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埋头工作、精心理财,使英国经济在欧洲国家中“独领风骚”5月17日,财政大臣布朗正式接受英国工党领袖职务提名,也是惟一的竞争者。根据英国的政治制度,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要到2009年5月届满,因此,布朗当选工党领袖后将自动成为首相,并于6月27日布莱尔辞去首相职务之时出任英国新首相,完成工党剩余不到两年的任期。  相似文献   

2.
由于个人威信受到重创,即使布莱尔不“下课”,他也难有作为9月7日,英国朝野上下翘首以盼,期待首相布莱尔作出一项明确决断:宣布他辞去工党党魁和首相职务的明确日期,以尽早结束英国政坛目前的混乱局面。然而等来的却是:布莱尔重申他会在一年内辞职,仅称今年9月召开的工党年会将是他以(?)魁身份参加的最后一次年会,但仍  相似文献   

3.
英国大选业已结束,赢得历史性第三任期的工党领袖布莱尔已完成组阁。但如今的布莱尔已非8年前那个志得意满的年轻首相,至少对于一个在议会的多数席位已由161席降至67席的执政党领袖来说,外部环境已大不相同。首先,大选胜利并未给布莱尔带来太多喜悦。大选刚刚结束,布莱尔的后院就已着火,工党内部不少党员认为他应该为工党议席的减少负主要责任,要求他下台的呼声不断。布莱尔内阁中一些资深成员向其施压,要求他在18个月内下台。一些部长级内阁成员警告布莱尔,由于伊拉克战争后人们已对他失去信任,他不可能继续当三四年首相。  相似文献   

4.
自5月8日首相布莱尔宣布将于6月7日举行全国大选后,竞选活动目前已经进入第3周,执政党工党、在野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三大主要政党的领导人更是风尘仆仆、奔赴全国各地发表竞选演说、拉选票。  相似文献   

5.
五年一次的英国大选目前已进入紧锣密鼓、短兵相接的阶段。首相梅杰和工党领袖布莱尔近来频繁接受电台和报界采访,宣传各自的竞选主张,他们还在全国各地巡回开展竞选  相似文献   

6.
伦敦专电 英国6月11日的大选,将是撒切尔夫人1979年5月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相的那次大选以来的第三次。如果她的保守党获胜,她就会成为英国本世纪唯一的赢得三连任的首相,到明年1月,还将创造另一项纪录,成为英国本世纪内任职最久的首相。 她会赢得三连任吗?此间人士一般估计,这一可能性很大。这首先是因为她选择了有利的大选时机。 在议会5年任期届满之前选择  相似文献   

7.
伦敦专电 英国6月11日大选,保守党获胜,撒切尔夫人赢得了她所期望的英国一个半世纪以来头一次的首相三连任。然而,这次大选却进一步暴露出英国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大选后的政局也开始出现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撒切尔夫人选择了一个最有利的大选时机。今年上半年英国经济情况好,政府财政宽裕。反对党仍分裂为彼此争斗的工党和社民党——  相似文献   

8.
布菜尔领导的工党执政已近4 年。根据宪法,本届政府的 任期将于2002年5月结束,但英国舆论普遍认为,为争取连任,布莱尔很有可能在今年5月提前举行大选,并把工作重点放在赢得大选上。 在对外政策方面,工党提出在其再次执政期间,英国将积极介入国际和欧洲事务并发挥“领导作用”。 ──与欧盟关系:近几十年来,欧洲出现了大联合趋势。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到欧洲联盟,再到如今的欧洲单一货币体系,欧洲正逐步向一体化方向迈进。长期与欧盟保持若即若离关系的英国自然不甘心被排斥在一体化进程之外,布莱尔于去年10月提出了他的…  相似文献   

9.
属于布莱尔个人的时代并未结束,他的新头衔是:中东问题特使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于6月27日正式辞职,继任者是现工党主席布朗。执政十年,布莱尔苦苦上下求索“第三条道路”,结果遭遇内部逼宫,黯然提前离场,令世人诧异。  相似文献   

10.
英国大选将于5月5日举行。反观过去两届大选中执政党--工党以压倒多数席位获胜的记录,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大选对工党而言将是自1992年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次选举。近日,工党议员在各地进行的竞选前景调查结果也不甚乐观。一位议员说:"公众心态混杂着冷漠和敌意,大选结果很难预料。"英国《每日电讯》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目前,工党和在野党保守党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刨除技术误差,  相似文献   

