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官员们已被无情地扔进了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不免使一些官员产生网络恐惧,呈现出各种表现。表现一:漠视网络监督,打击报复网络举报人。由于网络监督的主体合法性尚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  相似文献   

2.
<正>网络民意既可以提升平等意识,加强公共事务监督,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公共决策公正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民意"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热词,并成为政府部门各级官员关心的话题。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言论相对自由等特点,网络民意已经逐渐被作为监督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网络的普及、公众事件在网上的强势传播及社会对网络事件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官员与其身份不符的言谈举止、服饰用度甚至表情细节,经过网络的搜索链接、评论解读和跟帖传播,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关注,不少官员由此受到查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得到解决和纠正,这使不少人对网络监督刮目相看,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说,人大监督不如新闻监督,新闻监督不如网络监督,这就有点片面和极端了.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对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官员,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通过网络向上级机关,直至中央举报,还可在网络上公开官员的腐败“行径。有专家指出,网络监督已成为“草根”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5.
徐国栋 《传承》2012,(2):24-25
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它有利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利于弥补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有利于提升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对贪污腐败分子的打击效率和力度,同时有利于对官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但是,网络监督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信息的真伪难以核实和容易出现网络监督的幕后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6.
呼唤激情     
近年来,我省各地的人大工作正进发出一股股激情,一项项创新之举令人感奋。——_7月下旬,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首次安排其中3次全体会议,通过网络视频进行直播,十万网民在家见证“透明人大”; ——7月底,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电视和网络现场直播对4位政府官员的述职评议实况,把政府官员的履职情况置于全市人民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7.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长山在2014年第6期《法商研究》撰文《网络反腐的"体制外"运行及其风险控制》认为,在当今网络时代,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要接受网络公共空间中公众舆论的审视与评判。由于网络已前所未有地将公信、官德推到全民监督之下,把官员装进"玻璃房"中,因此,一方面,政府尤其是官员必须深刻反思应当如何在"广场化"的网络公共领域寻求其决策与施政所不可或缺的合法性,如何在"广场杂言"中接受监督和塑造公信力;另一方面,公众凭借新媒体和网络平台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也需  相似文献   

8.
宋朝官员绩效考核对唐朝考核制度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在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运用和考核监督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网络。虽然宋代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和时代局限性,但还是具有一些闪光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官员微博热的形成及其在行业、地域和内容上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官员微博的功能定位和特性:其功能表现为信息交流平台、为民服务窗口和网络意见领袖,其特性表现为私人性、政治性和亲民性;分析了官员微博热潮存在的娱乐化趋向、"空壳微博"、微博功利化、角色定位模糊、法律依据缺乏等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局的策略:去娱乐化防治庸俗,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引导做好角色定位,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就拿这些年来讲,网络舆论的监督越来越强势和犀利。如果说当年南京一局长因一包高档烟在网络曝光而导致贪腐问题败露,是网络监督的牛刀小试,那么,前些日子“表哥”、“房叔”的落马,则愈发显现了网络对官员开展监督的力量。但在这些现象背后,老慕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监督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最郁闷"工资收入较低",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人民论坛记者走访发现,新一轮从严治吏与强力反腐赢得上下交口称赞,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隐性福利少了、权力空间小了、监督问责严了,也使相当一部分官员不适应,心态有些不稳定。这种摇摆,按照程度由轻到重,表现为"郁闷"、"顾虑"和"害怕",从中可大略一窥如今官员的"心情"。(一)6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当下官员更加"爱惜羽毛",但"求稳怕  相似文献   

12.
唐艳 《传承》2009,(16):124-125
网络监督不但成为行政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开展行政监督的重要载体。由于舆论的力量,一些违纪违法官员被作出相应处理,一些失误的决策被及时纠正。同时,一些非理性的成分也借网络反腐之名迅速滋生和蔓延。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虚心接受网络监督,学会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实现信息公开化、决策民主化,推动执政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官员心声     
<正>在网络中我们是弱势群体担忧在网络里,党政官员是"弱势群体"在当前的网络中,官员很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尽管周久耕的"人肉搜索反腐第一案"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触动了各级官员,显示了网络监督的力量,但笔者却并不看好这一反腐方式。一方面,人  相似文献   

15.
网络监督不但成为行政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开展行政监督的重要载体.由于舆论的力量,一些违纪违法官员被作出相应处理,一些失误的决策被及时纠正.同时,一些非理性的成分也借网络反腐之名迅速滋生和蔓延.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虚心接受网络监督,学会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实现信息公开化、决策民主化,推动执政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是历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话题,2012年是中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共十八大将召开的背景下,网络反腐将在监督换届选举、官员生活作风、“三公”消费,曝光官员贪污受贿等方面继续“给力”中国反腐进程,与此同时,网络反腐也亟须补齐制度建设的短板。  相似文献   

17.
政府官员善用网络新媒体,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增强互动、促使民众支持其施政,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将粉丝数量作为"魅力"的表现,则显得太过肤浅。中国官场确实需要魅力型官员。然而,魅力型官员重音应该在"力"上。  相似文献   

18.
从具体的制度性机制来看,官员辞职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持续的高压反腐,遏制着"权力寻租"的空间;不断完善的制度建设,消除着"灰色收入"的暗道;日益严明的问责机制,加重着官员的"压力不适"反应;趋向公正的官员晋升制度,改变着官员的"仕途预判";愈发强大的媒体监督,影响着官员的行为选择,等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蓬勃中呼唤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出了一个新名词——"网络反腐",把网络的功能扩展到反腐败领域:官员收入排行榜,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甚至出现了"反腐中心"……网络监督似一张无形之网,以小搏大,以柔克刚,时刻警醒着位高权重者,让逾矩者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曝光和网友围观的强力氛围下,一些腐败官员会更加"隐蔽",这导致反腐查处难度加大时下,最给力的反腐力量莫过于网络。从博客到微博,从飞信到微信,网络搭建的媒介新平台,正让"监督亮点"无处不在,让"反腐触角"无孔不入。相较于过去单一化的反腐监督手段和模式,网络媒介上的"技术赋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舆论监督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无数网络草根个体问政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