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时刻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和情怀在关注人、思考人,把人放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考察,从而摆脱片面的"关系本质",突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把丰富人的本质与培养人的素质结合起来,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本质完善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学说揭示了人的自由的本质,把"现实的人"当作历史的主体,即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从而打开了历史奥秘的大门,寻求一条现实人的自我解放之路;马克思主张在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一致性基础上的实践的社会观,反对把自然界和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唐晓明  董山民 《求索》2012,(6):254-255,117
一般而言,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人",教育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因此,教育理论和实际都必须对"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关系问题进行思考。作为这种思考的一个结果就是在思考者的意识中形成各种以人性假设为核心的观念性知识。这些观念性知识又勾勒出或明或暗的"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来反思与重塑开始。  相似文献   

4.
《老子》法律思想的本质就是"道",而其"道法"思想具体又通过"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表现出来。老子认为,道是"法"的来源:一方面"法"使"道"有了社会性,可以在社会中发挥它的作用;另一方面"道"也为现实中的"法"提供了合理性的根据。总之,道是法的本质,法是道的外在表现和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道正是通过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6.
张友良 《传承》2008,(12):22-2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7.
"人就是人的中介"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对象性关系.人的对象性关系之"为我"的意义,表征着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在于打破人的奴役关系而"解放成为人"或"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在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否作为人的中介被人所占有.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维护好、实现好、保护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要求。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随着生产力布局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职工的思想异常活跃,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细、做实,才能有序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 一、把"亲情管理"贯穿于安全运输生产全过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铁路跨越式发展中运输生产安全的前提。在对职工进行运输安全生产教育,做职工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突破在于康德以"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人为自然立法"的"主体论转向",把过去"主体归结到客体解释"转变到"客体归结于主体解释",形成了新的哲学坐标。这一转变经费希特到黑格尔,构成了德国哲学在近现代发展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德国传统包括了对这个转变的批判继承,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理论的新构造,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关涉此。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研究及其观点不是什么囿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而是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包含的"主体"这个出发点的需要和体现。但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已经超越了康德和黑格尔,即已经是"现实的个人"意义上的规定。正是基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和实现为"现实的个人"这个历史前提和出发点的提出,才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必须从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深入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论转向"的扬弃的梳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前沿》2007,42(9):12-15
马克思有两种性质不同的人的本质的概念:一是人的应然本质,即"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二是人的实然本质,即"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个概念不是彼此孤立没有联系的,而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其内在逻辑上全面考察人的本质,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以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揭示了人性的生成性、创造性,为当代中国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道德教育必须以超越性为本质,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人的本质的生成创造性.激励受教育者把人性的"应然"转化为"实然",促进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提升和完善.道德教育要实现其超越性本质,必须以对现实的积极适应为基础,重视德育的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德性,外化为德行,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扬州市委提出了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这是扬州人的"扬州梦",是"中国梦"的扬州篇章。我们要与时代"合拍"、与党政"同行"、与群众"共鸣",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名城这个"扬州梦",凝聚智慧、汇集力量、履职尽责,努力把人生价值释放到实现"扬州梦"、"江苏梦"、"中国梦"的实践中,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扬州篇章而努力奋斗。一、履行职能满腔热忱。满腔热忱才能谱写激情乐章。政协委员只有把荣誉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王轻鸿 《思想战线》2003,29(4):43-46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应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上挖掘出了黑格尔体系中所隐藏的"思辨的秘密"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并且通过瓦解思辨的"秘密",摆脱了思辨唯心主义所造成的人与世界在观念当中的抽象化。马克思通过批判和超越唯心主义,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前提和出发点,将哲学从意识所设想的"彼岸世界"拉回到现实的人的"此岸世界",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世界观理论,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主执政与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原则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民主执政,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要求,也是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实行民主执政,离不开贯彻民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基本原则,也是实行委员会制的决策规则要求,人们对此已达成共识.然而,实践中,实行委员会制的"一把手"不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把"民主"变成个人专断,把个人专断变成"多数人民主",一人可以魔术般地变成"多数",把"一言堂"变为"多数人同意",是长期以来"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原则经常遭遇的最大挑战.它既有认识和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有政治体制的症结.在民主执政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目标追求的时代里,重新解读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十分必要,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执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论的层层揭示,其中"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个体和共同体之间保持张力;需要破除抽象力量的支配。  相似文献   

17.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推进重庆教育事业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重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教育必须为重庆实现"加快"和"率先"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坚持"一个统领",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必须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首先是人学",最人性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作为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树人育人。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教育比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具体、更影响深远。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现实中有不少"文件干部",其沉湎于"文山会海",整天"纸来纸去",习惯于把文件发放当成工作推动、以文件写作拔高工作成绩、用文件工作掩盖缺乏担当。"文件干部"追求"文件政绩",导致"政府空转",造成"改革稀释",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格格不入。治理和减少"文件干部",需要用理想信念去淬炼干部,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干部,以科学机制来考评干部。  相似文献   

19.
<正>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的本质。道理很简单,美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感性与理性、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中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本质的最完美的展现。据我观察,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体育与美育",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普遍轻视"体育与美育"。这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对直接的反映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把握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