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法治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司法公正对公民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一个法治国家里,法律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被严格地执行和积极地遵守,重要的是看它能否为人们所接受和拥护,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拥护、认同和归依等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所谓法律信仰,是指社会公众对法律表现出的忠诚、神圣崇尚和高度信任,它包含着社会对法的理性推崇。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大量立法,法治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事实告诉我们,在通往法治的道路上,必须高度重视并精心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否则,法治对于国人来说将只是一个幻影。笔者认为,当前培育公民法律信仰,必须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快  相似文献   

3.
法律必须具有权威,否则便是毫无疑义的游戏规则。在追求法治的今天,法律权威是其应有之义,也是法律至上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问题,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的理解第二部分法律权威的结构类型的内容。最后本文从与西方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法律权威观。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实施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一旦颁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反,反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法律的权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  相似文献   

5.
<正> 王家福同志在给中央领导同志所作的法制讲座稿《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提出了“法律应当有极大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的观点,认为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但极具现实意义,且对于建设一个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启蒙思想家潘恩以比较形象的比喻描述了法律的权威,他说,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法治国家里法律便应该  相似文献   

6.
许娟 《理论月刊》2005,(12):125-127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现,法律权威的实现是法律的应然权威转化为法律的现实性权威的过程。通过对中西方法律权威的状况的比较来分析影响法律权威的因素,探讨法律权威的实现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现,法律权威的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首要命题,就是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是否和谐的问题。当前我国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问题研究的方向应该在于:分析现实中二者的不和谐因素,排除这些不一致的因素,由不和谐走向和谐。本文通过对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党的政策的权威与法律权威的比较分析,认为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不能用谁大谁小一言概之,作为法治权威的构成要素,二者既要结构合理,又要功能互惠;一方面要明确政策对立法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法律的实施中,政策的指导作用有一定的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8.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要求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以网络论坛为媒介的政治参与行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网络论坛作为网民在网络空间领域提供信息、共享信息、发表言论进而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为趋积极避消极,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和“奖惩并举”这三方面的措施,更好地发挥网络论坛的积极作用,降低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李政文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已经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加快了立法步伐,制定了一批重要法律。目前,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有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行业都开始关注法律的建设。但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规避法律、如何走法外道路,而不是怀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依法行事,使自身的行为时刻符合法律的规范。法律不权威的现象在社会广泛存在,本文从对当事人明示法律依据、分阶段违宪审查、建立案件抽评制度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1.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在社会中具有崇高地位和庄严力量,守法者能得到法律保护,违法者也能受到法律制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成了社会大众自觉或不自觉的普遍选择。法律权威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产生的,并且受制于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众所周知,法律内容实质正义是法律权威的源泉和基础。但是,法治实践表明,法律内容无论实质正义与否,保持法律内容的稳定和法律实施的统一则是确立法律权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就提高立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谈四点想法。第一,立法是否可以更好地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过去一直讲,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现在讲立法与改革相结合,立法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这是树立法律权威的一个重要基础。关于这个问题,讲得很多,但久而久之变得习以为常了,违反的情况多了,公信力就会受到影响。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讲到徙木立信的典故,说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即将正式实施。从1990年城市规划法到今天的城乡规划法,我国的经济、社会乃至规划领域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城乡",一字之差,跨越的不只是地域的概念、城乡二元结构的阻隔、规划利益分配格局的掣肘……更深的要义是对政府行政权力与责任的制约与均衡,对民生与公共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曾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要使民主和法律匍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立法工作拍到重要日程,尽快建立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二是要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法无权威等于无法,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培育一个法律权威的社会。树立法律的权威:1.关键在于切实有效地实施法律,不能打白条。2.要重申并坚决贯彻宪法的法制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  相似文献   

15.
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瑞卿依法治国,必须确认法律至上的地位,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这既是法治的基本条件,又是法治的主要标志。依法治国,就是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或者说,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6.
肖小芳 《求索》2010,(9):103-105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视角出发,德沃金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遵循着从本体层面深入实践层面进行铺陈的脉络。其论证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存在着理论缺失。  相似文献   

17.
试论邓小平的权威观罗世伦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重视权威问题,有许多关于权威的论述。恩格斯还专门写了《论权威》一文,对权威问题作了集中的、全面的论述。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威论,提出了许多有关权威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权威思想宁刚邓小平权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思想对于各级、各部门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邓小平权威思想的核心内容1....  相似文献   

19.
张亮 《前沿》2010,(8):20-23
对于法律权威来源问题,需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在西方文明进程中,宗教神学理念和独立的人类理性都曾被当做法律权威的主要来源。而就中国社会历史演进过程来看,伦理道德和专制君权是中国传统法律权威主要来源。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法律权威的来源愈来愈趋于多元化。可以认为,要想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把握法律权威的来源,必须从主体性、时间维度和多元性三个角度对法律权威来源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甄惠 《前沿》2005,(12):146-148
苏格拉底在自己的生命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坦然选择了死亡,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个人与国家之间具有一种类似于契约的关系,因此个人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我们要遵守善法,对于恶法,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改进,但首先必须遵守它,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才能使国家得以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