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社会的各种精英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应当比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但要谨防这种精英联盟变成精英垄断  相似文献   

2.
相对剥夺感与“精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犯罪"是指被社会视为"精英"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办事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所从事的犯罪行为。"精英"本身掌握一定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因而容易产生与周围人群比较的心理。当某些利益他们以为本该得到而没有得到,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从事谋取财富、权力和声望利益的犯罪行为。防控"精英犯罪",应该倡导公平理念和落实公平制度,消解其相对剥夺感。  相似文献   

3.
乡村社区精英群体在发挥积极带动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致社区利益分配失衡的困境问题。作为典型的民族旅游乡村社区,桂林平安壮寨中以旅游小企业主为代表的旅游精英群体,基于经济、制度和道德等三方面动机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行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现和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利益,验证了旅游精英在乡村社区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旅游精英的社会责任履行主要源于利己动机,逐利的利己动机越强,社会责任实践的利他动机就越强,旅游小企业的社区依赖性,在这种"利己与利他"的转换中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旅游精英在乡村社区中履行社会责任的道德治理,是解决精英困境刚性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思想前沿     
社会转型需要精英掌舵一个稳定的社会,一定是精英和大众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由精英来治理,但他们考虑的是大众的利益。世界上能够保持稳定的社会都有这个特点。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特别要注意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强调精英的还是强  相似文献   

5.
青年领袖及其理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领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精英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涌现了大量的青年领袖人物,他们在社会组织中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角色,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在对青年领袖群体的内涵和特质进行简要说明基础上,透过精英理论、领导角色理论与青年领袖的内在关联阐释青年领袖的群体崛起与角色担当.  相似文献   

6.
实现阶层群体之间精英的良性互换和替代,恰恰是循环系统中“失意精英”迈向“适意精英”的社会逻辑起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一个稳定的社会,一定是精英和大众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由精英来治理,但他们考虑的是大众的利益。世界上能够保持稳定的社会都有这个特点。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特别要注意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强调精英的还是强调民众的。  相似文献   

8.
赵玉中 《思想战线》2008,34(1):9-12
地方知识精英对"绕三灵"这一民俗活动的叙述与诠释都因他们与仪式参与者之间时间、空间和社会的距离而与仪式参与者本身的实践和解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对地方风俗的诠释因应着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演变而演变,他们的诠释也因之成为"民族风俗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与民族志意义上的叙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作为"底层精英",农民工在城市非正规部门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对该部门中的城市弱势就业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就业替代。然而,这种就业替代并不强烈。两类群体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直接竞争性,但更多的是岗位互补。就此而言,在政策制定上,排斥农民工是不明智的。放开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城乡融合,则能够实现社会总体福利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一个稳定的社会,一定是精英和大众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由精英来治理,但他们考虑的是大众的利益。世界上能够保持稳定的社会都有这个特点。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特别要注意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强调精英的还是强调民众的。  相似文献   

11.
徐行 《人民论坛》2015,(6):56-59
政治精英流动的规范和顺畅是开放、合理、成熟的政治系统的重要标志。政治精英的流动方式有纵向流动与横向流动两种方式。政治精英在不同界域之间跨界的横向流动,能够实现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人才交流,激发政治活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精英的发展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在利益上的重叠和共生,驱动着地方精英向着政治化方向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地方公共权力私有化。适度加大地方行政权力,处理好地方精英和社会大众的关系,加强地方文化建设,是引导地方精英合理流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精英统治"是法国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突出特征。国家传统、教育背景和职业路径决定论都无法完整解释精英群体统治地位的形成机制。基于深度访谈和简历信息统计,以国家行政学院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优秀毕业生为核心的法国精英在遵循"顶级高等专科学院-国家军团-中央政府-部长内阁-政府关键部门/公共企业"这一特定个人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集聚起大量的地位和资源优势,并藉此获得技术精英个体和群体在法国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是世俗化的社会,是崇奉“实用理性”的社会。既然世俗,既然“实用”,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成为精英,更不必要也不可能人人成为精英  相似文献   

15.
关注理由:从发达的欧洲和日本,到正在快速上升的俄罗斯和印度,再到第三世界的拉美地区,政治过程中的民粹主义趋势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悄然形成。核心观点: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需要离开精英的控制。其具有极端平民化倾向,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动向:民粹主义当前最突出表现是各国政坛的右倾化现象,"草根型"政治领导人借助民众对现行体制的不满,打着人民至上的口号,赢得了较高的支持率。尽管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这股民粹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底层民众的诉求和对社会的不满,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分析框架内,二十世纪以来,国家与农村社会精英的关系出现了持续变迁。清末民国时期,在权力渗透、资源汲取和现代乡村建设中,国家选择与权绅(即营利性经纪人)和专业知识分子等合作;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在建立严密控制农村社会的行政官僚体系、资源提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中,国家选择以贫下中农中的革命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新型精英作为国家的神经末梢来治理乡村社会;改革开放后,在"乡政村治"治理格局的建构和现实控制农村社会与吸纳农村资源的行政逻辑的矛盾中,乡镇根据对两者的理解不同,选择与不同的农村精英合伙治理乡村社会;后税费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家选择"富人"来合作治理乡村。因此,二十世纪以来,国家总是根据基层政权建设的变化来选择与不同的农村精英合作治理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层对"中国梦"的倡导及其内涵阐述引起了海外华人精英的高度关注。这些主要由侨领、留学生、学者等群体构成的海外华人精英对此表达出几种观点看法:一是期待与共鸣;二是担忧中国内部出现的如食品安全、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羁绊"中国梦"的实现;三是强调人本理念的植入,呼吁中国借鉴西方普世价值文明。这些观点反映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侨领和"跨国认同"的华人精英对中国形象和民族复兴的期待,同时他们正视中国内部目前现存问题与挑战,华人精英倾向于从政治文明和文化角度来设计中国圆梦的路径方法。华人精英俨然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意见领袖"。于是,通过发挥其在侨务公共外交中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聚合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8.
政党是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现代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无论其民主与否,基本都实行政党统治。政党的重要性在于为现代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和稳定性。因为政党既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同时又聚合了国家的政治精英和领导力量。它能够在国家与社会、政府制度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西方政党是在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宛丽在《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当代中国社会处于发育期的"新中产阶层"正在遭遇"精英陷阱":这一群体遭遇了来自"精英联盟"的"权力排  相似文献   

20.
唐国军  李文亮 《传承》2009,(12):124-125
"精英政治"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化的理想政治模式,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是推选"精英"的程序民主,"贤人"是"精英"与大众政治的结合,"精英"的集中与大众的民主是民主集中制正确发挥作用的渠道。程序正义是实践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路径探索:政治社会化,民主集中制正确实践的大众心理营造;制度化、法律化与道德化,民主集中制实现的社会价值观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