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我们承认一个健康的社会当中,还需要一些乌鸦嘴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乌鸦嘴"功能的担当者有相当的宽容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谁都希望总是听到好的消息,不希望听到坏消息。好消息总是给人带来愉悦的心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0)
正梅葆玖生前,我们经常能在一些场合碰见,这个消息非常突然。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感到十分悲痛。梅葆玖先生为人非常和善,每次见到他,总是笑呵呵的。他是"温良恭俭让"的代表,我一直非常敬重他的为人。不仅在生活中我们有过交往,在工作上,我们还在纪念梅兰芳先生的活动中同台演出过《凤还巢》。梅先生和梅夫人非常鼓励、支持我,希望我可以学习梅派。我自己的恩师华慧麟先生就是梅兰芳先生的入室弟子。我也非常崇拜梅兰芳先生,一直在向  相似文献   

3.
读脸     
<正>读一张脸就是读一个人。人海茫茫,每天从我们眼前掠过的"脸"不计其数,我们来不及读或不可能读。但,匆匆一生,总有一些脸,让我们在浏览或细读时沉淀于生命的记忆里。。偶然的相逢,蜻蜓点水般的浏览那张脸,微笑里有一点或许并不自知的怯生生的感觉,这怯生生泄露的是那个人的忠厚。我并没在意。不过,忠厚总是比狡猾更让人亲近。尽管,匆匆相逢,又匆匆相别,与生命中无数的"匆匆"一样转瞬即逝,却因这怯生生而于"匆匆"的背景上"定格"。在一个沉寂的场合,突然听到一阵敞笑,肆无忌惮的笑。扭过  相似文献   

4.
薇妮 《中国残疾人》2007,(10):58-59
中学时候,我读过一篇美文。准确地说,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题目叫《妈妈的银行存款》,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很要强的女性,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她总是安慰孩子说:没关系的,我们银行有存款。于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银行存款是他们全家的希望!有几次生活非常难熬,孩子总是问妈妈:何不把银行存款取回家?可妈妈总是说:现在还不是最苦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朝九晚五的工作使得办公室的同事总是会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若是真的事不关己还可以高高挂起,但若是有一天你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或是有人拉你"控诉"领导,想从容应对一定很难吧。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志总是希望不断听到新精神。其实新精神太多是不正常的,不断出新精神有朝令夕改之嫌,使人无所适从,反而对推动工作不利,是工作没有走上正轨的表现。现在,基本精神都十分明确,也就是说大政方针已定,主要是抓落实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已出版发行。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7.
唐剑锋 《乡音》2011,(11):20-21
为什么总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为什么总是以"开会"作为工作的开始?为什么总是主要领导、四大班子领导到齐才算对会议"重视"?很多人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山会海,而我们各项会议却又总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一边反对开会,一边又期待用开  相似文献   

8.
“老疙瘩”     
<正>妈妈经常说,“你是党的人,不能分心走神”“我和爸爸没给你们留下多少财产,但你们都是党的人,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在家里,妈妈最偏爱我了,她操着浓重的东北方言,亲切地唤我“老疙瘩”。一听到妈妈的叫声就象钻进了她温暖的被窝一样舒服,为此我没少受哥哥姐姐的白眼。家里好吃的妈妈总是让我先吃,  相似文献   

9.
声音     
《台声》2015,(24)
<正>听到所有年轻人共同的期待,希望台湾经济赶快转型发展,让年轻人更有希望,更重要的信念,就是两岸一定要和平,下个世代一定要共同合作。——12月5日,国民党2016"大选"参选人朱立伦在竞选总部成立大会上演讲表示。  相似文献   

10.
走在基层,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保安员社会地位低"。而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说这句话的人大多是从事保安职业的人。那么,在这里我  相似文献   

11.
朱永新 《中国减灾》2012,(2X):35-35
<正>在盘点2011年中国教育工作时,我们看到了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看到了自上而下推动教育前行的力量;我们也看到了来自民间的努力,看到了自下而上推动教育改革的草根行动。这两股力量的融合,将成为中国教育变革的真正动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事件,听到了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其中,我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校车"事故。这个"校车",不是孩子们喜欢的《神奇校车》,而是他们恐惧的"血色校车"。"校车"事故,注定成为2011年  相似文献   

12.
董月玲 《中国减灾》2007,(10):22-24
千万年以来,水和人类总是随影相随。有了水,才唤来人,人总是逐水而居,所以水是甘霖;而有时水又是洪孽,让人背井离乡,让人死于非命。所以"水火无情"。于是,人类对水又爱又惧。当年,大禹治水的功绩,早已赫然标榜在华夏的功劳簿上。而如今,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洪水,是疏,是堵;是治,还是善待?  相似文献   

13.
同居只是个人化行为。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我依然崇尚:要爱,便爱得无怨无悔;要爱,便爱得义无反顾。我更希望听到,更多的拒绝同居的声音,我希望看到每一个渴求真挚爱情的人都能真心真意过一生。  相似文献   

14.
黄振义 《当代广西》2004,(17):40-40
“我希望在这里能结识更多的好朋友,希望不要发生拐卖的事件。”“我希望儿童都能够快乐地生活,希望全世界能听到我们儿童的心声。”“我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更多的防拐知识回去,告诉我们村里的小孩。”……  相似文献   

15.
谭超  赵珊 《中国民政》2005,(7):56-57
迎接新生命总是希望与喜悦相伴,而为生命送行却是噩耗与悲伤相随.殡仪工就是一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职业,在人生的终点站,送走无数的人生过客,抚慰千千万万颗悲痛的心.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23)
<正>有人为希望而坚持,有人为希望而努力,有人为希望而感动。希望永存,只有把这种希望转化为前行的力量,才会创造新的自我、新的市场、新的世界。每年一度的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总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2013年度的"累",到2014年度的"变",再到2015年度的"充满希望",某种程度上正映射了社会心态曲线的变化。(详见本期封面报道)  相似文献   

17.
人命关天     
《创造》2007,(2)
我们说"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天",因为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命辉煌灿烂,希望健康快乐,希望幸福美满。然而,如果没有安全作保障,这一切便都无从谈起。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安全也不是某个时期的事、安全应该是时刻都要关注的事。忽视了安全,就象忽视了空气对于人的重要作用一样;人们不能窒息时才想到空气,更不能等事故来临时才想到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不要来生     
人对自己的事总是抱有“期望值”的:通过一段紧张的学习后希望考个理想的成绩;参加竞赛希望能拿个好名次;有了自己的追求希望能得到很好的报偿;爱上了某个人希望如愿以偿收获爱情;进了单位希望这里正是自己的归宿。这些期望都是那么美好,但遗憾的是这些期望并不都能变成现实。过分的期望一旦被无情击碎,往往带来的是无限的失望。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载体的谣言此起彼伏,特别是与"吃"有关的话题,更成为网上谣言的重灾区。五花八门的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公众听到这些未经证实的传闻为何总是心里发慌?怎样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人们吃得放心?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家在一起工作称为共事。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人希望在社会中一起生活。"人具有社会属性,总是工作、生活在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之中,总是要与人共事。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关于合作共事的精辟论述。他说:"能聚到一起工作就是一种缘分,要珍惜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同心协力,干出一番事业";"团结才有力量,人和才能政通";"要进一步强化合作共事意识。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