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在百度里搜"京城四少",出来的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条是:"内地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上议院起源于英国的贵族院,是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 英国贵族院。在14世纪时,系由封建等级代表会议中的大贵族、大僧侣等组成,故有“贵族院”之称。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虽然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贵族院一直被保存下来。英国贵族院议员主要由王室贵族、世袭贵族、主教和大主教、新封贵族、上诉法官等充任。贵族院的权力相当大,有权否决平民院通过的法律和政府的财  相似文献   

3.
官二代问题并非始自今天,可以说由来已久。唐代贵族后代中有卓荦不凡之士,也有猥琐平庸、为非作歹之徒。为什么同样生在崇尚诗书礼乐的贵族之家,日日锦衣玉食,最后走上的却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之所以如此,我觉得首先与家庭环境、社会影响、政治因素等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尔夫球由于最早在宫廷贵族中盛行,加之场地设备昂贵,故有"贵族运动"之称。海南的高尔夫球活动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目前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有十多家。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中,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海南要重点发展高尔夫球等运动。8月30日,海口市公布了金牛岭公园新规划方案,准备在园区内设置高尔夫练习场。把练习场建在开放的公园,政府的初衷应是向市民普及这项体育  相似文献   

5.
大拼盘     
上古时代,冠是贵族服饰的标志。在出现了奴隶主阶级不久的夏代,就有了讲究的礼服、礼冠制度,用来显示贵族的身份。后来,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有资格戴冠的除了封建统治阶级外,还有服务这个阶级的士。在汉代,冠分十几种之多,供不同身份的人和不同场合使用。至于古代的老百姓,则是用巾包头或结扎发髻。所谓巾,就是用丝或麻织成的布。汉末黄巾起义军的农民战士,他们没有冠,只用黄巾包头,所以有"黄巾军"这个称呼。直到现在,西南人民仍用"帕子"包头,想来是古代  相似文献   

6.
由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来看,"和"思想的存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与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存在。西周末周太史伯提出"和实生物"思想,春秋贵族社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礼奉之",将礼与"和"思想结合起来,完成了"和"思想在政治理念上的探讨。此外,在政治制度层面,春秋贵族有"以德和民"和"以兵和民"两种思想。二是受到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和"思想也在变化和丰富。由最初的会和,发展为西周的"和恒四方民",再到"和实生物",可以看到这一思想的累积形成。通过字义、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为今天的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
正目前,在台湾少数民族16个族群中,排湾人口数有12万人,排列第二,仅次于阿美。排湾分布于中央山脉的南端及东部海岸山脉的南端。拥有台湾少数民族少有的贵族制度,并以"巫术"出名。阶级制度排湾在比较上深具文化性,除了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外,在社会阶级上分为头目(mamazangilan)、贵族、勇士、平民四个阶级。贵族阶  相似文献   

8.
谢振玲 《传承》2010,(3):78-79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古罗马史研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在罗马爆发了长达两百多年历史之久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平民屡次采取"撤离"的手段来迫使贵族做出让步,最后双方取得和解;平民与贵族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斗争,内部没有发生武装;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时间之长,在任何国家是不多见的。这些构成了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重要特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促进了罗马国家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古罗马史研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在罗马爆发了长达两百多年历史之久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平民屡次采取"撤离"的手段来迫使贵族做出让步,最后双方取得和解;平民与贵族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斗争,内部没有发生武装;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时间之长,在任何国家是不多见的.这些构成了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重要特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促进了罗马国家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平民文化走向"精神贵族"的最基本路径,就是要建立世俗的信仰。当平民生活富裕了,就要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一定要借鉴贵族精神的合理内核,使平民的生活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11.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贵族制的辩护以及对法国贵族的反思.作为一个贵族的后裔,托克维尔在政治上的态度是开明的,并非一个顽固的保守派.他对法国大革命有几分同情的理解,不同于攻击法国大革命的英国保守主义者伯克.《旧制度与大革命》不是一本攻击大革命的书.我们在该书前言里可以读到托克维尔提起大革命最初阶段的革命者时充满激赏之情: "首先,我要和他们一起经历1789年的最初时期,那时对平等与自由的热爱共同占据着他们的心灵;他们不仅想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建立自由的制度;不仅要摧毁各种特权,而且要确认各种权利,使之神圣化;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它,而且在长时期内,它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  相似文献   

