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现象源于社会规则的有限性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腐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主观原因,腐败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真正的源头反腐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是使官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竞赛腐败的概念及成因进行研究表明:体制转轨、社会腐败现象、体育法制不完善及社会分配不公是体育竞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德法兼治、惩防并举的治腐思路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实施"行政问责制"、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及建立"检举揭发"奖励制度是遏制腐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腐败犯罪心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犯罪现象是世界各国不同程度面临的社会问题.腐败犯罪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关键在于犯罪主体各种欲望的恶性膨胀而相机利用社会机制的缺失和可遏的犯罪条件实施了犯罪,因而主观原因是腐败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败犯罪心理应在严格监管制度、坚持打防结合方针的同时,着重于强化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建章立制和监督执行则是重中之重.而诫勉谈话法、警示教育法、定期审计法、交流轮岗法、制度约束与道德教育法等,则是抑制腐败犯罪心理生成与蔓延的基本对策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腐败的认识仅局限于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这个表象上,没有更进一步地分析引发腐败的各种各样的成因,导致在制约腐败行为的方法上单一化.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败,对症下药,找到一个综合治理的方案。本文就试图在这个方面作一些尝试。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为自己或小集团谋私利的行为。如果从腐败的成因上对腐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把腐败分成结构式腐败和个案式腐败两大类。结构式腐败是指由社会、历史原因给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的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诱发的腐败;个案式腐败则是指排除社会、历史因素,完全是因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蒙慧  李伟 《桂海论丛》2016,(4):93-99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铲除"潜规则式腐败"势在必行。"潜规则式腐败"因同官场"潜规则"相结合而具有较之一般腐败行为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治理"潜规则式腐败",必须要从软、硬两个方面齐头并举。文章着重从"潜规则式腐败"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潜规则式腐败"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入手,对"潜规则式腐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潜规则式腐败"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闵雪  薛忠义 《传承》2011,(31):12-14
"消极腐败"可定义为: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的失职失德型的责任行为。分析了"消极腐败"的四种表现,产生的制度、文化和社会根源,阐述了"消极腐败"所具有的四方面恶劣影响,提出了克服"消极腐败"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近些年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然而人们议论的“腐败”往往指的是说不清其内涵,也无法界定其范围,令人痛恶的诸多社会现象。由于对腐败缺乏正确理解,也就不容易认清腐败的实质,难以把握其成因与发展,而不利于寻找相应的对策。腐败是相对廉政而言的。自有国家以来,腐败一直困扰统治者的毒瘤,也是丧失政权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处于特定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由人治向法治过渡;在经济体触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产生腐败问题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原因,这里不能逐一分析。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经济改革驱动利益机制的调整,在市场培育阶段,交换和竞争规则还不健全;政府职能一时尚未转变,政企又不分,投力在失去监控时会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8.
"80/90后"官员腐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政治现象。"80/90后"官员腐败有七种类型,包括谋求权力型腐败、谋取利益型腐败、贪慕虚荣型腐败、消费享乐型腐败、依附关系型腐败、急功近利型腐败与随波逐流型腐败。而市场观念的侵袭、政治生态的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心态的失衡、权力制约的缺失与理想信念的薄弱则是"80/90后"官员腐败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需要从合理设计薪酬、优化制度环境、树立正确导向以及筑牢理想信念等方面入手开展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较高等级公共权力的腐败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恶性肿瘤",那么,村镇级别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公共权力进行的腐败行为则是侵蚀新时代下中国发展基石的白蚁。从社会原因来看,村镇社会中稳定的人口构成和较低的流动性导致村镇干部更容易取得行贿的机会,村镇社会中立体式圈层结构导致的低民主化使得村镇干部微腐败行为极易发生。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较低的机会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收益提升了村镇干部追求权力寻租的热情,通过腐败行为带来的情感收益在村镇干部的腐败收益中有明显的加成作用。微腐败的治理需要立足乡村社会差序格局,以成本-收益为突破口,从文化、制度、经济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构建微腐败防治的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廉政文化认同感;改革村镇工作体制,全面遏制"圈子"腐败负效应;健全村镇干部薪酬管理机制,提高村镇干部岗位专职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孙桂娟 《长白学刊》2008,(2):116-117
腐败滋生蔓延是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在我国,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低是腐败滋生的原因之一。在现有体制下,与其所实施的腐败行为相比,腐败者在经济上、政治上、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所承担的精神压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较小。公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且缺乏必要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腐败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试论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的核心和要害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导致社会财富流失,直接影响经济建设,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动摇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威胁社会的稳定。权力的自蚀作用,权力的过分集中,监督制约机制的松散、不健全,腐败分子经不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等是造成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反对权力腐败的关键是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2.
单位腐败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单位名义集体实施的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腐败行为。包括单位犯罪行为和单位一般违法违纪行为,是腐败现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单位腐败之所以得以产生和蔓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单位腐败产生的经济原因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部门和企业利益的明晰化以及法律制约机制不完善,促使一些单位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搞腐败行为。改革开放以前,地方、企业的利益主体观念比较模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经历了从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这一转变一方面使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晰,同时也使  相似文献   

13.
薛洪 《理论月刊》2000,(8):27-28,,40,
权力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各种体制特别是权力的运行体制还存在着缺陷和漏洞,还没有对权力形成普遍有效的制约机制。对于权力腐败,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道德批判、思想教育的层次上,而应该从现时社会经济的大背景来进行分析,正确把握它的生成原因及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对策,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腐败行为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是不健康的社会心理是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观诱因。 特权心理。一些权力的执掌者违背党的宗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但权力的畸变是一个渐进的  相似文献   

15.
必须充分认识"腐败亚文化"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而来,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以及价值观等等.腐败亚文化从性质上讲属于一种反主流文化,也就是说,它的价值判断与社会应有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这种亚文化以自私自利为核心,以特权思想为载体,以享乐主义为表现,其外在的行为是认同和支持腐败行为及腐败现象,甚至亲身"实践"腐败,最终的结果是损害国家、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以满足个人暂时的私欲.腐败亚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历史学家吴晗说:"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腐败史."腐败亚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之下产生发展起来,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6.
浅析社会转型期产生腐败的道德原因魏立平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现象大量滋生蔓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腐败是动摇我党执政权威的一大祸根,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是污染社会风气的一大源头。认识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探讨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腐保廉...  相似文献   

17.
印度:当腐败已成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小康》2011,(2):52-55
社会的结构、民主的困局、转型期的阵痛、历史的延续……当这些复杂的原因交织纠缠在一起,导致"腐败"一词几乎成了"统治"印度这个国家的词汇。想要反腐的印度,究竟能有多少胜算?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个人与社会互动的产物。腐败产生的原因既有现存体制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机会,即具有结构的使动性,同时也是在行政体系中占据一定职位、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将腐败作为记忆痕迹内化并在行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现存的腐败体系既是个人腐败行为的产物,也是个人腐败行为产生的条件和中介。  相似文献   

19.
隐性腐败难以根除,必然会增加我国反腐工作的难度。针对隐性腐败难以消除的深层原因,只有提高薪酬、加强监督、提升道德观念、优化绩效评估"四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治隐性腐败。  相似文献   

20.
影响力与权力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影响力腐败指权力主体或特定关系人利用影响力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在职权力主体、离职权力主体以及非权力主体的影响力腐败。社会对权力本体观错位、拜金主义消极影响、法律不健全及监督缺位是影响力腐败的重要原因;消解影响力腐败,必须从理念培育、制度约束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