立法效率导源于西方经济分析法学,其含义是指立法效益与立法成本之比。本文对立法效率所包含的涵义进行了分析,并从这一角度对当代中国立法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实现我国立法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他山之石     
北京:酝酿立法听证制度化北京市将为立法类听证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目前,北京市正积极为立法类听证会积累经验,在适当的时机将制定地方性法规,促进公众了解和参与立法。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介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已于去年和前年召开过两次立法听证会,法制办公室不满足于听证会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通过立法听证实践中已掌握的一些数据,对比、参照国家和各地民主立法的最新进展开展调查研究。据介绍,随着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已如期实现。这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告别“初级阶段”,将向着更高级的目标和水平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法制建设以及地方立法的任务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了。这是由于,地方立法在调整内容、规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势必日益扩大,地方立法的重点须更多地转移到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自主性立法上来。如何更成熟地开展自主立法,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突出立法的地方特色,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和保障本地发展,应是地方立法在新时期探索实践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似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应该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第一,通过立法,提供法律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 立法工作是首要任务。过去,一些地方在立法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地方立法选项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刚 《人大研究》2003,(1):26-28
一、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是地方立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地方立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立法规划和计划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强。编制立法规划能够预先把握一段时期内地方立法的总体需求 ,确定地方法制建设的重点和主要目标 ,整合立法需求 ,避免重复立法和分散立法。编制年度立法计划 ,是为了在立法规划的基础上 ,选择当年立法需求最为突出 ,立法可行性最强的项目 ,并合理安排审议时间 ,保证审议工作有序进行 ,提高审议质量和效益。立法规划和计划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之,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是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有关议案时,都要进行表决,然后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认该议案是否通过。在这些议案当中,存在有争议性的条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对这些争议条款如何处置,不但涉及到审议议案如何更加科学的问题,更涉及到立法如何更加体现民主性。合理的表决方式、程序对实现立法的公平公正提高立法质量至关重要,是目前人大立法工作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居民自治与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两大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采取的立法模式是区分立法,即以《居组法》和《村组法》分别对其自治组织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规定。笔者认为,这种立法模式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根据我国目前基层民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来看,合并立法更有助于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七部立法后评估法律文本为切入点,考察立法后评估程序的要素,发现我国立法后评估程序在对象要素上可以划分为上升型、意见型、影响型和年限型四大类,主体要素上表现为单一性的内部评估,过程控制要素中包括期限控制和指标控制,结论回应要素方面更重视评估报告的公布,并未就立法后评估的结论如何进入立法系统进行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