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要合乎其功能的需要,遵循法官自由裁量、区别对待、适当限制和过失相抵等原则。在综合分析考虑最高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六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应对侵权人的认错态度、受害人的过错程度、家庭状况、经济能力及精神利益相关的个人因素等予以适当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3.
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特殊方面,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都还有欠成熟,本文从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定的原则、标准、方法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我国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化这一问题,结合我国司法现状展开讨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揭示其弊端及缺陷,并对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几点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定问题五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今华 《中国法学》2001,(5):96-102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目前中国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探究精神损害的构态层面及其赔偿特点,结合最新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评定进行归类和法律技术处理,提出评定类型化、主客观化和定量化的主张。文章强调在评定过程中,应重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精神损害和精神赔偿的定义,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赔偿金确定原则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同于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基础在于违反了旨在保护和满足非财产性利益的合同义务.此类合同义务可以通过分析合同内容、目的以及根据诚信原则的客观解释而推导出.因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方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而不是侵权责任.这也决定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主要适用合同法而不是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则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吕静 《法制与社会》2010,(19):274-274
《侵权责任法》赋予了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但却未考虑到在权利主体死亡的情况下,实际上受到精神损害的其近亲属该如何获得赔偿,使得赔偿制度的填平损失这一目的无法完全实现。故在此种情况下被侵权人死亡时,如何保护实际受损害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赔偿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在限制国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其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上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完美效果,本人从现实的案例出发,就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作一浅显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法律以及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规定赔偿标准。在本文中,文章说明了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情况,分析了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存在的弊端。接着文章论述了我国确立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侵权之债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重大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对自然人的人格权利和利益进行司法保护方面,以及在中国侵权行为法和人身权法建设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的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利民 《政法学刊》2002,19(2):33-35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14.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障公民精神利益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工具,其核心在于界定精神损害的程度和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运用法律不当、审查证据存在疏忽等多方面问题,从而引发冤假错案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国家赔偿或者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含义以及产生、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明确界定精神损害。第二部分说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确定影响因素和具体的计算方法,第三部分指明我国的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进而提出更好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今,在人身损害案件中当事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明显增加。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构成要件和损害赔偿方式予以探讨,对法律法规当中不甚完善的地方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是具有民事权利属性的宪法基本权利。本文认为应对侵害受教育权案件中造成的精神损害,可以通过民事途径加以救济,并建议在侵权行为法的制定过程中将其写入立法,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解决该问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宁 《法制与社会》2012,(14):102-103
旅游合同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日渐多发,但民法理论和审判实务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分歧较大。为妥当平息纠纷,应当扩充违约责任理论,支持在旅游合同纠纷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并进一步明确法律依据,在赔偿范围、认定标准等方面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要求对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将“刑附民”案件精神赔偿请求拒之于法院受理大门之外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大辩论,充分说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尽如人意。在刑事领域,应尽快将精神损害赔偿合法化,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志慧 《中国律师》2007,(11):41-44
近几年来,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医疗损害中的受害人及其亲属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都给予了肯定,由医疗机构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医疗损害所导致的精神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对医疗损害的受害人及其亲属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是有其存在的客观合理性的。鉴于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以便与实务操作,笔者从医疗事故的界定、赔偿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围医疗  相似文献   

20.
赖超 《法制与社会》2010,(31):25-26
侵权责任法已经于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对以往法律规定有了新的突破。本文通过阐释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并阐述了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