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在大学是行政治校,官员治校。官员治校的逻辑是政绩第一,大学城、教育产业化、教育大跃进、以大楼取代大师、以论文数量取代论文质量、各种名目繁多的课题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的,都必须以速度取胜,以规模见长。官员治校三十年,弊端  相似文献   

2.
蔡永飞 《政策瞭望》2007,(10):48-49
汇报工作,指的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工作情况。它是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调查研究、和下级官员进行沟通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上级领导提供了一个考察下级干部的机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汇报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关系到干部体制的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个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微博问政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地方官员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直接关系着地方发展乃至国家兴衰、民族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分析微博问政对地方官员执政能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地方官员提升执政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官欲太重的官员,心理很难健康;贪欲太重的官员,心理最难健康当代社会中,官员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有很大关系,包括环境变化对工作能力提出的挑战、知识社会对学习能力提出的挑战、形势发展对依法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验、利益牵挂对个人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基础是官员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官员的执行能力在我国政策推进过程中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执行力视角切入,以“执行力认知——政策场域适配——政策执行绩效”为分析思路,以44名处级领导岗位的公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Q方法研究官员在针对执行力的认知偏好上呈现出怎样的群体特征,并依据其执行力认知的群体特征分析结果,分别将官员命名为团队协作型官员、个体主导型官员和制度驱动型官员三类,并分析三类官员的执行力认知群体特征在特定公共政策场域要素组合中的适配性问题,以此来进一步探讨公共政策推进过程中围绕执行主体适配度可能存在的政策执行绩效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全国落马的省部级官员近30名,落马的厅局级官员不计其数。中央的反腐决心,远远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尤其是腐败官员们的预期,普通老百姓为之拍手称好。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许多官员开始抱怨:收入低了、好处少了、工作没劲了;同时,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积极性也低了。如何看待反腐、八项规定和为官之道,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曦 《中国减灾》2011,(5):59-60
4月14日上午,由商务部主办、民政部协办的“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建设研修班”在承办单位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商务部培训中心)举行了开幕式。作为合作承办单位,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冯金社和商务部培训中心副院长朱留贵出席并致欢迎辞,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水利大学Nguyen Mai Dang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8.
杨冬丽 《人民论坛》2014,(11):62-64
国家机器运转的中坚力量就是官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就是官员的道德建设。作为官员道德核心的官德,其水准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国家政权的稳定、执政党执政的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的方向等重要方面,因此,官德建设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机器运转的中坚力量就是官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就是官员的道德建设.作为官员道德核心的官德,其水准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国家政权的稳定、执政党执政的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的方向等重要方面,因此,官德建设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     
学者型官员成政坛主流随着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型干部相继进入党的高层领导机构,学者型官员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统计,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的占92.2%,有高级职称的占33.2%。另据统计,在2006年省级党委换届后,百余名省级党委领导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官员问责制自2003年非典时期浮出水面后,一直是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力度不断加大,官员非正常下马现象不断增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官员问责制实施至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问责官员的复出作为这一制度最具争议的部分,在近两年已经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被问责的官员悄然或闪电复出,令民众意见不一。官员不可能不犯错误,犯错误的官员重新任职无可厚非,但是,面对百姓的关注,让有能力的问题官员复出,更应该注重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上经常对官员进大学或研究机构有批评,对学者做官批评更多。大多数人似乎习惯接受当官的当官,做学问的做学问。我的体会是人才跨界流动好处多。  相似文献   

13.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县级官员的选用,并要求地方长官向朝廷推荐县级官员人选,皇帝要亲自召见,考察合格后方可任命。同时,宋代高度重视对州县各级各类官员的考核监督。地方官员的考核既有针对任职年限积日计月的严格核算,也有对履职效果的等级评定。在近乎严苛的选任制度下,宋代知县、县令群体的总体素质与行政能力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刘峰  宋雄伟 《人民论坛》2012,(16):27-29
只有广大群众都有机会秀出来,才能有效防止个别官员的"独秀"官员作秀的两种类型"官员作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应从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这个"秀"字。第一种"秀"是在现代媒体政治发展和政府转型背景下,官员与民众沟通的一种必要能力和素质。这种"秀"是基于事实、尊重民众和法治精神、巧用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0,(23):20-21
近些年来,我观察到一个颇为诡谲的现象,无论大会、小会。对着话筒念讲稿的官员越来越多,而且渐有蔓延成风之势。主办会议方要为请来的官员准备讲稿也成为开会的潜规则,官员丧失脱稿讲话能力似乎成为今日官场一道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赵芳 《今日民族》2006,(8):I0003-I0003
8月7日至11日.由云南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民族发展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学者、政府官员和少数民族代表参会。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7.
刘瑞一 《电子政务》2024,(3):117-124
从形式维度而言,官员助农直播是政务活动、农产品营销和网络社交的耦合体,涉及官员、用户、互联网平台等多个行为主体。历经多年实践,官员助农直播沉淀了一系列经验做法,包括行政体制“松”与“紧”的变奏,直播行业的业态发展与平台的政策支持,以及官员主播的语态变革、后区前置与优质短视频展演。官员助农直播亦面临诸多待解难题,既有官员倾注直播事业所遭遇的“身”与“心”的双重考验,又不乏形式主义的糟粕和“数字政绩”价值导向下公众信任的消解。问题的纠偏需要政府的制度保障,需要官员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需要互联网平台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8.
丁晓昌 《中国发展》2012,12(2):85-89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官员的书法素养,在官员的选拔、考核方面对书法有很多规定,古代官员也为汉字的演进、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当今社会中的公务员,书写仍然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夫,练习书法可以端正公务员的品格,树立社会公德楷模,提高办事能力.该文提出,积极地开掘、辩证地吸纳书法文化传统,不仅对当前公务员队伍文化素养和理事能力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也为书法艺术走出书斋、更多地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宋代具有理学色彩的"官箴"大量出现,这是理学政治实践的必然结果。"官箴"通过培育具有理学气质的官员,使其在在为政理念、为政品质以及为政能力上完成对官员的自我改造,并承担起重建社会秩序与改造社会的使命。因此,以"官箴"为核心的理学的政治实践实质是官员的自我改造与改造社会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轶蓉 《前沿》2005,(9):152-155
官员问责制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官员按照有关法律行使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功能,对公共负责,它不能简单等同于引咎辞职、责任追究制度。当前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问责主体单一化、责任追究对象模糊化,仍处于行政性问责阶段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健全,人治观念,官本位思想,政府对政务活动进行信息控制造成,要建构良性问责机制,就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推行政务公开来提高官员问责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