11.
在5月1日的英国大选中,在野18年的工党以压倒性多数赢得胜利,终于重新上台执政。选举结果显示,工党赢得下院659席中的419席,而执政的保守党只获得165席,两党在下院中所占席位的差距如此之大,是本世纪从未有过的。 “新工党”战胜了保守党 工党在这次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布莱尔自3年前当选为工党领袖后,对工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一系列新的  相似文献   

12.
布朗首相访华将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开拓新的前景1月18日晨,英国首相布朗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这是英国自布莱尔首相执政十年三次访华之后,又一位工党新首相首次来华访问,布朗也是今年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外界普遍预计,此次访问凸显布朗新政布局全球外交战略的中国因素,对巩固深化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伦敦专电 5月4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10号整整10年的日子。10年前,英国经济停滞,国力凋疲,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债;通货失控,工潮迭起,保守党希思政府和工党卡拉汉政府因此分别垮台。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励精图治,经10年治理,使英国有了生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伦敦专电 4月9日,英国保守党赢得了一场人们普遍认为难以取胜的大选,成为180年来英国选举史上第一个连续四次组阁的政党。 一个处于经济衰退的不利时期的执政党,其支持率急剧下降,甚至在竞选开始时还落在工党后面,但却在激烈争夺中赢得小胜,这在战后的英国是绝无仅有的。 英国最大的反对党工党在1988年金诺克当选为领袖后,经历了极其深刻的从左向中靠拢的转变,成为一个中间偏左的政党,开始为选民所接受。在野13年  相似文献   

15.
堪培拉专电 第36届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于3月29日初步揭晓,工党以赢得148个众院议席中的75席险胜。自由国家党联盟领导人安德鲁·皮科克于当日承认大选失利,并对工党领袖罗伯特·霍克第4次连任  相似文献   

16.
离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还有三个多月,马振岗大使提前到了伦敦。当时英国的局势有些复杂,保守党已经大选失利,而即将在5月1日重新执政的工党又不为中国所了解。对于香港回归,托尼·布莱尔是否会像其前任  相似文献   

17.
张伯玉 《党政论坛》2014,(16):20-20
曾因不堪压力而辞去首相之职的安倍,为何在第二次就任首相后转而成为没有力量能够对其加以牵制或遏制的强势“独裁首相”?扭曲国会结构的消失 在总裁安倍晋三的领导下,自民党于2012年12月16日举行的众议院大选获压倒性胜利取代民主党上台执政。大选后,身兼自民党总裁与日本首相的安倍组织了自民、公明两党联合执政的第二次安倍内阁。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7,(42)
全球要闻︵十月六十二日︶塔帕出任尼泊尔首相尼泊尔国家电视台10月6日报道,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正式任命民族民主党主席苏里亚·巴哈杜尔·塔帕为尼泊尔新首相。原首相昌德4日因在议会不信任投票中失利而辞去了首相职务。以塔帕为首的6人新内阁已于7日组成并宣誓就...  相似文献   

19.
伦敦专电 近一个月来,英国执政的保守党内部斗争激烈,风云数变。先是副首相杰弗里·豪11月1日辞职,两星期后前国防大臣赫塞尔廷向首相撒切尔夫人公开挑战。又一星期后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领袖第一轮选举中未获得足以击败对手的多数,被迫辞职。接着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和财政大臣约翰·梅杰进入二轮竞选,与赫塞尔廷抗衡。11月27日角逐结果揭晓,梅杰成为“撒切尔时代”后的第一位首相。保守党为了在下届大选中取胜,需要换领导人挂帅。 撒切尔夫人1975年击败希思,成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战胜工党,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连任三届英国首相达11年半之久。前两任内,她大刀阔斧,推行被人称为“撒切尔主义”的一系列政策,使已向国际货币基金借款度日的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看守政府总理沙龙 11月28日在利库德领导 人选举中以20多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战胜挑战者、外长内塔尼亚胡,连任利库德主席,并成为利库德在将于明年1月28日举行的大选中的候选人,与工党主席米茨纳角逐以色列总理职务。 内塔尼亚胡在承认竞选失败的同时表示地将在大选中继续支持沙龙,并呼吁利库德成员全力以赴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