12.
"三年之丧"原本只有少数东夷贵族在先周时代间或实行。夏人应行"七七之丧"。西周官方则行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二月之丧,但亦称为"三年之丧",可见"三年之丧"后已成了传统丧礼的通名。晚周礼崩乐坏,甚至连最守周礼的周国鲁国都不再实行"三年之丧"了。孔孟反复倡导"三年之丧",甚至说此乃三代"自天子达于庶人""天下之通丧",主要是为了托古改制,其政治目的有二:一是帮助新君利用血统上和宗教上的合法性,通过漫长丧期的逐步过渡,最终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从而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二是在社会失范、君臣失序的晚周时代,通过倡导传统丧礼,进而倡导孝道忠道,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让天下重归安宁。其文化目的则是,保存先进的华夏文明,避免华夏诸族蛮夷化。  相似文献   

13.
下议院起源于英国的平民院,是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 英国平民院,在14世纪时,系由封建等级代表会议中的骑士代表、市民代表组成,故有“平民院”之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平民院为主要阵地,与国王和封建贵族进行斗争,先后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和《议会法》,限制了王权,扩大了平民院的权力,使平民院拥有大于贵族院的权力,享有立法、监督政府和监督财政等权力。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     
《人民政坛》2010,(10):48-48
<正>"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战国初期,各主要诸侯国早已进入封建社会。秦国地处中原以西,奴隶制残余严重存在,旧贵族势力相当强大。因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一个严格遵循“议会至上”宪法原则的国家.它最早建立议会制度.因此有“议会之母”之称.对其他国家的代议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的英国议会由国王、上议院(简称上院)和下议院(简称下院)共同组成。上院议员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大主教、主教、世袭贵族、终身贵族、王室贵族、高级法官、总检察长和副检察长等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按小选区多数代表制直接选举产生。上院议长由大法官兼任.下院议长按惯例由多数党议员出任。议会是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加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有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正"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曲阜的教育类古迹资源非常丰富,从西周时期的古泮宫,到1955年设立的曲阜师范学院旧址,见证了整个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官学、私学、书院制度,都可以在曲阜找到与之对应的历史古迹。同时,又因曲阜是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而备受历代帝王的优渥,这些历史古迹又具有了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入学泮宫,诸侯学校之制的见证夏商周时期,有"学在官府"之说。学校由官府设立,培养贵族子弟,而一般庶民和奴隶都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礼制和规模,这些学校分为塾(乡学)、庠序(州学)、泮宫(诸侯之学)、辟雍(天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当下社会奢侈无度、炫耀消费的解剖,对"挥金如土"背后的社会心理的深度分析可见: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但与"非洲"一些"原始型落后"不同,中国属于"文明型落后",出现这种所谓奢侈"常态"决不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应有的气质。破解"炫富"风可从五个层面实现从"财富贵族"到"精神贵族"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陈艳涛 《小康》2011,(4):85-87
"史上最严厉"的法官任职回避规定被媒体认为是法院系统廉政建设的最大亮点,但也在司法界引来诸多争议之声。力推这一做法的上海高院院长应勇在《小康》记者的专访当中回应了这些争议"法官是孤独的贵族"——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小康》记者专访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这样描述法官这一职业。如是描述,并非对于法官职业  相似文献   

19.
<正>军训己成为新生的"开学第一课",对于80后90后来说,军训更是深刻的"青春记忆"。那么,中国最早的军训始于何时?有什么内容?是怎么演变的?我们不妨回溯一下。射御之术与礼乐教化在中国,军训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根据记载,在商代,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从西周开始,官学分"国学"  相似文献   

20.
云大津 《新东方》2013,(3):63-71
日本商业"信用"是建立在其"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日本的价值体系可归纳为贵族(传统)价值体系(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化)和平民价值体系(江户文化、也称平民文化),江户时代所形成的价值体系是日本近代诸价值体系的基础。日本近代的价值体系从战前的家族主义、家族主义的国家观念到战后的集团主义(企业本位主义),即家族(包括村落)、国家、企业的理论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点的时代特征,但集体主义的价值体系没有改变。同时,日本社会各类团体公会组织,是日本价值体系一贯性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